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讀:什麼時候可以打孩子,什麼時候絕不能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嘉嘉小的時候經常挨打:

在學校表現不好,老師給家長打電話,然後會挨打;

在家裡不好好吃飯,把不愛吃的菜挑出去,然後會挨打;

就連休息日跟小夥伴們出去玩,回家晚了也會挨打……

倒不是嘉嘉爸爸脾氣壞,是他覺得如果小時候不給孩子定規矩,長大就更不好管了。

可是這樣打孩子真的沒問題嗎?嘉嘉媽媽覺得很疑惑。

到底是完全不能打孩子?還是有什麼情況是可以通過打孩子來讓寶貝「長記性」的呢?

這些時候爸媽絕不能動手

01、大庭廣眾下

父母不要覺得孩子年紀小就沒有自尊心,其實孩子比大人更加敏感。

父母在大庭廣眾之下打罵孩子,可能會給孩子的身心留下陰影。

02、孩子不舒服時

不舒服涉及到孩子生理和心理兩個層面。

如果趕上孩子生病了身體不舒服,或者剛經歷「沒考好」等心理不舒服的情況,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可能正處於遭受挫折或是委屈難受的狀態,此時打罵孩子只會雪上加霜,而孩子的承受能力本來就有限,此時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和孩子「共情」,理解他的感受,心平氣和地溝通。

03、父母在暴怒時

父母沒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時一定不能打孩子。

這時候動手,很容易變成發泄父母自己的憤怒,往往會失去分寸,也容易失手打傷孩子。

對孩子來說,這時候被打首先感受到的是大人的憤怒,他要麼更憤怒,要麼是委屈或恐懼,這時候的孩子不僅不能保持理性思考的,也不能從心底接受你的責罰。

所以父母一定要等自己怒氣平息了,頭腦清醒了,再來「輕聲輕氣說重話」。

04、父母也犯同樣錯誤時

如果孩子所犯的錯誤,父母自己也在犯。

大人沒能很好地做到在這方面以身作則,就不要急著去打孩子。

首先父母自己要注意改正這方面的錯誤,清楚地知道遇到這種事情該怎麼做時,再去嚴格要求孩子。

此外,如果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沒有把話講清楚的時候,也不應該懲罰孩子。

孩子在這些年齡段 爸媽不動手

01、不到3歲的孩子不要打

根據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3歲的孩子處於遊戲期階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強烈,同時孩子的道德感也有了發展,自我統一性開始出現,而3歲前的孩子,這一切都沒有出現,或者只是剛剛發展。

即使是有的孩子過於頑皮,體罰他的時間最早只能提前到1歲半,對於1歲半以內的嬰兒是絕對不能進行體罰的。

02、6歲以後儘量少打

一般而言,孩子6歲以後就應儘量減少體罰。

6歲以後,多數孩子已經進入學校,獨立自主意識有了較好的發展,自尊心越來越強,開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著憑藉自己的能力、勤奮,不斷帶來各種成就。

這時體罰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喪失成長所必須的成功體驗,影響人格的健康 發展;而且在這一時期進行體罰,孩子能夠清楚地記住父母對自己的體罰,在心靈蒙上一層陰影。

03、12歲以後的孩子不打

進入青春期後,孩子在肢體運動、認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漸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統一的自我。

他們強烈感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獨特的個體,具有認識自我、表達自我、張揚自我的強烈要求。

這個時期,父母打罵會讓他們 感到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產生強烈的牴觸心理,一些男孩子甚至還會產生某種報復與逆反心理。

所以,對青春期及以後的孩子,不能再通過動手來立規矩了。

另外對待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多一份耐心。

這種孩子天性敏感,處理應激問題的能力有限,他們可能習慣於把情感憋在心裡,打罵孩子只會讓他們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抑鬱。

這時可以「打」出孩子好習慣

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王濤教授在和家長們探討育兒問題時認為,並不是完全不能打孩子。

父母適當出手,也是讓孩子承擔做錯事後果的一種方式。

下面這幾種情況時,小打一下孩子可能會起到警示作用,讓孩子「長記性」。

01、孩子危險行為不聽不改

如果孩子喜歡觸摸一些危險物,喜歡到一些不安全的場所,在父母多次講道理告誡之後,仍然不能理解這類行為的危害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裡人又沒有足夠時間看住孩子時,可以通過懲戒讓孩子加深記憶。

比如:有很多孩子喜歡撥弄電源插頭、開水瓶、玩火等,如果不及時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將會發生不堪設想的後果。

02、不改正將來有大遺患的行為

當孩子某些作為、習慣、心理傾向,長大後有可能發展為違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為時,父母可以及時出手。

比如:從家裡偷過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有的小男孩喜歡打人欺負比他弱的孩子,並以此為樂。

03、屢次犯錯 屢教不改時

父母或老師已多次提醒他有規則存在,但他仍然故意犯規時,或者犯規後還絲毫不認錯,下次還想再犯時,可以打孩子。

畢竟及時止損也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04、過於自私、自我中心傾向嚴重

有些從小被寵慣了的孩子,從來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不懂得要關心他人,不懂得考慮他人的情緒,學不會關心和體諒他人,長此以往,進學校後很難與同學相處,走上社會後,無法適應社會。

對於流露出這種傾向的孩子,父母要及時幫他們糾正。

家長要給孩子立規矩,但是打孩子絕不是目的,僅僅是在孩子成長中幫助立規律的一種輔助手段。

要清楚告訴孩子為什麼挨打,下次應該怎麼做,並且一定做到懲罰時不算「倒帳」。

對親子關係來說,溝通永遠是最有效的途徑,打罵只需「點到為止」,起到威懾作用就行了。

爸媽一定要記住,心平氣和的交流是更為有效的愛的通道,是立規矩的手段。

要按照孩子的特點,用孩子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教育才更有效。

編輯:張一帆

本文來自央視少兒,歡迎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知道嗎?這六種情況下不能打孩子!

國外,打孩子這件事是被嚴格禁止的,打孩子的家長甚至會被剝奪對孩子的撫養權,然而在與西方國家截然不同的是,中國人似乎很信奉「棍棒教育」,「玉不琢,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在中國,打孩子是天經地...

孩子什麼時候該打?什麼時候絕不能打?

你打過孩子嗎?聽到這句話的父母可能會心裡一咯噔,的確,很多家長都打過孩子,孩子不服管教的確叫人生氣,可是一頓暴揍之後,看著孩子可憐兮兮的模樣,又覺得自己有些過了。如今,信奉「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

這種情況下孩子可以打!

如今,人們天天都在說:「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長」。有這種觀念的人肯定會反對打孩子,甚至認為打孩子是無知的。這種父母一般是不會用科學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的。在這幾種情況下,孩子是不能打的。這...

你們知道嗎?孩子的成長關係在與父母

說到體罰孩子,有很多家長都做過這種事情,不但沒有幫助孩子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而且起到反作用。我們為什麼會體罰孩子呢?就是為了改正孩子不正確的行為。但是我看到有很多父母對孩子打罵的體罰子女,教育...

這兩個年齡段的寶寶打不得 寶寶爸媽千萬要謹記

一般來說,現在很多家長教育孩子很少會打孩子了,不像以前家裡孩子多,真是不打不成材。雖說少,但是並不是說沒有,但是爸爸媽媽一定要謹記,孩子在兩個成長階段是不能打的。兩個年齡段的寶寶不能打儘量控制自...

孩子什麼時候該打?什麼時候絕不能打?

你打過孩子嗎?如今,信奉「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長」理念的人應該不在少數,持這種觀念的人肯定會反對打孩子,甚至認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無能,是不會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種表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