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理能力差,該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聽到朋友抱怨,自己的孩子牛牛4歲了,還不會用勺子吃飯,鞋帶散了沒有人幫他系好,就會嚎啕大哭不知道如何解決,本以為這是個例,後來才發現「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已經是現在很多孩子的生活寫照。

要正確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你要知道不同年齡的孩子應具備怎麼樣的自理能力。

▲參閱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第一,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要增強孩子的自理意識。

家長可以通過繪本故事等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可以獨自做好一些事情。

當孩子有這方面行為時,不要求孩子做得多好,而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和獎勵,激發他的勝任意識。

第二,不要剝奪孩子自己做事情的能力。

比如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到了一定的階段,完全可以自己吃飯,但是很多家長還是喜歡給孩子餵飯,這就剝奪了孩子自己做事情的權利,就會影響孩子形成獨立自主的能力。

第三,家長要適當的學會偷懶。

當孩子對你洗衣服感興趣時,家長可以讓他嘗試先洗一條襪子,告訴他大概的步驟,讓他自己按照步驟一點點洗,並且提醒他一些小方法,在媽媽的「偷懶」中,孩子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獨立。

第四,適當參加集體活動。

這不僅能夠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聯繫,還能讓孩子自己在活動中學會交際,獨立處理很多事情,讓孩子享受自己做主的榮譽感和快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聰明媽媽都是「懶」媽媽?

小圈之前看過很多報導:因為媽媽太勤快了,從小到大幫孩子包辦所有的事情,結果孩子考上大學之後竟然不會自己鋪床、不會自己洗衣服,的確現在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現象:孩子已經四五歲了,家長還要一口一口地餵...

溺愛孩子的五大表現,你們家有中招嗎?

在我爸爸媽媽的眼中,我從小就對倆寶「極盡溫柔」,即使現在處於terrible two時期,碰到他們調皮搗蛋的時候,我也經常是把他們拎到小房間裡單獨教育下。不打不罵,就擺事實、講道理,但是態度是強...

讓孩子自己去做吧

有時候父母會埋怨孩子什麼都不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遇到事情只會找爸爸、媽媽,其實,還不是因為父母管得太多才讓孩子失去獨立做事的機會和能力?

可憐的寶寶,媽媽也有怕怕的時候!

我們身邊不少這種現象,自小摟著孩子睡,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總覺得孩子還小,其實小著小著她就長大了,還沒來得及好好培養的她。其實剛剛滿月的嬰兒就可以培養自己睡覺的習慣,這也是一種自我服務意識的培養!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

有時候父母會埋怨孩子什麼都不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遇到事情只會找爸爸、媽媽,其實,還不是因為父母管得太多才讓孩子失去獨立做事的機會和能力?

培養寶寶獨立性先從吃飯開始

很多家長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讓孩子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的生活,頓頓飯都要親手為孩子吃,一方面怕孩子不好好吃飯,另一方面又怕飯涼的快,其實這樣做並不好。母嬰專家指出,家長餵孩子吃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