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尊重對方想法的「為你好」也是一種霸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先說一個笑話:早晨送孩子上學,看到一群小學生,有穿長袖的,有穿薄秋裝的,還有穿短袖的。
其中有個小姑娘鶴立雞群竟然穿的是羽絨服!有個小男生就問她為什麼啊?只見她四十五度仰望天空幽幽地說:「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
」
關於中關村二小的霸凌事件,很理解這位母親的激憤心情,但我最關心的不是這件事誰對誰錯,而是母親在帶著兒子去學校評理之前,在大號發討檄文章之前,有沒有問下兒子內心的想法?有沒有徵求下兒子的意見?
我的兒子也10歲大,去年冬天在學校里,被同班同學狠狠地抓了一道,臉上一道深深的血口。
兒子也不甘示弱,回手也抓了同學一下。
學校處理這類事件,一般都是息事寧人,只輕描淡寫地通知了一下,說男孩們課間打架,有點皮外傷,醫務室處理過了。
兒子回來說起此事,有點小激動,說疼。
我安慰了他,說傷口問題不大,會長好的。
就是萬一有點疤,胡歌出車禍毀了容,不還是很帥嗎。
放心吧,男人有疤,不會有損英俊形象的。
他慢慢平靜下來,我問了問他的想法。
他說課間玩球搶得急了,然後都不知道怎麼打起來的。
「媽媽,你不用管了,沒關係的!」
「你們男孩子打架,還要靠爪子的啊?多寒磣啊!你練好球技,人家搶不過你,這才叫本事!」他也不太好意思地笑了。
果然小孩子膠原蛋白多,過了兩個月,傷疤就看不大出來了。
這件事沒有到此結束。
有一次接孩子,碰到了他同學的媽媽,氣鼓鼓地對我說:你們XXX沒輕沒重,把我們家XX抓了一道。
真是太欺負人了。
我楞了一下,賠了半天不是,她才緩和了。
那時想想,定義玩鬧和霸凌,真是挺難的。
搞得定小朋友,不見得搞得定家長。
後來看到心理學專家的解釋:如果不是當事人,誰都沒辦法去界定霸凌。
所以霸凌如何定性,應該由當事人決定,由第三方(家長或學校)定性是不合適的,這應該屬於話語霸凌。
所以,我的做法也不妥,不應該聽兒子一面之辭,也應該問問對方的孩子。
我覺得我兒子沒受到欺負,沒準他還覺得他欺負了我兒子呢!
我覺得我兒子只是自衛,沒準他覺得是我兒子欺負了他呢!
所以,這件發生在小學男廁所里的「霸凌事件」,其真實狀況和每個人當時的心態,是胡鬧還是霸凌?是捉弄心理還是出於惡意?其實我們都很難得知真相了。
只能就《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這篇文章本身來評論了。
1、文中寫到:
老師的反應更是奇葩,沒有共情我們受害者,反而質問孩子:「發生這件事兒你怎麼不告訴我呢?我在間操時看見你也沒發現你有什麼不對勁啊!」
班主任在學生經歷這麼惡劣的襲擊後沒有看出情緒變化,是你太失職無能?還是一個十歲的孩子該獲得奧斯卡影帝?內心充滿委屈恐懼還要表現出波瀾不驚。
----------------------------------------------------------------------------------------------------------
請注意,老師的話只是在描述事實,你怎麼不告訴我——同學沒找老師告狀。
沒有發現你有什麼不對勁啊——一個班主任面對40-50個孩子,沒有發現中間有一個異常的。
而母親的描述卻是自己的主觀想法: 奇葩、質問、惡劣的襲擊,失職無能,充滿委屈恐懼……
關於事實和觀點的區別,請參考《不需要去通用電氣做主管,你也可以學到這5條改變人生的管理方法》
2、文中寫到:
11月的冬天,他用冷水邊哭一邊沖頭,之後只好用紅領巾擦乾,他怕同學們發現而嘲笑他,他還要趕去操場上去檢查做操情況,因為他是個體委。
天哪!當我把他哭著說出來的斷續片語連在一起的時候,我才知道,他遭遇了校園霸凌,在小學四年級的男生廁所里。
我當即給班主任打電話,要求那兩個孩子的家長到學校解決問題。
-------------------------------------------------------------------------------------------------------
孩子很可憐,沒有向老師告狀,也怕同學們發現而嘲笑他——他很愛面子。
受到欺負後,還要趕緊去履行自己的職責——在沒有大人幫助的情況下,他自我控制能力也很強。
這也間接回應了班主任為何沒看出不對勁。
而母親在立即打電話給班主任前,沒有問孩子自己的想法。
看了整篇文章,只有在詢問欺負經過時,聽孩子說了「太害怕了」,其他部分再沒提孩子的任何自我表達。
母親,正如她所寫:「我以為自己已經做了一個母親最該做的事情——保護他」
被同學砸了廁紙筐是很恥辱難堪,也足以讓一個10歲的男孩大哭一場。
但是,有沒有這種可能性:與之相比,更讓他覺得恥辱和難堪的,是媽媽帶著他在老師面前和同學對質,再把這件事細節回放並爭辯是非?
3、文中寫到北醫六院的醫生說的話:
「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再提這件事,不要讓孩子有任何壓力,你們大人得去承擔,去把這件事解決了。
記住!不能帶孩子去解決,你必須保護他。
哎,你們那個學校的呀?」第一次看病聽到醫生說這麼多話。
「哦,中關村二小。
」我恍如隔世般回過神,回答了醫生。
「名校也這樣,哼!」醫生的輕蔑反應是對我最大的共情吧。
-----------------------------------------------------------------------------------------------------------------------------
可惜,母親把注意力放在了醫生對於學校的輕蔑,而沒有重視前半段——不要讓孩子有任何壓力,你們大人得去承擔。
有沒有這種可能性:比起同學作弄他對他的傷害,這件事情媽媽後來的處理,還有整個事態的擴大,給他帶來的傷害更大呢?
保護孩子,不是光喊著堅持爭取正義,揚善懲惡這麼簡單,而是要儘量保護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本人的想法和意志。
當然,學校和對方家長的處理看起來也是不妥的,好好道個歉也是應該的,不然不會把這個母親逼到和學校決裂。
要知道,中關村二小的學區房要10萬一平米啊。
在發生不快之後,往別人身上找問題,是最容易的做法:社會有問題,學校不作為,家長素質低,孩子缺管教。
對,這些都有,這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有限,還沒擺脫弱肉強食的達爾文進化,經常冷不丁給你一點惡意,那又怎樣?
不容易的做法是:克服自己的原始衝動,思考如何處理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母親的初心是保護孩子,如果和學校決裂了,不能上學了,或是換個差一點的學校,就能保護好孩子嗎?
可惜的是,文章從頭到尾,沒有看見這個母親問過孩子一句:你覺得怎麼做合適?需要媽媽幫助你找他們評理嗎?
10 歲了,雖然不能全然保護自己,但是這個年紀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子,自我意識很強烈,面子和自尊心再要緊不過。
也不排除,這個家裡,這個男孩的絕大部分決定,都是他能幹的媽媽幫他做出的。
小孩子又不懂什麼對他最好,我為他好就是最大的好。
所以,我要保護他(她),幫他(她)說話,不能讓他(她)交壞朋友,要求他(她)學習特長,送他(她)去上補習班,決定他(她)吃什麼,穿多少。
每個熱心保護孩子,為孩子好的家長,一定不會知道:被霸凌,就是「你媽覺得你冷」開始的吧。
家長過度要求孩子順從或服從,不給孩子自己主張的權利,也不培養他獨立思考和決策的能力。
一定不會知道:在學校里被霸凌的孩子,一般來說,就是既沒有權利,又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人。
心理學裡說:一個孩子在家庭里處於什麼位置,就會在社交人群中處於什麼位置。
一個在家裡總是屈從於父母意志的孩子,別指望他在學校里不受同學欺負。
同理,一個在家裡總是霸道胡鬧,家長對其百依百順的孩子,別指望他在學校里不欺負同學。
看了《新京報》對於心理諮詢師宮學萍的採訪,她說到:
對未成年的孩子,家庭因素影響更重大。
要警惕大人會把自己對一件事的反應,當成是孩子的反應。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被欺負,會到學校鬧,其實是覺得自己被羞辱了,或者把孩子揍一頓,認為孩子給自己添麻煩了。
這是家長搞不清是孩子需要,還是自己需要。
有的時候家長撲上去解決這種事,但是孩子內心的聲音沒有被聽到。
我們應該培養一種能力,看見孩子,而不要只看見事情。
家長會說,小孩子懂什麼,不穿衣服要凍出病來的。
可以這樣試試看:
你給他(她)看天氣預報,問問他(她)覺得穿什麼合適,如果你覺得不恰當,可以提建議,他(她)可以採納也可以不採納。
凍了怎麼辦?下次就知道穿多少了。
最傷害孩子的,不是冷,而是,你覺得他冷,並逼著他滿足你的需要。
幼兒園4歲男孩欺負女同學,家長聯合老師決定以牙還牙!
DAHLIA進入幼兒園兩個星期了,現在是下學期,相較班上其他的同學已經相處半年,就算DA很容易跟人混熟,但對別的小小孩來說,難免覺得陌生、不敢跟DAHLIA靠近,於是,在開學第三天,小DA便向我...
中關村二小火了 家長該如何應對校園欺凌事件
中關村二小上了頭條、熱搜、微博熱門話題,只因周末一篇題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文章中,一位10歲男孩兒的媽媽控訴孩子在北京重點小學中關村二小受到了欺凌,且學校...
校園欺凌,父母處理還是交給老師?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從中學到小學屢見不鮮,前幾天發生的中關村二小欺凌事件持續發酵,之前校方表示學校發生的事應當由學校處理,今天通報該事件為「偶發事件」,非校園欺凌。咱們且不談此事是「偶發事件」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