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為孩子設立4條家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如果沒有規,做什麼都會拖拖拉拉,浪費時間。

明確一些生活中的規矩能幫助孩子們適應社會規則更能養成良好習慣。

  1. 不可以有粗野行為

早教師分析採用暴力行為和語言恐嚇,強制別人服從自己的意志,就是典型的粗野行為,這類行為一定不可取。

專家認為,之所以將杜絕粗野行為作為學齡前學生必學的首要規矩,是因為這是成長期的孩子在沒有遇到指引前,為解決問題都會產生的原始意識,如果幫助孩子樹立這一規句,他就會不斷的調整對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態,等他成人後也會用這套模式去對待周圍的人變得更加理性,為他人著想。

2.份內的事情自己解決

同樣是四歲的孩子有些吃飯、穿衣、整理書包都依賴大人,而有些孩子已經開始照顧弟弟妹妹。

有些家長總是以為孩子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點沒關係,他大一點自然會學會。

當孩子今天說自己上廁所,明天要媽媽幫忙時,大人並未在意。

孩子主動要求報的興趣班,去了一星期就耍賴不好玩,大人也並不勸。

兒童心理研究者認為,父母的態度將縱容孩子習慣性的將份內的事情當「甩手掌柜」。

專家分析,等孩子兩三歲時就可以有意識的教給孩子一個觀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自己做的決定要承擔後果。

長期以往,孩子會學會理清「分內事」和「分外事」,會主動接受份內事,這是培養孩子責任心、耐性的良好時機。

3.「先來後到」是天經地義的事

在幼兒園時不服從老師的分配,也不管園裡的紀律。

見到喜歡玩的,喜歡吃的,上來就搶。

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在「排隊守秩序」一課上擺下陣來。

給孩子立下規矩,要求他們時時遵守先來後到的規則。

吃飯時先坐好,可以先吃;午休後上廁所,洗漱也是先到先得,玩遊戲也要排隊,遵守規矩,從細節幫助孩子形成先來後到的習慣,還能避免自私,形成平等交往的觀念。

4.無論是誰做錯事都要道歉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孩子為了得到自己心愛的玩具,除了哭鬧,還對小夥伴拳打腳踢。

不小心破壞了別人的東西,也覺得沒關係而不道歉。

專家指出,對犯錯的孩子過於寬容,會讓孩子覺得做錯事沒什麼,反正都會原諒我。

孩子沒有了約束,難免會為所欲為,犯更多更嚴重的錯誤。

其實學齡前的孩子已經開始懂得事理了,要趁此時教育他,無論是誰,做了錯事就要道歉,這樣才能被大家喜歡。

與此同時老師或父母犯了錯,也不能礙於大人面子而不跟到孩子道歉。

只有以身作則的老師才能教出禮貌的好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齡前立下這6條規矩,媽媽從此不用愁

學齡前是小盆友處於各項意識發展時期,若沒有父母制定的規矩來約束,懵懂的他們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還是壞。so~為人父母應該給孩子立下什麼規矩呢?規矩定下後又該如何貫徹落實呢?

無規矩不成方圓!別讓你的孩子成為小皇帝

每個父母都想給孩子百分百的自由空間去發展獨立能力,但一味地縱容孩子,甚至有「只要他喜歡就可以了」、「孩子開心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如果有這種心態,教育出來的孩子,容易變得、自大、自我為中心...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教育孩子必須要立好規矩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麼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也一定要給孩子立好規矩,從小到大的成長一定要讓孩子們有很好的行為準則,那麼孩子在做事或者學習的時候,就有一定的規矩可循,這樣培...

6歲前,沒給孩子立下這六個規矩,後悔莫及!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6歲前的小孩子正處於各項意識發展期,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還是壞,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