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和堅持是在培育孩子過程最缺的品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19個月的女兒跟我生氣,足足五分鐘,臉沉著,嘴嘟著……什麼情況?條條都是競猜題?

1、孩子有生氣的權力,情緒是一種能量,任何一種情緒都該被接納。

2、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看到的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是不是經常這樣對孩子呢?3、生氣不是問題,重點在引導孩子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

當然,前提是媽媽先能做好,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2

孩子3歲,上了2個月不到的幼兒園。

現在看到比她小的小朋友就跑過去打人或者是推倒,也喜歡拿別人的東西。

我一次一次地好言相勸,當時答應好好的,可下次還是再犯,有時候大人把她抱起來說她,她還會打大人。

現在很多事情不可以的也就是要做,困擾啊!

要透過行為去找原因,想改變孩子就先改變自己:1、孩子缺乏情緒表達的能力,只能藉助肢體動作。

2、想吸引別人關注。

3、模仿成年行為。

父母常使用暴力解決問題。

4、父母缺乏界限,從沒為孩子制定規則,並溫柔和堅定的執行。

5、3歲前關愛不夠,沒有建立起穩固的依戀關係和安全感,表現出過度分離焦慮。

3

我兒子現在6歲了,在一年就要上小學了,但是他有點注意力不夠非常愛開小差,比如寫個字非常慢一會弄弄這一會弄弄哪要很久才可以寫完,我想請教下怎樣可以培養他的專注力,請教老師。

1、保護好孩子學習的興趣,不要無意間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給孩子全新全意地陪伴,一個有規律的生活。

一個情緒穩定的孩子專注力自然強。

3、教會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節約的時間由孩子自由支配。

等等。

有關提高專注力的內容,我發過多條微博,你可以搜一下「專注力」、「注意力」等。

4

讓孩子做事專心致志:1、規律的作息。

2、均衡的營養。

3、足夠的睡眠。

4、尊重孩子的步調。

5、父母以身作則。

6、多從事戶外活動。

7、尊重孩子的興趣。

8、一次只做一件事。

9、操作型遊戲。

10、多用開放式問句。

11、適時安撫孩子情緒。

12、簡單明了的指令。

13、因人制宜安排活動。

14、不要任意干擾孩子。

所謂操作型遊戲是指家長為孩子提供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有針對性的、合適的材料和物品,讓幼兒在把玩、擺弄物體的過程中獲得經驗和知識為主要活動形式的遊戲。

例如:自製拼圖、拆卸物件、摘菜種花等。

5

提高孩子的專注力:1、陪孩子時全心全意。

2、給孩子一個有規律的生活。

3、把家中布置的井然有序、整潔乾淨。

4、要求合理。

過高標準更易讓孩子注意力分散。

5、不干擾孩子專注他喜歡的事。

6、要孩子每次只做一件事。

7、少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

8、創造機會讓孩子發泄精力。

9、利用舒爾特方格法等小遊戲。

10、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

11、尊重和保護好孩子的興趣、愛好。

12、做好時間管理,節約的時間由孩子自由支配。

13、少玩電腦遊戲和看電視,刺激的畫面會讓孩子習慣被動接受,喪失主動性,降低專注力。

14、過多的目標和選擇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一種簡單的生活會更利於專注力的培養。

6

蔣勛:我們可以讓孩子,從幼兒園,從小學,就帶他去感覺他的身體,讓孩子在草地上,閉著眼睛打滾,讓他的身體滾過那個草地,用嗅覺、觸覺感覺到草地、泥土、氣味,那個時候身體是比較真實、具體的。

我們講了太多屬於道德性的東西,可胸懷,視野,愛這些東西,如果沒有一個健全的身體做基礎,都會落空。

7

「我已經懂得凝望浮雲。

我也懂得了守在原地不動。

我幾乎學會了沉默。

」法國作家于勒·列那爾的這篇《一個樹木之家》,是我非常鍾愛的文字。

時而重讀,都會被深深感動。

惟願我和孩子都能永保一顆充滿陽光、慈悲和愛意的心,能對大自然始終心懷一種深情和敬畏,在塵世的喧囂與浮華中守住一份謙卑和寧靜。

8

成功的CEO大都是已婚並且有孩子,因為換尿布可以讓你學習忍耐和堅持,夫妻磨合過程可以讓你學會同理心和團隊精神,養育青少年可以讓你學好情感管理和影響他人。

有道理。

不過反過來好像也成立:一個成功的CEO通常做了父母也都很優秀,因為經營企業的艱辛讓你學會了忍耐和堅持,對換尿布也就有了耐心;與核心團隊的磨合,讓你有了同理心和合作精神,夫妻關係也會不錯;企業領導者的角色讓你學會了情感管理和影響他人,培養孩子也就不成問題了。

9

批評孩子切記泛濫化!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你是否能從這件事扯到他從前丟東西、打架、玩電腦遊戲上?只要能想起來的事就慷慨激昂,上綱上線的批評一通。

這種翻陳年老帳的做法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

事情拉扯得太多,沖淡了主題,主要問題反而被弱化和忽視,最後連你自己都不知道要批評什麼了,有沒有?批評,是一門藝術。

最佳境界是:用最簡短的語言,直擊問題本質,達到震撼心靈、引人反思的效果。

「翻老帳」不是批評,而是自我不滿情緒的發泄,不但達不到教育效果,反而有損親子關係。

10

兩歲前孩子的需求都是合理的?有父母問,孩子碰剪刀、插座也沒錯嗎?當然沒錯!孩子有好奇心、探索欲是錯嗎?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是父母的責任,把一個尚未形成自我意識的嬰兒至於危險之中不自我檢討,把責任推給孩子,甚至用暴力手段去扼殺他的天性,阻礙他的成長,到底是誰有問題?孩子慣不壞,都是管壞的。

丞丞對一切都好奇,在安全前提下隨他探索,不強加制止,反而他不會去弄剪刀,摸電門。

因為我告訴他那是危險的,不可以碰,他相信媽媽,因為能玩的我都讓他隨便玩。

每次看到剪刀他都會說,危險,不能碰。

11

好奇心、興趣、創造性等都不是培養出來的,是人的自然屬性。

父母需要做的是如何去喚醒和保護,而不是總想著如何去塑造。

盲目地去教導和干涉,反而會扼殺孩子的天性和自覺。

我們需要的是少點自以為是,多點自省自律。

為一個錯誤的問題尋找一個正確的答案是徒勞無益的。

自己先做對了,孩子往往就做對了。

相信很多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年幼時很神奇:對我們想不到的東西產生興趣,琢磨一樣玩兒的東西段位高到成人不能及,常常做出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但隨著年齡增長,「納入正軌」,這些閃光點慢慢黯淡,孩子似乎變平凡了。

為何?反思我們的」引導「和」塑造「有無偏離孩子的天性?

12

相信「相信」的力量。

常被人說我對孩子太過包容,我幹嘛不包容啊?包容,是因為對自己,對孩子有信心。

我相信孩子有內在的成長的動力和能力,拒絕失敗和錯誤就是拒絕孩子的自我成長。

那些動不動對孩子的錯誤和失敗呵斥、打罵的父母,形式上是對孩子能力的否定,本質上是對自己和自己的影響力缺乏信心。

自信,信他,他自信。

良性循環,自信始。

13

今天上課前一個家長強制要孩子分享自己帶的玩具給小朋友,還說「你本來就不想要這個車了」,孩子哭了,家長還是堅持把玩具搶過去給了小朋友。

後來哄著「你不哭我就給你買糖去」,孩子不哭了,家長卻又說「下課後就去買糖」,如果您遇上這樣的情形是去勸阻家長呢還是旁觀呢?

我雖很不認同這位家長的做法,但通常不會在他發怒時去勸阻,除非家長打孩子。

我昨天帶孩子去公園玩,正是因為媽媽動手打孩子,才勸阻的。

我會等孩子上課後,試著和家長溝通有關分享的問題,如果當時去勸阻,會讓家長沒面子,甚至會把氣撒到孩子身上。

人只有在情緒平靜的狀態下,才可能理性思考。

14

我家的教育觀念是平等的對待孩子。

所以很少跟孩子發脾氣,大聲嚷嚷。

我家寶貝性格也很平和,很少與小朋友發生爭執。

可是今天在沙子裡爬的時候,不小心沙子帶起來,有一個家長大聲沖我家寶貝喊,一下把他嚇哭了。

想請教一下是不是我們平時對他太溫和了,所以他會承受不了這樣的語氣。

溫和不代表沒有力量,發脾氣也不代表勇敢。

不是你以前做的不對,而是做的不夠。

多創造機會讓孩子與小朋友交流;多教他如何表達情緒情感;發展他的語言能力,教會他禮貌用語;多帶他戶外活動,鍛鍊好身體;自己做個好榜樣等。

增強孩子的自信,發展他的社會性,孩子是可以做到平和而有力,安靜而強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在藝術培養上,我們究竟該成為怎樣的父母

在「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類觀念的蠱惑下,父母愈加急功近利,起初是寫不完的作業,背不完的重點,考不完的卷子……「拼分數」,而今又開始「拼藝術」。讓孩子掌握一門藝術,在很多家庭中已經達成「共識」。父...

學會溝通,我們一起成長

溝通,是連接人與人心靈的橋樑。從小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意識,增強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對孩子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培養乃至將來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3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5—6歲是兒童語...

優秀孩子的自帶屬性?

01、開朗樂觀開朗樂觀的人,不容易轉牛角尖,遇事更能沉著冷靜,逢凶化吉。所以,孩子開朗樂觀的性格,從小就要有意識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