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90歲還賣蓮蓬養兒,四個方面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西安90歲老奶奶天天出攤賣蓮蓬 掙錢貼補三個兒子。

本該是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現在還要擺攤賺錢補貼兒子,看著感覺有點心酸。

閆奶奶有四個兒子,大兒子在外地,條件還不錯,不用她操心,但在身邊的三個兒子沒有工作,沒有退休金,靠政府給的低保生活。

看著三個兒子家裡生活困難,閆奶奶要幫他們一把。

「都是娘心頭的肉,我能不管他們嗎?」 閆奶奶說。

這就是所謂的「養兒100歲,長憂99」,閆奶奶的兒子們難道是殘疾人,不能養活自己了?閻奶奶的孫子呢?

事實上我們都不是王健林,沒有資本一直讓孩子啃老,否則,最終只會步入閆奶奶的後塵,所以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富有責任感,成為獨立自主的人。

孩子的責任感培養包括哪些方面呢?

第一,讓孩子對自己負責。

讓孩子首先學會照顧自己。

根據年齡的不同,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上廁所,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掃房間,這一切都需要家長耐心的指導。

等上學後,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家長不用操心,使他們能管理好自己,能對自己的一切事情負起責任來。

第二,讓孩子對家庭負責。

現在一些家長,什麼活都不讓孩子做,只想讓孩子一心撲到學習上,這樣對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很不利。

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能幫家長做些事情時,家長就應該分派給他一些任務,讓他來負責。

讓孩子認為作為一名家庭成員,自己和父母一樣有責任和義務分擔家庭的所有事務,這樣能培養他對家庭、對親人的愛和責任感。

家長放心去讓孩子幫著做事吧,一個願意對別人負責的孩子更能對自己負責。

第三,讓孩子學會對自己所屬的團體負責。

孩子和經常在一起玩的夥伴,就是一個小團體。

上學後,在班級里有值日小組,在學校有球隊,有班集體等,這些都是孩子所屬的團體。

有些家長總是怕孩子吃虧,不願讓孩子多負責,告訴孩子在跟同伴玩時不要吃虧等,這些都是在培養孩子的自私自利。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在團隊中多做一些事情,幫助其他的夥伴,尤其是對弱小的夥伴,更要多加照顧。

只有孩子具備這種責任感,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團隊的領導人物,才能跟其他夥伴相處得更好。

第四,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人是要步人社會的,而且只有融人社會,才能有機會取得成就。

家長就要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讓孩子從小遵守社會公德,不要亂扔垃圾,公眾場所不要大聲喧譁等,鼓勵孩子參加各類志願工作、義務募捐活動等,來培養孩子對這個社會的責任意識。

為了使孩子將來能有所成就,家長就要提早鍛鍊孩子的「肩膀」,讓他來承擔責任,承擔對自己、家庭、團體和社會的責任,有了這樣勇擔重任的「肩膀」,孩子才有可能創造更大的成就。

如果孩子的動手能力差,邏輯思維不強,愛科學幫到你。

「愛科學」app為親子科學實驗提供了一個環境,培養孩子的求知慾、邏輯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引導孩子在生活中自主探索未知的事物,讓孩子在動手操作中樹立自信心,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成為有責任心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家長心事問答】Q:孩子越來越大,可是卻越來越推卻責任,_一點兒擔當意識也沒有,遇到什麼事總是說:「我不知道,不關我的事。」這樣發展下去會不會越來越自私呢?A:對自己不能負責的人,當然也不能對他...

如何培養獨生子女的責任心?

      1920年,有位11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當時,12.5美元可以買 125隻雞蛋。闖了大禍的美國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

孩子一生受用的品質:有責任心

孩子的責任心應該從小開始培養,成人有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之分,家庭責任體現了一個人的擔當,社會責任體現了一個人的社會價值,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從小培養起對社會家庭的責任感,這樣才不至於...

開明的父母這樣做,培養出有責任感的孩子!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需要有責任心。所謂的責任心,就是指一個人對家人、朋友、工作、生活等情感,能遵守與之相應的守規範、承擔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無論是什麼人,都應該具備的這種素質。英國教育家斯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