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吉拉|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發火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後台有一位媽媽和小恩留言說:「孩子經常無理取鬧,到超市就要買這買那,不給買就坐在地上哭鬧。

到別人家去就亂翻亂動,還會到人家沙發上亂蹦,無論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話。

每次我都會氣不打一處來,回到家就痛打一頓,但是,打完以後又心疼,想想孩子也就3歲,雖說不聽話,但總歸是心疼的。

她還說:「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後悔,生怕打孩子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不好的陰影,到底該不該打孩子?打了孩子後應該怎麼辦呢?」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父母都會感到很熟悉。

孩子哭鬧不聽話的時候,大多數父母都是會對孩子動手打罵。

雖然事後自己會感到心疼,但是,孩子在哭鬧的時候自己脾氣就是控制不住。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現象。

但是打罵孩子的對孩子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呢。

◆ 危害孩子身體健康

◆ 致使孩子失去自信

◆ 造成嚴重的親子隔閡

◆ 孩子變得懦弱

◆ 孩子感到孤獨

◆ 孩子變得暴力

知道了打罵孩子危害,你還在敢打罵孩子嗎?但是,很多媽媽都會說,自己也知道打罵孩子不好,但是自己就是控制不住啊。

該怎麼辦呢?

這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就需要一些小方法,在遇到煩心事的時候,幫助自己儘快調整好心情和狀態,避免對孩子發泄我們的脾氣。

深呼吸

從1數到10,儘量慢一點,再深呼吸幾次,整個過程就像深海垂釣者克服暈船的感覺一樣。

深呼吸能給大腦輸送更多氧氣,舒緩神經系統,給人更多時間思考。

父母們可以問問自己,到底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事感到沮喪,還是本來就比較心煩,因為人們常常把兩種情況搞混淆。

孩子和大人想法不一樣

孩子的哭鬧,有時候從我們大人的角度來看,簡直不可理解!可孩子心裡也是真難過——就因為下雪天不讓他穿涼鞋!

所以,越是在艱難的時候,越是多想想這句話:「孩子還小,想法跟我不一樣,他還在學習。

這真是自家孩子的可愛之處。

專心傾聽

大多數情況下,父母之所以感到心煩,是因為頭緒太多而手忙腳亂。

比如:
就要出門了,孩子突然哭鬧的不行。

這種時候,父母一定要放慢節奏,聽下手頭的事聽聽孩子是怎麼說,小孩子跟父母東扯西拉一般是有目的的。

往往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父母專心就能以孩子為焦點,忘記其他煩人的事,也不會輕易失去信心。

找找自己孩子的優勢和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個孩子都以自己的節奏成長著、學習著。

當你覺得自己的孩子兒膽子太大、太調皮的時候,別的家長說不定正在擔心自己的孩子有點膽小,反而很羨慕你的孩兒。

所以,當父母因為孩子調皮發脾氣的時候,你可以想,這是自己孩子的天賦,獨一無二的天賦。

正確地回應孩子的需求

有時候,孩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特別委屈,我們大人也是又生氣又莫名其妙,不知道孩子有啥好哭的。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用不同的方式,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表達需求。

比如:孩子在商場看見玩具走不動路,跟媽媽發脾氣。

其實他潛意識就是在和媽媽表達:這裡誘惑真是太大了,抵抗不住啊!

儘可能敏感地回應孩子的需求。

即便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也及時地對孩子此刻的心情表示理解:

「你一定很喜歡這個玩具對吧。

不要哭,等你過生日的時候,媽媽就買給你,把這個小玩具送給你哦!」

認識到養兒育女是對耐心的考驗

每個小孩總有令父母頭疼的時候,做父母的職責之一就是把孩子培養成人,讓孩子做回自己,而做回自己則意味著孩子要考驗大人的意志力了。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們通常會試探父母的意志力,結果讓父母失去耐心。

家長們都應該知道,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孩子們往往會得寸進尺,挑戰父母的極限、質疑他們的權威,更會試探他們的底線。

多考慮孩子的能力

想想看,孩子多大了?做什麼?比如:父母是否會因為孩子沒有時間觀念而抓狂,而事實上,孩子可能還根本不認識時間。

想想辦法,用易於理解的方式把時間觀念傳達給孩子。

比如:說用孩子最喜歡的動畫片做參照時間點。

有的孩子不管做什麼,都會問:「還要演幾集我們才走啊?」仔細研究孩子的發育過程,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能力,也可以減輕父母的沮喪情緒。

失策也是養育孩子的一部分

錯了就錯了,接受這一點就好。

反正一定還有機會改正和彌補的。

可以找個好時機和孩子談談這件事,道個歉。

這不僅有助於修復親子時間的關係,也讓孩子有機會學習到:
如何為自己的錯誤負責。

給孩子留點餘地

有時候,父母會因為孩子做錯事而發火,但實際上,我們可能根本就沒有給孩子改正的機會。

記住,每個小孩在某些時候都會慢騰騰的,「抓緊時間」這個概念在他們腦子裡完全不同於大人。

父母可以在時間上給孩子一點餘地。

例如:晚飯一般要在六點之前吃完,吃得慢的孩子可以給他放寬一點時間限制。

讓他在大人吃完後還可以繼續吃一會,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教會他如何加快節奏,也免得自己老是念叨「再吃一口」,把好端端的一頓飯變成了活受罪。

給孩子立好規矩

要求孩子守規矩,並不是在和孩子的天性對抗,其實所有的孩子都很需要規則,因為規則最大的好處是: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如果沒有規則,一切的對錯判斷都來自爸爸媽媽的心情,或者是孩子今天的「運氣」,那孩子們一定會迷茫和不知所措。

而一旦有了明確的規則,規則之下,令行禁止;規則之上,盡興發揮。

孩子們在清楚的掌握規則之後就可以從容應對,沒有迷茫和壓力感,安全感自然而來。

育兒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衝刺。

你的孩子更可能配合你的指導。

任何父母,哪怕是心理學家親自當爸爸,也會遇到育兒難題。

總是會有錯誤和失誤,但作為一個優秀的爸爸、媽媽,能夠及時地意識到:「到事情不順利了」,而且懂得用愛來回應、修復關係。

孩子雖然經常給我們惹事、給我們闖禍、和我們對著幹……我們還是依然愛他,而且還會用愛來修復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寶媽們,你們會對孩子發脾氣嗎?你們和孩子發完脾氣後是怎麼處理的呢?下方留言和小恩討論一下你們的高招吧!

—————————————

孩子到底在哭什麼?孩子拉肚子是消化不良?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該補鈣了?孩子挑食不吃飯是什麼原因?1歲真的必須斷奶嗎?寶寶怎樣才能長高些?

恩吉拉國際早教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機構、兒童心理資深研究者

免費分享成長資源,看到孩子更遠的未來

微博話題#恩吉拉育兒#專家問答全天指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沖你發脾氣的孩子,很可能在說這兩件事!

孩子情緒失控、發脾氣、哭鬧,往往是父母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很多父母很排斥孩子的這種狀態,並熱切地渴望「掌控局面」。所以,今天我想分享的是,當孩子再次沖你發脾氣的時候,不妨淡定下來,聽一聽孩子,因...

愛寶寶,從理解TA的需求開始

在沒有生孩子之前,很多媽媽就想著「我雖然不能給TA全世界,但我可以把我的全世界都給TA」。可生活的現實多數是:寶寶又哭鬧不止了,不知道TA想怎樣?寶寶脾氣大,動不動就大哭大喊,不知道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