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其他選擇,你還會用懲罰教育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孩子們會屢屢犯錯,會不斷挑戰大人的權威,而我們對待孩子最常見的行為,就是:當孩子極度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們拿出 「殺手鐧」——懲罰,當我們聽到「懲罰孩子」,不由得大腦中即刻浮現出「棍棒」、「訓斥」和「指責」的場面。

當家長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時:

家長們像一個高大的巨人:面露凶光、語言犀利,

孩子們像一個受傷的兔子:謹小慎微,伴有哭喊聲;

「懲罰」在家長們養育模式系統中已經自動設置成了「默認的方式」。

懲罰很省事,但卻讓孩子感覺不到無條件的愛和如何學會自律的規則。

我們父輩中絕大大多數人缺乏科學的教育理論與方法,父輩認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我們就是在這種不知不覺間複製了父輩教育子女的方式,並暗自思考「我現在不是也挺好嗎?」在那個年代的父母,養育方法單一,沒有科學有效的育兒方法可以借鑑。

父輩中相信只有讓你感覺得糟才會讓你做得好。

可是現如今不管是電腦還是人腦的「功能性」都已經大大「提速」,我們如果還用過時守舊的養育方式對待現在日新月異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們顯然已經無法讓彼此「兼容」了。

家長們唯有升級科學先進的育兒方法才可以順應現在的生存發展,而現在的家長普遍認可的育兒觀是孩子只有感覺好才會做得好。

懲罰可以簡單概括為暴力手段和取消限制

暴力行為,是打著「愛」的旗號對孩子的一種自我極度憤怒的情緒發泄,包括對孩子毆打、罰跪、捆綁、拘禁等體罰形式,也包括威脅、恐嚇、辱罵等精神虐待。

暴力行為是家長的教育措施窮盡之後,孩子的行為擊穿了家長忍耐的底線後,百般無奈情況下失去理智後的最原始的終結選擇。

而暴力過後,痛苦的不僅僅是孩子,家長往往更加後悔、自責。

取消限制,是當孩子呈現某種不良行為後,立即呈現討厭的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以期消除或抑制此類行為的再次發生。

比如減少零花錢、減少買玩具的數量;語言的批評責備口頭批評;暫時保持沉默、忽視孩子的冷處理方法;有限時間內面壁反思,讓孩子靜心思考;取消孩子的某種娛樂活動如玩玩具、玩電腦、看電視、聽故事、逛公園;也可以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如皺眉頭、表現不悅等等。

我們再來了解下孩子是如何看待懲罰的?孩子們面對懲罰後的感受又是如何?我採訪過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問他們被爸爸媽媽懲罰後的感受是什麼?

孩子們的回覆是:生氣/憤怒/委屈/仇恨/抗拒/沮喪

問到孩子們是否會記住家長的教育下次不會再犯錯了呢?

孩子們大部分的回覆:不知道或者說可能會改,可能不改。

其實,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到如何報復家長上面,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

而懲罰是沒有幫助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久而久之,孩子們腦中的」鏡像神經元細胞」已經開始有了效仿作用,他們會用一切父母給予他們的養育方式對待他人,甚至會在有一天以同樣的方式反饋到父母的身上,而這些終究會變成為他們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

那家長們該如何解決孩子們發出來的一個個挑戰問題呢?還有哪些方法可以代替懲罰呢?

1、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幫助家長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適合:不太嚴重或者偶然性的問題。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隨意拿貨架上的糖果。

反例(家長):「你別亂動,一會警察來了把你抓走!」

正例(家長):「寶貝,你來幫我挑三個最大的蘋果吧!」

2、表達立場: 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了解問題本身的影響。

適合:行為的後果比較嚴重,需要及時予以糾正、明確態度的問題。

案例:孩子在停車場裡跑來跑去。

反例(家長):「你太淘氣了,晚上不許吃零食了!」

正例(家長):「我很擔心你的安全!小孩在停車場的時候要學會安全意識,你要在白線以內安全的區域走路」

3、說出期望:對於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並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適合:問題影響不大,屬於主觀上非故意的行為。

案例:孩子把牛奶打翻了,灑了一地。

反例:「你怎麼那麼笨啊,怎麼把牛奶灑地上了啊?今天晚上不給你喝牛奶了。

正例:「牛奶打翻額,好可惜啊,你有沒有燙到?我們一起先把地上收拾下吧,想想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的發生?

4、提供選擇:提供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接受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

適合:行為相對頑固,但有可替代的選擇的問題;也可以用於引導孩子開始某種行動的建議。

案例:孩子看電視時間過長

反例(家長):「你怎麼還看電視?你再看明天開始就把你零食都停了!

正例(家長):樂樂,今天看電視的時間已經到了,你是自己閉電視還是我來閉電視?給你個選擇你來決定。

5、承擔後果:由於認知有限做出了錯誤的事情,需要讓孩子自行承擔後果,並指導正確的方法

適合:由於無知而導致的失誤,需要補充孩子相關常識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筆畫畫時,把沒蓋筆帽的筆放在沙發上,染了一大片顏色。

反例(家長):「你看看你幹的好事,以後別用水彩筆了!」

正例(家長):「看沙發都花了,以後用完筆就把筆帽蓋起來,放在桌上!」

6、採取行動:對於反覆建議多次的問題仍然沒有改正,可以採取適當的行動。

適合:相對嚴重的原則性問題,特別是「屢教不改」的問題,需表明正確的原則。

案例:兩個孩子總是為了一個玩具爭搶吵鬧不止。

反例(家長):你們倆再搶玩具,我就以後就再也不給你們買玩具了.

正例(家長):寶貝們,看來你們還是沒有學會彼此如何的合作,我先把玩具拿走,直到你們想出了玩玩具不爭搶的好辦法,我再把玩具還給你們.

7、自然後果:讓孩子自己體驗錯誤行為的帶來的直接後果,並承擔相應的責任.

適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觀意識的行為,即「明知故犯」的行為,需要承擔因此引起的後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車。

反例(家長):「別在上面玩,都是油!聽見沒!是不是要我沒收才行!」

正例(家長):「桌子上還有很多吃飯灑的湯和油,把小汽車都弄髒了,你要負責把它們洗乾淨!」

我們必須意識到,試圖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是毫無用處的,沒有那種懲罰得到持久的服從。

現在的孩子們寧可受到懲罰,也要維護自己的權利。

懲罰原本是以讓孩子改正問題為目的,卻常常最終成為我們發泄自己情緒的藉口,我們痛快了,可是孩子卻受傷了。

家長通過不斷的學習和了解,漸漸的發現自己因為暴怒而懲罰或者打罵孩子,這時我們需要對自己誠實,承認懲罰及打罵的行為實際是為了緩和或者掩飾自己的挫敗感。

用愛的方式去給孩子規則,孩子才能感受到規則是愛的一部分;用懲罰的方式去給孩子規則,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規則。

多一些對孩子的尊重,會多一份孩子對您的尊敬,讓我們一起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熊孩子造反要逆天是動「文」還是動「武」

有時候,父母常會忍不住靠「懲罰」來管教自己的孩子,不管是打手板,打屁股,罰站、不許吃飯等手段燈經常用到的懲罰方式,還是所謂的不打不罵、沉默是金「愛的教育」,重要的是,父母必須要讓孩子感受到管教背...

不用懲罰也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小孩子還不懂事,所以難免會犯錯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怎樣懲罰才有效果,這是各位爸爸媽媽都想要知道的事情。有時候,當孩子做錯事情時,爸爸媽媽總是會用「懲罰」來建立自己和孩子的界限,不管是爸爸媽媽...

換個方式懲罰孩子,你就是聰明的爸媽!

一種沒有愛的管教、懲罰,只會讓孩子感到仇恨、抗拒、罪惡感、自戀,甚至會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形成錯誤的自我認知。而用愛的方式去給孩子制定規則,孩子才能感受到規則是愛的一部分,才能明白這一份真貴的親子關係。

代替懲罰的七個技巧

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常常會讓孩子萌生出對於家長的恨,而忽略了錯誤的本身。父母需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緒,並用正確的方法教會孩子規則。用愛的方式去給孩子規則,孩子才能感受到規則是愛的一部分;用懲罰的方...

把愛和規矩同時給孩子

愛孩子,他很快沒有規矩,管孩子,他很快覺得父母不愛他。怎麼辦?一愛就亂,一管就死!用愛的方式去給孩子規則,孩子才能感受到規則是愛的一部分;用懲罰的方式去給孩子規則,孩子感受的是恨,而不是規則。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