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到底該不該打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好,我是軒喬媽~

今天被投訴了—因為軒姐和她的閨蜜清清一起玩耍,因為個子稍高,力氣稍大,每次一有衝突搶東西或者打架,都是我們家女漢子軒姐占盡上風,前兩天據說還咬了清清。

自己小孩吃虧了,人家當媽的肯定也心疼,於是我這個當媽的理所當然地就被投訴了,然後清清媽一通訴說,認為我應該在軒姐打人的時候也拍拍她的手,揍下她,以示警戒。

然後苦於我自己教育出生,基本沒打過自家娃,每次都是本著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原則放手養娃,因此還是比較難認同「棍棒教育」,我想遇到我這種當媽的,她也是醉了。

其實對於該不該打孩子的問題,相信每個家長意見都不同。

我堅持不揍娃的原因有二:第一,自己教育工作者出生,一直信奉講道理原則,還是跟孩子講,講一次不行講兩次,兩次不行講三次,反覆溝通灌輸,孩子一定會懂得。

第二,我自己從小給父母揍大的(不好意思,又暴露了自己),對打孩子這種行為真的是深惡痛絕,也擔心打孩子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除非萬不得已,不然我絕對不會對我家倆姐妹動粗。

當然肯定很多媽媽也不同意這樣的看法,認為不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孩子是不會長記性,以後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的。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古話曾被許多父母當成教子「座右銘」。

而對現代父母來說,「打孩子」恐怕是最不被認同、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不少父母往往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下動了手,事後又生怕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可一些中國式父母的內心卻始終有著「該不該打孩子」的糾結心態。

今天就和大家討論「打孩子」的問題,感謝清清媽,這兩天的話題都是在跟她聊天的過程中產生的。

挨打後遺症:造成孩子的心理偏差

爸媽之所以打孩子,是因為孩子淘氣、不聽話,而打孩子的目的就是希望他能改正錯誤。

可一時衝動下打了孩子,不但不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還可能讓孩子的心理出現偏差。

心理偏差一:說謊。

犯錯=挨打,一些孩子在被爸媽打了之後心中就會生成這樣一個公式。

於是當他再次發現自己犯了錯之後,為了避免再次挨打,就會通過說謊來掩蓋自己的錯誤。

心理偏差二:軟弱。

有些爸媽打孩子不止一回兩回,而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但為了不再挨打,每次他都會父母的話言聽計從,在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會惟命是從,精神壓抑,將來在學習上也會很被動。

心理偏差三:孤僻。

稍大點的孩子在挨打後很容易自尊心受挫,甚至對自己的評價也會出現偏差,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因此而感到自卑、不願與人交往。

心理偏差四:執拗。

3歲起,孩子進入了第一個叛逆期,此時如果粗暴地打孩子,會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還會用故意搗亂以示反抗,存心讓父母生氣。

有的孩子越打越不認錯,越加倔強固執,甚至用離家出走來與父母對抗。

心理偏差五:暴力。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而理解能力有限。

如果父母以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很容易讓孩子有樣學樣,以暴力方式對待其他人。

另外,如果父母給孩子灌輸「打是愛」的思想,還容易讓孩子認為打親近的人是對的行為。

孩子挨打後容易出現心理偏差,但當說教不起作用時,媽媽們是否感到無所適從了?下面就給媽媽們介紹幾種處理方法。

孩子犯錯或胡鬧在所難免,怎樣才能在不打不罵的情況下讓孩子從熊孩子狀態回歸到乖孩子狀態?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種方法:

1.冷處理法。

孩子因為吃不到冰棍一路都跟媽媽鬧彆扭、發脾氣,回家不肯脫鞋怎麼辦?媽媽大可以自己換好鞋去做自己的事,留著寶寶在門口擰巴--當孩子無理吵鬧時,不去搭理他。

這時候孩子一心想著的就是那根沒吃到的冰棍,根本不會聽媽媽講道理,更不要給孩子以積極刺激,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鬧和大人滿足要求之間建立條件反射。

2.表情暗示法。

三歲的孩子已經能夠讀懂大人表情中的意思,若孩子犯錯,家長可以用憤怒的表情來告訴孩子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看到大人的憤怒表情,很多孩子會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

3.講明道理法。

近期熱播的《爸爸去哪兒》引發了不少家長對教育方式的討論,從節目中不難發現,即使是年紀最小的王詩齡也能認真聽爸爸講道理,因此孩子3歲以後,可以嘗試著在孩子犯錯後心平氣和地更孩子講道理。

4.適度放手法。

學齡前的孩子犯錯,有一部分是因為違反了媽媽提出的令行禁止的要求。

媽媽可以評估一下寶寶犯錯的後果是否嚴重,適度放手讓寶寶自己吃吃苦頭。

例如,非要去碰剛煮熟的雞蛋,那就讓寶寶試著去摸摸。

當然,這種做法僅限於不會給寶寶造成肉體傷害的時期。

孩子犯的都是些小毛病,一些小事確實可以用上面提供的方法解決。

可有些媽媽說,若孩子犯了大錯,必須糾正時該不該打?

分析:這幾種情況可以孩子

這裡所說的「打」並不是將孩子身體上的痛感作為最終目的,而是通過「打」的動作威懾完全沒法通過說教控制的孩子。

另外,「打」只適用於3-6歲之間的孩子。

3歲的孩子處於遊戲期階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強烈,同時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發展,自我統一性開始出現,而3歲前的孩子,這一切都沒有出現,或者只是剛剛發展。

即使是有的孩子過於頑皮,體罰他的時間也只能提前到1歲半,對於1歲半以內的嬰兒是絕對不能進行體罰的。

而孩子6歲以後就應儘量減少體罰,而到了12歲就應完全停止了,否則會使這一時期的孩子自尊心受傷,使他喪失成長所必須的成功體驗,影響人格的健康發展,養成消極、自卑的人格;而且在這一時期進行體罰,孩子能夠清楚地記住父母對自己的體罰,在心靈蒙上一層陰影。

下面幾種情況,可以考慮「打」孩子:

情況一:孩子的行為會對人身安全構成很大威脅。

3-6歲的孩子好奇心很重,有些孩子,越是不讓他碰的東西他卻偏偏要嘗試。

但例如撥弄電源插頭、開水瓶、玩火等,如果不及時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將會發生不堪設想的後果。

若孩子觸碰到這類底線,需要給他一定的震懾,避免他接觸威脅。

情況二:孩子的行為會發展成觸碰法律、道德底線的地步。

例如學齡前的孩子偷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欺負弱小的孩子等,若屢教不改,需要震懾。

情況三:孩子驕橫不講理。

當然,若父母一直給予孩子良好的素質教育,孩子不會變得驕橫不講理,但有些孩子小時候被爺爺奶奶寵慣了就容易自我中心。

父母對此難以糾正時,可以震懾。

即便是震懾孩子,爸爸媽媽也一定要注意分寸:一不秋後算帳,二要講明原因,三是偶爾為之。

教育孩子的事,能不打就不打,如果媽媽們真的動氣到非打不可的地步,小懲大誡即可,脫褲子打屁股也要慎用,非打不可也只可以讓孩子最親近的人使用此方法。

一般認為,2歲半到4歲之間,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經常用」打」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勢必會有反效果

當孩子大了,能夠聽懂道理時一定要拋棄這種辦法。

然而,在沒有規矩的愛中長大,孩子將失去感恩;在沒有愛的規矩中長大,孩子將學會自卑;在沒有規矩也沒有愛中長大,孩子會失去敬畏;在規矩和愛中長大,孩子將學會謙卑和自信。

沒有不懂規矩的孩子,只有不會立規矩的父母。

「打」是立規矩的一種重要手段,在不得不打孩子的時候,也一定要掌握四個原則:

1.打孩子不能帶情緒。

很多父母打孩子並不是出於立規矩等目的,而是被情緒所左右。

他們在打的過程中很解氣,但打完又心疼,這種感覺本身就是不正確的。

正確的感覺是,決定打孩子之前很心疼,真正打孩子的時候更加心疼。

有些家長可能會有疑問:假如氣都消了,還有必要打嗎?回答是肯定的,因為教育孩子的原則是:帶著規矩去打,即使情緒沒有了,但規矩還在。

其實,當你很想打孩子的時候,往往是最不能打的時候,因為你有情緒。

當你憤怒過後不想打孩子的時候,卻是你應該打的時候,因為規矩不能隨便改。

2.打孩子前要交流。

為了避免帶著情緒打孩子,就需要事先跟孩子有語言交流。

要清楚而理性地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打他,打幾下,這是立規矩的過程。

要讓孩子知道,不是爸媽要打你,是規矩要打你,規矩在父母之上。

這個過程對父母的要求很高,父母要能控制情緒,言簡意賅,但態度要堅決。

3.不能用手或鞋子打,要「專物專用」。

有些人在孩子不聽話或犯錯時,盛怒之下,一把就將孩子拉過來,掄起巴掌、抄起掃把、脫下拖鞋就打,但這種隨意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害怕家長,而對自己的錯誤認識不足,對認錯和改正錯誤更是沒有任何幫助。

打孩子的時候需要用特定的「道具」,比如木棍或藤鞭。

新加坡人的家裡都有一根藤鞭,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會先跟孩子交流,指出其錯誤。

這樣「專物專用」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不是父母不疼愛他才打他,而是因為他犯了錯,父母不得不打他。

父母充當的是一個執行者,而「道具」,如木棍等,就是規矩的具體體現。

這樣才能讓孩子害怕規矩,而不是害怕父母。

4.孩子犯錯,父母也要一起受罰。

正所謂「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犯錯,大多數情況下是父母教育存在紕漏。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

還有時候,爸爸媽媽自己都沒有很好地在這方面以身作則。

所以,帶著愛打孩子的原則之一就是,父母也要跟著受罰。

比如懲罰孩子之後,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因為這件事過去強調得少,導致你犯了錯,被懲罰,所以爸爸也要自罰不吃晚飯。

這樣會讓孩子體會到愛,而不是恐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話題 | 不打不成器?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

導讀中國有兩句老話叫「不打不成器」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我國傳統的教育手段離不開「打」字。的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就認...

孩子犯錯到底該不該打,聽聽魯迅先生怎麼說

文/姬國君媽媽群里,80後母親土豆媽媽吐槽說:「剛剛土豆一眼沒看見,居然自己玩兒起了電源插銷,自己拿著插頭在往插座里插,還膨了火星,嚇死我了,二話沒說就是一通揍,氣的土豆哇哇大哭,現在想想又有點...

不打不成器?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

中國有兩句老話叫「不打不成器」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我國傳統的教育手段離不開「打」字。的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就認為有...

孩子犯錯,父母如何懲罰是一種藝術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家長在孩子犯錯時需要聽孩子自己的說法,而不是知曉犯錯就立即氣急敗壞的上來對孩子罵上幾句,甚至拳打腳踢。」教育從來都是「潤物細無聲」的活兒,粗暴往往是無計可施的下策。「...

孩子脾氣不好,原因卻讓所有家長引以為戒!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受父母以及長輩的寵愛。為此我們不難發現,寶寶與寶寶的性格都有一定的區別,有的寶寶非常乖巧,有的寶寶脾氣往往專橫,有的寶寶則是動不動就發脾氣。其實孩子的脾氣不好,不是家長沒賣...

孩子犯錯要體罰?居然有近6成的人支持!

「孩子犯錯該不該體罰?」算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育兒話題了,多數人在說到這個話題的時候,一般都表示「不應該體罰」,應該講道理等云云。但是,放到現實中是否好用呢?有網友說:「你給小孩子講道理,他們不一定...

為什麼我們會忍不住打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近日,趙薇透露曾因養育問題煩惱。原來,她按照以前媽媽對她的教育方式——對小四月體罰。誰知卻換來小四月與她冷戰一星期!痛定思痛後,趙薇發出「她始終不是我」的感嘆。於是,「體罰孩子」這一話題又在網上...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娃不聽話能打嗎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前幾天去幼兒園開家長會,老師當面和家長們談論起這個話題。「直接打」有位老爸率先表態,一副先干為敬的架勢,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對於孩子犯錯要不要打,這幾年家長們一直都爭論不休...

忍無可忍打了孩子,怎麼辦?

作為一個媽媽,我偶爾會出手打自己的孩子。我知道這種做法是無能的表現,因為實在沒有別的辦法來教育孩子了,只能動粗。事後,我會深深的責怪自己:為什麼當時就不能忍一忍?可在當時,我真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

育兒這條路上 大多數家長都會犯兩個錯

新手媽媽在養育孩子過程中通常感到很束手無策,因為自己沒有帶孩子的經驗,所以在養育孩子中覺得很累,會走上誤區,甚至犯了一些不該犯的錯誤。媽媽們趕緊來看一下,你是否犯了下面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