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家長,不會讓孩子觸碰這3個底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再喜歡也不能拿別人的東西
最近鄰居王阿姨很煩惱,因為她發現7歲的女兒正很開心地玩著她沒見過的小黃人公仔。
娟娟告訴媽媽,這是在回家的路上撿到的。
之後的幾天,在幫女兒收拾東西時,王阿姨發現了更多他「不認識」的東西:halokity的繪畫本、未拆封的螢光筆、自行車頭盔......女兒宣稱,它們都是借來的,或者別人送的。
王阿姨發覺不對勁,當晚打電話給女兒的班主任了解,原來這些東西都是女兒在沒有經過同學允許的情況下,就擅自帶回家了。
晚餐後,王阿姨來到女兒的房間,跟女兒對視了大約一分鐘後說:「知道我為什麼來找你嗎?」娟娟看著媽媽一臉嚴肅的樣子,怯生生地說:「不知道,我又沒做錯事?!」
「你太令媽媽失望了!如果我不經過你同意,就把你最喜歡的熊貓玩偶拿走藏起來,你會不會也很難過?」王阿姨耐心地勸說。
見女兒低著頭、不吭聲,王阿姨絲毫沒有讓步:「你要記住,隨便動別人東西,是不尊重別人的行為。
不僅你不能,媽媽不能,爸爸也不能。
這是咱們的底線,也是原則。
」
「我知道了,我明天就把東西還回去好了吧,我跟同學道歉總行了吧!」最後,敵不過媽媽的嘮叨,娟娟終於承認了錯誤,並在次日向同學道了歉。
我明白,王阿姨絕不是大題大作。
孩子7歲時,自我意識就已經逐漸萌芽,而物權意識還不十分明晰。
喜歡的東西,就想拿走,並不明白這樣有什麼不好。
這條底線,需要家長來維護,幫助孩子更好的區分自己與他人的物權概念。
而與他人的界限意識,正是孩子學會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的基礎。
更高明的方法是,父母可以用立場置換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事態的嚴重性,同時拒絕貼上「偷東西」、「撒謊」的標籤,這樣孩子也能在不丟臉的情況下承認。
2、社會規則不能破
知乎上有一個網友寫了自己守規矩被訓話的事:
「小時候才會騎自行車,爸媽就帶我上街遛彎,遇到紅燈就一邊自己狂沖一邊回頭對我大喊快點沖啊!
不過我都是乖乖等著綠燈了再走,等追上大人就免不了一頓訓:怎麼那麼慫,反正沒車,一衝就過了啊,還害我們等你。
」
這樣的事太多了。
很多父母總是為自己的行為找理由,一邊教孩子守規矩,又一邊破壞規則。
漠視安全的規則,受傷的可是孩子啊!父母在不守規則逾越社會底線的時候,卻忘記了旁邊還有一雙小眼睛正關注你,學著你的行為!
安全感的構建來源父母的肯定和自我界限的感知,而不是來源你的溺愛和縱容。
- 要懂得先來後到的道理,大家排隊玩玩具;
- 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喧譁,不要打擾其他人;
- 遵守交通規則,不隨意闖紅燈;
- 自覺購買車票,排隊上下車;
孩子天生就有內在的秩序感。
行為習慣不良的孩子並非一兩天形成,如果能在剛開始時就做出規定,讓規則變成習慣,他們就不會覺得這是一種束縛。
一旦度過這個階段,他們就會對社會秩序高度敏感。
而在實際的操作中,有一個關鍵就是父母要管好自己,並且持之以恆。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孩很煩人的是整天都在找東西。
「媽!我的橡皮呢?我的數學試卷呢?昨天明明在這裡的!」不絕於耳,明明自己亂丟,還要硬著頭皮幫他大海撈針。
每次媽媽都要被氣死,找不到孩子還急得哭。
那天,我發火了:「找不到東西你有什麼資格怪別人。
你的東西以後自己收,今天我可以幫你找,但不保證找到,你急也得忍著!」
故意讓孩子急了幾次,再讓收桌子就積極多了。
在愛中教會孩子底線,才是我們所能給予孩子們將來最寶貴財富。
多「用」孩子,既是解放自己,又是培養孩子。
他們在學校自己用筷子勺子,一碗飯吃得乾乾淨淨,睡起來會疊被子,穿衣穿襪穿鞋,都做得非常好,可是一回到家就不會了。
主要原因是家長覺得孩子不會。
孩子再小,也有他這個年齡對應可以自主的事,我們可以協助,但絕不替代。
一切的教育目的是為了形成獨立的人格。
愛孩子,那就從人格上尊重他,即便是孩童,他也有精神世界裡的認同感、滿足感、成就感需要滿足。
這種特權,大人不能剝奪。
也許這條底線是最難把控的,但家務上我們「懶」一點,孩子幸許會更勤奮。
給孩子最好的保護是底線教育,作為父母,我們要發揮自己正向教育孩子的職責。
孩子學會分享是好事,但強迫孩子分享就是耍流氓!
在寶寶遊戲區看到了這麼一幕:一個大約4歲的小男孩獨占一個搖搖馬,正興致勃勃的玩耍時,來了一個稍小一點的小女孩,小女孩表示也想玩搖搖馬,小男孩沒有同意,繼續玩著……如果你是小男孩的父母,你會如何做呢?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會讓孩子觸碰這3個底線,可是很多家長做不到
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是教育,也是約束。孩子是父母的反射鏡,孩子的為人處事,大多是和父母的學習。聰明的父母,會教育孩子什麼叫做人。他們知道做人的底線,然後從來不讓孩子觸碰這些底線。
孩子悄悄拿回別人家東西,你慌了嗎?
前兩天,一位媽媽向我諮詢了一個有些沉重的話題:她上三年級的女兒在班上偷拿了別人的東西,被老師和同學發現,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媽媽聽說後,非常氣憤,回家狠狠地批評了女兒,回想起之前也有過一次這樣...
孩子偷拿幼兒園的東西怎麼辦?他是在「偷竊」嗎?
最近從幼兒園回家,明明媽經常在明明的書包或口袋裡發現不是明明的東西。有時是一塊拼圖,有時是一個玩具,有時是幾個雪花片...不光是在幼兒園,有時去別人家玩,明明也會偷偷拿走喜歡的東西。為此,明明媽...
如果孩子「偷」了家裡的錢,你會選擇打他嗎?
我們金程·財學院一直所努力的方向就在於兒童財商的培養,可前兩天我們公眾號的後台收到一位家長的留言,她很苦惱地和我們傾訴了這樣一件事:她發現孩子居然有「偷錢」的行為。小編也把問題拋在辦公室和家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