媽媽,我偷錢,打架,掀女孩裙子,但我不是熊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是苗媽

高級育嬰師+親子諮詢師

專注兒童心理

最近,「熊孩子界」有個人又火了一把。

吳京大熱的電影《戰狼2》里,張翰飾演的卓亦凡,從一個桀驁不馴但酷愛槍械的富二代熊孩子,在戰爭中最終逆襲成為一名鐵血英雄。

被反派幾次侮辱為「熊孩子就該在家玩槍」、馬上就要勒死之際,給大塊頭壞人來了個「一擊必殺」,並喊出了這句「金句」——

"你媽沒告訴過你別欺負熊孩子嗎"承包了全片一半的笑點。

(另外一半被冷鋒的非洲乾兒子承包了。

從這個意義上,張翰是給「熊孩子們」打了一場漂亮的「正名仗」,特別是「熊孩子」這個詞,開始被濫用的年代。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個女大學生飛踢4歲女童的視頻引發爭議。

宋女士帶著四歲的女兒在飯店就餐,孩子大叫大吵影響了隔壁桌的女大學生。

女大學生氣極之下起身「腳踹」四歲女童(事後聲稱只是踹了椅子)。

一個成年大人,大力踢向一個4歲小孩,對小孩喊打喊殺的樣子,姿態卻並不好看。

但是,一段時間內,「聲討」熊孩子的評論卻是浩浩蕩蕩,什麼「熊孩子就是該打」「熊孩子該死」「打的好」,似乎熊孩子已經印發了眾怒,人人群起而攻之。

熊孩子的確很煩人,很鬧心,但是,在「喊打喊殺」之前,咱們得分清,什麼才是真正的「熊孩子」,又應該論以「何種罪名」。

有的熊孩子由於家教的欠缺和三觀的偏離,缺乏善意和尊重,虐殺動物、欺侮同伴且給他人造成了實質性的、無法彌補的影響或損害,這是熊,也應該得到相應的懲處;但有的熊孩子,調皮搗蛋、上房揭瓦,就像《淘氣包馬小跳》一樣屬於成長期的精力過剩,他們並不擁有成熟的價值觀和成體系的行為準則,因為一時淘氣,被冠上了「熊孩子」的罪名拚命被社會冷嘲熱諷,這就過分了。

今天,苗媽就來談一談「熊孩子」的問題,給令人聞風喪膽的「熊孩子」們,說兩句公道話。

家長不熊,怎麼孩子這麼「熊」?

最近苗媽的親戚小夏特別煩惱,不僅煩惱,而且擔憂。

小夏和我一樣是個「奶媽」,兒子4歲半剛上幼兒園。

小傢伙長得冰雪聰明、粉雕玉琢,小時侯更是乖巧可愛,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兒子突然變的特別「熊」。

喜歡的玩具不給買,賴在商場大哭;

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連最疼愛的爺爺奶奶也不能吃一口;

最可怕的是,幼兒園裡兒子當起了小霸王,動不動就變成小「胖虎」,暴力、罵人,還愛掀女孩裙子……

說一萬遍也不聽,道理都不頂用,可憐小夏在兒子5歲生日之前,已經變成了「叫家長專業戶」。

都說熊孩子背後都有個熊大人,可是小夏絕非那種「孩子還小,你們都讓著點」的熊家長,很多教育方法,甚至有時候苗媽還要向她取經。

一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是好脾氣、明事理的好家長,咋一下子,孩子就變成了熊孩子呢?

孩子熊,可能是「」敏感期「到了

即使再乖的娃,成長道路上也要遇到各種各樣的坎兒,最著名的就是一系列可怕的「敏感期」。

孩子變的「熊」,可能是他要長大了。

自我意識敏感期

寶寶到了2-3歲,自我意識萌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識,他們從「單純做一件事情」變成「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事」。

開始考慮「我想做什麼」。

但很多家長並不理解,以為自己的熊孩子依然是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寶寶,堅持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而不考慮孩子的意願。

直到孩子開始抗議之後,才反應過來「寶寶不聽話了」。

專家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有時會以犯錯為樂,越責怪他,他就越覺得有意思。

在我們大人眼裡,這是不折不扣的「熊孩子」行為,但卻是寶寶成長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階段:

語言敏感期

當孩子3-4歲時,他就會慢慢發現語言具有某種力量,而最能夠表現語言力量的話語就是罵人的話,就是粗話。

比如,孩子會冷不丁的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像「打你!」「大傻瓜」「你是豬」等等。

而且,如果成人對孩子的罵人行為反應越強烈,越嚴加阻止,孩子就會越喜歡這樣「有力量」的話,就會沒輕沒重,沒完沒了,樂此不疲的使用。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發現一句話能夠表達一種意思,這個發現也會令他驚喜不已,於是他又會不斷地重複說這句話。

其實,這時候孩子已經漸漸發現了語言的力量。

很快,他又會發現某種語言更有「力量」,能把人刺傷,會讓人大發雷霆,會讓人傷心落淚,此時,孩子對於講粗話的敏感期就到來了。

熊到令人傷心落淚。

但是,對付各種敏感期,我們不能用簡單的「教訓」來應對,敏感期的孩子熊起來可氣,可是也是值得原諒的。

關鍵看父母能否找到辦法去「deal with」。

孩子「熊」起來老不好,多半是廢了?

如果家教、家風都沒有問題,父母也各種教育、薰陶,孩子還是時不時的犯錯、甚至做出嚴重的叛逆行為?

不要過度緊張焦慮。

除了要注意觀察,及時糾正,避免孩子誤入歧途之外,我們還要相信,其實很多孩子,擁有相當程度的自省能力。

童年神劇《哆啦A夢》里有一集,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個觀點。

大雄想要趁新書上市,預支零用錢去買喜歡的漫畫,被媽媽無情拒絕了……想看漫畫的慾望在小孩子頭腦里戰勝了其他,大雄從哆啦A夢口袋裡搶到了寶貝——「惡魔的護照」,做壞事的時候亮出這個護照,一切都可以暢行無阻。

大雄的熊孩子之旅正式啟程,先從媽媽抽屜里堂而皇之拿了零用錢去買漫畫,媽媽看到了,只要亮出惡魔護照,媽媽就欣然同意;買漫畫的路上,踢翻了垃圾桶,遇到胖虎,主動上前挑釁,打架還不算什麼,大雄還手持惡魔護照,掀了靜香的裙子……到了書店,大雄猛然意識到,有了惡魔護照,他可以不用錢就把書從書店拿走,於是大雄洋洋自得將漫畫帶回了家。

演到這裡,大雄已經是個十足的熊孩子、小惡魔了。

但是,我本來以為哆啦A夢會拿出道具來懲罰大雄,沒有想到的是,故事的轉機,卻發生在大雄自己身上。

躺在房間裡看漫畫的大雄,手裡捧著免費的漫畫,卻並不開心;他腦子裡不停閃現自己做過的種種,從為家事辛勞的媽媽手裡拿走零用錢,踢翻垃圾桶,暴打小夥伴,掀女孩的裙子,從老闆手裡」偷書「……手裡的漫畫越變越苦澀。

大雄忍受不了這種煎熬,一躍而起,飛奔到馬路上開始整理垃圾桶,還把書錢還給了書店老闆。

請不要懷疑一個熊孩子的自愈能力。

小孩子不比大人,在面對內心的慾望和誘惑時,他們的定力可能更差,但是,長期良好的三觀教育和家教薰陶,使孩子在心中仍有一個」善「與」惡「的分界線;當他們」熊「起來,不要著急一棒子打死,給予適當的引導和鼓勵,熊孩子也擁有自省能力。

孩子適當的「熊」一「熊」,反而是必要的

其實熊孩子也並非一無是處,跟乖孩子相比,淘氣的孩子更注重自己內心真實情緒的表達,避免稱為疲憊的「爛好人」;而勇於展現真實自己的熊孩子,也更加具有充分的安全感。

大量的事實表明,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因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強,自主性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長太多的控制感。

父母期望我們走在一條可以複製黏貼的道路,過著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理想生活,這就是「乖孩子」。

時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輩要向後輩學習,而不是我們向父輩聽話。

所以,一個可以做生氣的小孩、真實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其實也是幸福的小孩呢。

自己家的熊孩子,咱得自己教

如今,對熊孩子忍無可忍、「你自己不教,就有人替你教「的」教訓熊孩子「行為,似乎成了一種政治正確,一言不合就開打,往往得到很多人的拍手稱快。

之前在知乎上也看到類似的」如何對付熊孩子「的帖子,大人們各出奇招,懲治調皮搗蛋的熊孩子,高票答案中,有不少都是無傷大雅的惡作劇,看著姑且一樂;有的是理性、機智的應對方式和教育手段,值得學習;有的孩子是真的「熊」,也引發我們對教育和人性的思考;但還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只能歸於普通的「調皮搗蛋」,也並非涉及到品質問題,卻有一批大人打著「整治熊孩子」的旗號,拚命打擊甚至報復,利用大人智商的優越感碾壓孩子,甚至製造「童年心理陰影」,洋洋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對於這些,苗媽覺得,過分了。

在苗媽看來,其實有很多種情況,孩子的「熊」,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也並非「無藥可救」,把熊孩子一棒子打死,是這個時代最不講道理的暴力行為。

面對熊孩子,正確引導的重任,還是應該落在爸媽身上。

苗媽覺得,與其事後教導、懲罰,不如同熊孩子們約法三章,熊可以,但是要在約定的範圍之內,觸及底線和他人利益的事,絕不可做。

簡單來說,就是給熊孩子立規矩。

例如,分清孩子和父母做的事,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擔責任;

例如,做任何事之前,要考慮好會不會對其他人構成影響;

例如,做錯了事情,一定要接受相應的懲罰;

規矩不是一朝一夕就立起來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立規矩時要嚴肅,不能大吼大叫,也不能嬉皮笑臉,家長可以把規矩一條一條的寫下來,貼在醒目的地方,持之以恆, 定會有所成效。

正如繪本《我永遠愛你》中就有這樣的對話:阿力:「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阿力:「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你還愛我嗎?」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在抱怨娃不聽話的同時,我們還是得拿出自己的耐心來,不厭其煩地、春風化雨地循循誘導、諄諄告誡、及時行動。

耐心、耐心、還是耐心!

苗媽:資深媒體人,高級育嬰師,專注於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分享有趣、實用的育兒好文,陪你一起科學育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聽過小孩說過最讓人害怕的話是什麼?

最近,經常在各大平台都看到這樣一個話題:你聽過小孩說過的最可怕的話是什麼? 看這個話題的回答以及閱讀量也都很高,出於好奇,我也點進去了。進去看了過後也確實再次刷新了我的三觀!我想在大家至少在我的...

法國的媽媽如何教育孩子,真是想不到

怎樣教育小孩,對於許多新手媽媽來說想必是一向很頭痛的差事吧,怎麼教出自律又快樂的孩子,更是難上加難的課題。來看看法國的爸媽怎麼做:法國式教育主張讓孩子過自己的生活,父母不但輕鬆,孩子也快樂成長。...

比起熊孩子,熊爸熊媽才更可怕

五一假期,大家帶孩子出去玩了麼?都說遊玩見人品,帶孩子玩更容易暴露你是什麼樣的人,「護犢心切」的父母們往往忘記了自己作為社會人的行為準則,而很多熊孩子的釀成都是由於熊爸熊媽在無形中「撐腰」。01

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你家孩子沒教養

在我們周圍,大多孩子都是熊孩子,可據我所知,也不全是,我是說以前,在我媽口中,我從小就很乖,按時睡覺吃飯打豆豆,在我婆婆口中,元寶爸爸小時候也是乖乖男,2歲就在幼兒園了,不哭不鬧的。可現在為什麼...

寶媽:3歲前不要做這些 會傷害孩子

不知道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當成不乖的行為斥責孩子,違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隱患。傳說中的3歲分水嶺會把孩子定型,可是寶媽身心俱碎的「3歲前」,除了...

怎樣避免做一名「熊家長」呢?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談及小朋友調皮搗蛋的時候,經常會說出類似「熊孩子」這樣的網絡詞語。一般方言中的「熊孩子」是說那些惹人討厭的、沒家教的、改過後又會惹人生氣的、調皮搗蛋的小孩。

家有「淘氣包馬小跳」,家長如何不發火?

家有淘氣寶寶一個,相信不少年輕的爸爸媽媽都會有這種感受,就是其實你已經了解了很多育兒知識,特別是父母不能打罵孩子之類的,自己也很想去做到,但是當面對孩子不聽話、調皮搗蛋時,經常沒法控制自己,壞脾...

法國媽媽輕鬆育兒經,這樣帶娃一點都不鬧心!

怎樣教養小孩,對於許多新手媽媽來說想必是一向很頭痛的差事吧,怎麼教出自律又快樂的孩子,更是難上加難的課題。來看看法國的爸媽怎麼做:法國式教養主張讓孩子過自己的生活,父母不但輕鬆,孩子也快樂成長。

德國人把孩子看成是一粒種子

德國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幼兒教育是成長的第一步, 這一步能否走好與性格形成和命運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德國人認為, 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自闖一片天地, 與其讓他們面對措折惶恐無助, 不如從小摔...

執拗,是孩子規則被破壞的痛苦

6歲前的孩子多數會經歷「社會規則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家長都會驚喜地發現,這些「小大人」們的大人氣越來越濃了:學著你的樣子掃地、做飯;不分場合,要求自己被平等對待;偶爾還會「指導」你怎樣怎樣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