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婆婆方素珍:閱讀是read,讀書是study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做父母的賞味期限頂多18年,錯過這段時期,想再陪伴孩子就來不及了。

在眾多活動中,陪孩子閱讀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千萬別錯過黃金關鍵期。

西方國家認為閱讀是read,讀書是study,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呢?一起來看看花婆婆方素珍的觀點吧!

當父母是有賞味期限的,最多18年而已,我們先來看網絡上的一篇短文:

3歲-------孩子上幼兒園了,看著他小小的堅強的背影,心中又喜悅又有點小小的心酸。

離別了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興地奔過來,撲在你的懷裡,跟你說: 「媽媽,我想你。

」那一刻,抱著孩子就像抱著整個世界。

6歲-----孩子終於上小學了,這是多麼值得紀念的事情,他的人生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沒想到,這也是孩子離開的第一步。

孩子已經對與你分開一天習以為常了,而且喜歡每天去學校,有時還會說: 「在家好無聊,沒有小朋友和我玩。

12歲,孩子上初中了,有的開始上寄宿學校,一個月或幾個月回一次家,才能見上一次面。

他們開始不再依賴你,甚至和你意見對立。

你想幫他們做點事情,他們說: 「我自己來吧。

」突然覺得這句話讓我們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們了?

18歲----孩子去上大學,一年回來兩次,回來的幾天前,家裡就準備了各種各樣他喜歡吃的東西,可是一回來打個照面,就忙著和同學、朋友聚會去了,從此,你最怕聽到的一句話: 「媽媽,我不回家吃飯了,你們自己吃吧。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不也是這樣一步步地離開父母的懷抱,眼前的小寶貝,很快就會長大,所以千萬不要用忙碌當藉口,白白推掉了與孩子共處的最好時光。

「共讀繪本的力量

與孩子共處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一起玩耍、旅行、運動、看錶演等等,但是最方便的親子相處與教養方式是「共讀繪本」。

一本好繪本帶給孩子的力量是積極的向上的。

父母老師和孩子共讀繪本的過程中,年齡的距離會消失,心靈的橋樑也出現了。

孩子的笑容不僅包含聽故事的喜悅,更充滿了享受親情的滿足,而父母老師也會因為和孩子共讀,暫時拋開成人世界的煩惱,重拾童年的純真,感受閱讀的寧靜與美好。

重視閱讀、常常閱讀的父母和老師,最能影響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孩子讀得多,累積的語彙多,越能接收信息、連結知識,孩子一旦融會貫通,自然就越聰明。

▶我把閱讀的家庭和班級分為以下四種類型,供您檢視看看自己是哪一種類型:

  1. 父母老師愛閱讀,孩子也愛閱讀。

  2. 父母老師愛閱讀,孩子不愛閱讀。

  3. 父母老師不愛閱讀,孩子愛閱讀。

  4. 父母老師不愛閱讀,孩子也不愛閱讀。

▶目前孩子的閱讀有以下幾種情況:

  1. 主動想讀。

  2. 被動,不喜歡讀書也不愛聽大人讀書。

  3. 不主動讀書,但大人為他閱讀或與他共讀時較感興趣。

  4. 喜歡聽大人讀,也喜歡自己讀。

偎在媽媽懷裡看書聽故事的孩子好幸福。

「關於親子共讀的特別提醒

如何讓孩子能悠遊閱讀、享受閱讀,讓閱讀成為孩子一輩子都可以隨身帶著走的能力,如果你對多數人都肯定的閱讀理念也有共識,那麼,你就不會錯過美好的共讀時光,那是人間最幸福的一件事。

有些父母或老師比較注重短期效果,希望孩子讀了一本書之後,能牢牢掌握它的中心思想和深遠意義,理解它的遣詞造句、描寫手法和意境,這是「讀書」而不是「閱讀」。

英文的閱讀是read,讀書是study,它們是兩個不一樣的單詞。

閱讀應該是悠閒的、自主的,而讀書是為了某種特定的目的(例如考試)。

但是中文的 「閱讀」和「讀書」幾乎沒有區別,常被混為一談,其實和孩子一起閱讀五顏六色的圖畫和故事,更能刺激孩子的聽力和視覺,加上懷抱、溫柔的聲音,這樣的閱讀,對孩子而言是一種刺激,也是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社會規矩的過程,不像讀書那麼功利或是要求立刻產生效果。

孩子從咿呀學語,使用「飯飯」、「尿尿」等重複字,直到能說出簡單的句子,表達完全的意思,需要父母老師和孩子對話或用講故事的方式去訓練,因此給孩子講故事,不只能促進親子或師生關係,也是訓練孩子語文能力最好的方式,而繪本正好是共讀最好的工具之一。

從生活習慣、行為規範、情緒疏導,到文化價值觀和人生信仰,都在繪本中可以找到,透過溫馨的共讀,自自然然就傳遞給孩子良好的觀念。

另外,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家庭里關注共讀的大部份是媽媽,陪孩子看書彷佛是媽媽的責任;一項針對0至9歲兒童家庭閱讀情況的調查顯示,92.84%的家庭經常是媽媽陪孩子閱讀,65%以上的家庭爸爸很少陪孩子閱讀,而且很少給孩子買書,70%以上的孩子喜歡爸爸給自己讀書,可見孩子多麼期待爸爸陪伴看書說故事;爸爸一樣要關注孩子的閱讀和成長,應該抽出一些時間,給孩子朗讀故事,或者聽孩子說說話。

我常笑說做父母的賞味期限頂多18年,錯過了這段時期,想再陪伴他們就來不及了,因為時間就是這麼殘忍,不知不覺地,孩子就長大離開父母的掌心了!

現在很多孩子2歲左右就被送去幼兒園,由老師扮演學校的 「父母」,因此,老師和父母一樣,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推手。

花婆婆將於11月10日在北京的「兩岸專家繪本閱讀研習營」分享繪本教育心得,點擊連結查閱相關詳情

http://toutiao.com/news/62044133552612480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放下手機!來,老爸,陪我看書!

每天一篇親子育兒實踐分享彤媽育兒經(mama037)爸媽身邊,最接地氣,最實用的的育兒小幫手!通常,大家都認為,講故事是媽媽的專利,爸爸陪孩子打打鬧鬧更在行。但調查

做一個講故事的媽媽更酷

拯救世界很酷,可是做一個講故事的媽媽更酷。為什麼?聽「花婆婆」說道說道。 方素珍|台灣兒童文學作家,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第五屆理事長。著有《媽媽心?媽媽樹》、《我有友情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