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習慣,學前養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內外青少年研究機構通過長期研究證明,針對個體在成人階段展現出的區別於他人的行為習慣,都是學齡前從身邊人身上學會的。

也就是說,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樣,他們的行為,最終被孩子模仿成自身的言行習慣。

因此,父母必須正確幫助孩子樹立規矩,從小形成良好的言行標準,為孩子鋪墊有利環境的基礎條件。

對於學齡前兒童要學習的重要規矩有哪些?父母在幫助孩子接受這些規矩時又要避免哪些教育誤區呢?業內多位早教專家紛紛提供建議,啟示家長。

不要有粗野行為

把泡泡糖黏在同學的凳子上、用玩具蛇嚇唬女同學、搶奪他人的玩具、說粗話打架等等這樣行為究竟哪些是粗野行為呢?某早教機構早教師鄧明分析,採用暴力行為和言語恐嚇,強制別人服從自己的意志就是典型的粗野行為,這類行為一定不可取。

一旦發現孩子出現粗俗言行,父母應該在第一時間幫助孩子明辨是非,告訴孩子「這是不好的行為,要挨批評。

」其次,大人要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如果要達到目的,有沒有其他改進的措施?當孩子找到正確的應對方法,大人要及時給予肯定,並舉一反三教給孩子處理同類型的事件,加深他對「粗野行為」的理解,學會正確應對的方式。

之所以將杜絕粗野行為作為學齡前孩子必學的首要規矩,是因為這是成長期的孩子在沒有遇到指引前,為解決問題都會產生的原始意識。

如果幫助孩子樹立這一規矩,他就會不斷地調整對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態。

等他成人後也會用這套模式去對待周圍的人,變得更加理性、為他人著想。

分內的事情自己解決

同樣是四歲的孩子,有些吃飯、穿衣、整理書包都依賴大人,而有些孩子已經開始照顧弟弟妹妹。

部分家長總是以為:孩子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點沒關係,他大一點自然會學會。

當孩子今天說自己上廁所,明天要媽媽幫忙時,大人並未在意;孩子主動要求報的興趣班,去了不到一星期就耍賴不好玩,大人也並不勸阻。

兒童心理研究者陳顏認為,父母的態度,將縱容孩子習慣性地將分內的事情當「甩手掌柜」。

當孩子兩三歲時,就可以有意識地教給孩子一個觀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自己做的決定要承擔後果。

當孩子出現情緒波動和退卻心理,父母應該幫助他們找出原因並克服。

長此以往,孩子會學習理清「分內事」和「分外事」,會主動接受「分內事」,這是培養孩子責任心、耐性的良好時機。

「我們的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輩,就怕孩子吃苦頭。

四五歲了還要抱在身上,出趟門幾個大人包里不是吃的就是玩的,這會讓孩子的概念和思維混淆,他會認為 『服務』是他應該享受的。

」陳顏認為,針對容易退卻、做事虎頭蛇尾、愛推脫責任的孩子,一定要加強他們「自己事自己動手」的意識,這對他們今後的職場競爭非常有幫助。

「先來後到」是天經地義的事

在幼兒園時,不服從老師的分配,也不管園裡的紀律,見到喜歡玩的、喜歡吃的,上來就搶,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在「排隊守秩序」一課上敗下陣來的。

在家庭環境中受「獨我意識」薰陶,家長一味讓孩子優先,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在集體環境中不容易交到朋友,團隊協作上也容易一意孤行。

她建議家長給孩子立下規矩,要求他們時時遵守「先來後到」的規則,一家人吃飯時先到者先動筷,後來者只有「沒菜吃」;早起上廁所、洗漱也是先到先得,讓孩子嘗嘗 「憋尿」等待的滋味……小小的懲罰能幫助孩子形成 「先來後到」的習慣,還能避免自私,形成平等交往的觀念。

無論是誰,做錯事都要道歉

我們常常看到,年幼的孩子為了得到自己心愛的玩具、衣服,除了哭鬧,就是對大人拳打腳踢;大人不小心破壞了他的東西,覺得「孩子沒關係,不用道歉」;因此當孩子們犯錯了,也會輕易原諒他們。

家長對犯錯的孩子過於「寬容」,會讓孩子覺得「做錯事沒什麼,反正都會原諒我」,孩子沒有了約束,難免會為所欲為,犯更多更嚴重的錯誤。

其實,學齡前的孩子已經開始懂事理了,要趁此時教育他「無論是誰,做了錯事就要道歉,這樣才能被大家喜歡。

」與此同時,父母犯錯了,也不能礙於大人面子而不跟孩子道歉。

只有以身作則的父母,才能教出懂禮貌的好孩子。

孩子不守規矩,父母責任大

孩子身上的毛病折射出的是家庭教育的不當。

當孩子有不守規矩的行為時,實際上是父母的教養行為出了錯。

值得一提的是,一部分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子女卻被「慣壞了」。

陳顏指出,有些年輕家長標榜「民主」,凡事和孩子講道理,但不「明示應該怎麼做」,結果年幼的孩子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判斷力,過於民主的環境反而使其固執、任性、為所欲為。

日常生活中,獎懲過度是家長在日常引導過程中最容易出錯的地面。

幫助孩子明辨是非,父母不當使用「棍棒出孝子」和「以賞代罰」的方式,都會讓孩子走入極端。

比如孩子愛撕紙,家長只要制止就可以了,如果說「只要你不撕紙,就帶你去吃冰激凌」,這樣的教育引導方式只會誤導孩子,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而故意犯錯。

PET父母效能訓練講師:風鐸,兩個孩子的父親、首屆美國L.E.T.領導效能訓練導師、P.E.T.父母效能訓練導師、T.E.T.教師效能訓練導師、Y.E.T.青少年效能訓練導師、心理學碩士、心靈成長導師、親子、兩性關係導師、繪畫分析師、豐盛教練。

育兒問題求助,微信:15800825118

(請註明 「心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6歲前,不給孩子立下這6條規矩就晚了

雙媽語:大雙快4歲了,他做錯事的時候,會主動說「媽媽,對不起!」。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忍不住要去拿, 如果我告訴他「那是別人的東西,你不能動」他也能接受並放回去。孩子的很多規矩是我們在平時生活中...

學齡前立下這6條規矩,媽媽從此不用愁

學齡前是小盆友處於各項意識發展時期,若沒有父母制定的規矩來約束,懵懂的他們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還是壞。so~為人父母應該給孩子立下什麼規矩呢?規矩定下後又該如何貫徹落實呢?

無規矩不成方圓!別讓你的孩子成為小皇帝

每個父母都想給孩子百分百的自由空間去發展獨立能力,但一味地縱容孩子,甚至有「只要他喜歡就可以了」、「孩子開心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如果有這種心態,教育出來的孩子,容易變得、自大、自我為中心...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為孩子設立4條家規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如果沒有規,做什麼都會拖拖拉拉,浪費時間。明確一些生活中的規矩能幫助孩子們適應社會規則更能養成良好習慣。不可以有粗野行為早教師分析採用暴力行為和語言恐嚇,強制別人服從自己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