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疫苗接種攻略(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晦澀難懂的疫苗名稱,複雜繁瑣的疫苗接種流程,以及寶寶出現的各種接種反應……面對這些問題,年輕的寶媽寶爸們是不是常常覺得束手無策?

接下來,小豆苗將為你一一支招,帶寶寶接種前,看看小豆苗給你準備的攻略,可以做到有備無患。

攻略一:有關預防接種證

要知道,預防接種證是兒童免疫接種的記錄憑證,也是「健康身份證」,每個寶寶都要建立預防接種證,並接受預防接種。

寶寶辦理入托、入園、入學、出國等手續時都要用到它,所以千萬不要遺失哦!

1如何辦證?

寶寶出生1個月內,你需要帶好戶口簿、出生醫學證明,以及在出生醫院接種卡介苗和B肝疫苗的證明,到戶口所在地轄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接種門診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辦理接種卡和預防接種證。

你會得到一個小綠本(如下圖),上面有接種每一針疫苗的時間,只要定期預約,帶寶寶到接種門診打疫苗就可以啦。

2換了居住地怎麼辦?

按規定,戶口為外地、在本地居住3個月以上應在居住地建檔建卡。

若在寶寶接種期間換了居住地,應帶上原來的預防接種證(或遷出地提供的「預防接種史證明」),根據已接種過的疫苗,安排補種未種的疫苗。

如果沒有預防接種證、卡或接種證明的要及時補辦哦。

3證丟了怎麼補辦?

帶上寶寶相關證明和你的身份證去原來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補辦,那裡有記錄備案。

建議以後把相關的東西都放在一個地方,這樣找起來更方便,以免不必要的麻煩。

當然,有了小豆苗APP,就不用這樣麻煩啦!

攻略二:有關預防接種證

1,疫苗接種有嚴格的時間要求,你需要將寶寶的疫苗接種表熟記於心,怕自己忘了,小豆苗會提醒你喲(小豆苗提醒功能,原諒我任性地打了個小廣告~)

2,了解寶寶將要接種的疫苗,仔細閱讀注意事項,只有自己主動地了解更多,才能真正地保護寶寶。

3,在2-3天前檢查健康狀況,給寶寶量體溫等,接種前洗澡保持清潔。

4,接種前不要忘記帶預防接種證,順便也帶著孩子喜歡的玩具和毛巾,讓孩子穿寬鬆的衣服。

了解幾種不適合接種的情況

① 感冒:若接種當天體溫比正常體溫高2℃-3℃,雖然有點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但是情緒很好,遇到這種情形時你可以確實地告訴醫生現狀,請他判斷要不要接種。

② 過敏:除了過敏體質較嚴重的孩子外,原則上多數的孩子都能接受預防接種。

過敏兒的身體狀況隨著季節有很大的變化,媽媽要把握孩子身體狀況良好的時機帶去接種。

③ 慢性疾病:寶寶若患有心臟疾病、神經疾病、過敏疾病,比較容易出現副作用,要避免集體接種,可與醫生商量之後,個別接種。

像這種寶寶一旦患上傳染病時,一定比健康兒更嚴重。

④ 急性疾病:若患有急性疾病時,應等完全治好,並於一個月後再接受預防接種。

腹瀉時要停止接種脊灰疫苗。

⑤ 抽搐、驚厥:預防接種中最應注意的是有驚厥病史的嬰兒,若在一年以內曾經有過該症狀的寶寶,在原因不明前,不要接受預防接種。

原因清楚之後,接種時也要和醫生商量,要有慎重的對策個別接種。

⑥ 發育遲緩,身體虛弱的寶寶要延期接種。

不過還須與醫生商討之後再做決定。

攻略三:如何搞定接種期間煩惱

任務最艱巨的時刻到了! 來到接種點,人潮湧動、四處排隊、孩子此起彼伏的哭鬧聲,你是不是覺得奔潰? 提前做好功課,或許不會如此不知所措。

先提前了解一下接種點通常的流程:

如何減少排隊等待?

在整個過程中,醫生登記、預檢、繳費、等待打針常常都需要排隊,為了減少排隊的時間,你可以使用小豆苗App,提前預約接種時間。

如何安撫哭鬧的孩子?

打針時,粑粑麻麻一定要陪伴寶寶,撫摸他,輕言細語鼓勵他,別以為他聽不懂。

心理學研究發現,親人的語言與肢體安慰對孩子有類似於「情感鎮定劑」的作用。

此外,可以準備些小玩具讓寶寶「分心」,小寶寶心愛的玩具可以將他的注意力從體檢、打針中轉移。

攻略四:有關接種反應

如何處理寶寶疫苗接種反應?比如寶寶打完預防針後發熱,這可能是整個接種流程中,粑粑麻麻們最著急、最不知所措的情形。

實際上,注射疫苗後,有些寶寶會出現或多或少的接種反應,粑粑麻麻需細心觀察,先判斷這種反應是「一般反應」還是「異常反應」,若是前者大可不必太過著急。

一般反應

多數情況下,一些寶寶接種疫苗後會引起發熱、注射局部紅腫、疼痛等反應,這類反應為一般反應。

是由疫苗本身的性質引起的,不會造成組織器官不可恢復的損傷。

這類反應往往不需特別處理,一般2-3天可自行恢復,對於反應較強的寶寶可進行冰敷降溫。

異常反應

極個別的寶寶由於個體差異(比如過敏體質),接種某種疫苗後可能發生與一般反應性質及表現完全不同的反應。

如接種百白破疫苗後發生的化膿;接種乙腦、麻疹等疫苗後出現皮疹、面部水腫甚至過敏性休克等反應等。

這類反應症狀有時可能很嚴重,需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治療。

異常反應的發生與受種寶寶的體質有密切關係,過敏體質或有免疫缺陷的寶寶們往往更容易發生。

強烈的副反應通常會在接種後30分鐘內出現,這也是為何接種後需要「留觀」30分鐘的原因,但是之後也有出現副反應的可能,粑粑麻麻們需特別留意並及時應對。

以下是常見反應及應對方法:

反應1:局部紅、腫、熱、痛

幾乎每種經注射接種的疫苗都可能引起這種局部反應。

其中比較明顯的如破傷風疫苗,還可能同時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注射部位有瘙癢感等反應。

這些局部反應一般都比較輕微,大多在2-3天後自行消退。

處理方法:用清潔毛巾熱敷注射部位,可以減輕不適感。

注意不要讓寶寶抓撓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繼發感染。

如果接種疫苗部位的紅、腫、熱、痛持續性加劇,局部淋巴結明顯腫大、疼痛,有可能是出現了繼發性感染,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請醫生處理。

反應2:發熱

這種發熱一般在接種疫苗後的24小時內出現,發熱的同時還常常伴有乏力、嗜睡、煩躁和周身不適等反應,少數寶寶還可能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持續1-2天。

處理方法:如果發熱在38.5℃以下,寶寶沒有其他明顯不適,就不必進行特殊處理,讓寶寶多喝水,多休息,一般1-2天內體溫就能恢復正常。

如果體溫超過38.5℃,同時還伴有較嚴重的煩躁、嘔吐等症狀,或體溫2天後持續不退並有繼續上升的趨勢,要考慮是不是在此期間寶寶又受到了其他病菌的感染,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聽說,注射百白破疫苗的部位容易腫?

百白破疫苗是由百日咳、精製白喉、破傷風類毒素按比例添加氫氧化鋁佐劑配製而成的。寶寶需要在出生以後滿3、4、5 個月齡時各注射1 針, 在18 ~24 個月齡時加強1 針。接種該疫苗主要是為了預防...

寶寶接種疫苗注意事項

寶寶出生以後,隨著一天天長大,原體內由母體傳給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逐漸減弱或消失,因此,必須適時地給他進行預防接種,以增強他的防病能力,維護他健康成長。兒科專家表示,預防接種是目前幫寶...

寶寶出生後需要接種哪些疫苗?

寶寶出生後接種疫苗可以有效的預防疾病,保障寶寶健康。疫苗中一類疫苗是必須接種的,有國家的補貼,所以是免費的。包括卡介苗、B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風疫苗、麻腮/...

打疫苗後,出現發熱、紅腫,該怎麼辦?

近期,有很多家長在後台留言說,寶寶種疫苗後,有的是接種部位紅腫,有的則是發燒感冒,甚至燒到38.5度以上。現在,東東媽統一為大家解決有關接種疫苗的各種問題,希望能幫到各位爸爸媽媽!寶寶在打預防針...

孩子接種疫苗你必須知道的事(0—12歲)

寶寶生病,是讓爸爸媽媽最頭疼的事,寶寶「看病難」除了挂號難、費用高,更難的是孩子年齡小、不配合,小編整理了本文,希望能幫助父母提前了解走進醫院、面對醫生時可能發生的大事小情。寶寶從出生之後到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