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孩子人生的4個叛逆期你得這麼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越有思想的人越難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統治!同樣,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開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見,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變得似乎「不聽話」「叛逆」起來了。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

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叛逆行為」和「叛逆期」

在談到解決問題之前,區分「叛逆行為」和「叛逆期」是我們首先要做的。

在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孩子會表現出不同的「叛逆行為」,但這並不代表孩子處於叛逆期。

比如,六七歲的孩子開始學會獨立思考,往往會變成「為什麼」先生——不停地問「為什麼」,並且一副「你不說個清楚,我就不照著做」的架勢。

當父母們無法回答他們的每一個問題時,就會覺得孩子像小魔頭一樣難纏。

但實際上,孩子的這些行為只是一種獨立意識的萌芽和發展,是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

這時,他們顯得比任何一個時期都強調自己的意見和價值,希望從父母那裡獲得尊重。

而「叛逆期」是指成長到一定階段時,孩子會快速集中地強調自己的獨立性和能力,並且通過與周圍環境的抗衡顯示自己的價值。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往往會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和低估別人的力量,這些特點和表現,需要父母客觀地認識和對待。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左右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

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的,在他那裡就會得到反射。

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

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麼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1、 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後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範圍內的,然後很嚴肅地再重複一遍自己的命題。

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衝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範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4、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儘早提醒,5分鐘後我們出門去哦!

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5、讓更多的人參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鬥智鬥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規矩!

第二個叛逆期:7-9歲的小大人兒

孩子進入小學後,學會了更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個「小大人兒」了,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不然頭疼的是你自己,而且孩子還會因為沒得到恰當引導,變得更加叛逆,甚至學習成績也因此下降,最終無法挽回!

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

此時,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非常重要,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後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於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三個叛逆期:關鍵的9歲與12歲

我在大量的實踐研究中發現,9歲也就是處於三四年級的孩子,會出現更多的「叛逆行為」。

在經歷過幼兒時代的敏感期後,這是他們再次強調「自己」的開始。

我們通常把這個階段稱為「青春期前逆反」。

通常來說,12歲才是真正叛逆期的開始,雖然有些孩子由於性格等原因會表現得比較溫和,但這並不代表孩子的內心沒有激盪,更需要父母細緻的觀察。

這個階段,孩子對於自己的隱私、權利、意見都非常敏感。

父母們發現孩子們會突然鎖門,會要求父母進自己的房間要先敲門,會開始注意外形,會不願意透露好朋友的信息。

除此之外,孩子們會抗拒早已和我們形成的身體接觸的習慣,他們會躲閃父母的擁抱和一些親密動作。

叛逆期的孩子會變得非常敏感,特彆強調自己的價值和意見,「憑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成為了他們的口頭語。

第四個叛逆期:12-15歲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初步成熟,而心理卻未成熟,於是常常會遭遇各種挫折感,心理變得更加矛盾,甚至煩躁!

父母如果此時強行管制,效果肯定是適得其反。

而是要先試著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他,尊重他,才能正確引導他。

不妨多給他看一些積極的勵志書,比如名人傳記等,讓他內心有個學習的楷模。

用心目中的榜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另外,他的社交圈雖然我們無法干預,至少可以給予他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比如多帶他出去接觸接觸不同的人,去高校學府感受感受等等。

父親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時更能贏得孩子的內心,比焦慮的母親溝通起來要簡單許多,所以父親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歡迎叛逆期的到來

和父母們對叛逆期的頭疼不已的態度不同,我非常期待孩子叛逆期的到來。

因為這是一個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最佳機會,同時也是健全孩子思考模式的最佳時刻。

叛逆期的孩子們如同刺蝟,渾身上下都是讓大人們「禁止前進」的標籤,但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比任何時候都柔弱,非常渴望獲得尊重和愛。

所以,我們需要用更聰明的方法走進他們的內心。

無論對於出現「逆反行為」的兒童,還是處於叛逆期的青少年,建議父母都可以這樣做:首先,一定要冷靜下來。

孩子的突發行為會很多。

無論他們如何蔑視我們,我們千萬不要被自己的焦躁打敗,要保持冷靜,甚至可以雲淡風輕地問孩子一句:「你確定嗎?不再想想?」這會讓孩子們冷靜下來。

其實,「父母的權威」這頂帽子常常會讓我們變得敏感,會難以接受孩子的質疑。

實際上,當我們能夠允許孩子質疑時,更容易贏得他們的尊重。

教育是一門科學,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的成長規律,我們需要分辨「叛逆行為」和叛逆期,我們更需要科學的方法去幫助孩子。

如何愛,如何幫

作為父母,首先要區分自己的需求、孩子的需求、孩子成長的需求。

只有區分清楚這三者,才能設立明確的目標,才能尊重孩子的獨立性,也才能讓這三個需求變成一致。

具體言之,需要將解決方法建立在三個基礎之上:承認和尊重、科學認識、研究和體會。

「承認和尊重」意味著,首先要承認孩子的獨立性,並尊重孩子的自身需求,要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父母們的複製品。

「科學認識」意味著,教育是一門科學,不能僅憑經驗。

父母們需要了解成長規律,了解孩子在每個階段心理、生理、能力發展的特點和水平,這樣,才能更好的判斷孩子成長的需要是什麼。

我曾花了6周時間來觀察一個「衝突型」的孩子,當任何其他孩子靠近他都會讓他產生揮臂阻擋行為。

這個肢體動作是一個防禦動作,卻被很多人誤讀為攻擊行為。

進一步了解之後,我還發現,這個孩子兩年前曾受到過他人攻擊,心裡留有創傷。

因此我得出結論:這是一個防禦型的孩子。

而父母和學校老師卻將其定性為攻擊型。

如果對一個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的判斷是錯誤的,那麼所有的建議和方法都是錯誤的。

「研究和體會」意味著,不僅要研究孩子的行為,還要研究周圍環境,更要體會孩子的內心。

周圍環境往往能帶來解讀孩子行為的密碼,6歲以前的孩子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因此要多觀察和研究周圍環境。

太多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和掙脫,實際上是他們想投入社會的懷抱。

但很多父母因對社會負面影響有所擔心,他們會減少或迴避孩子與社會的關聯,勢必會加劇孩子們的逆反。

父母能為青春期孩子做的最有價值的一件事,就是成為孩子和社會之間的橋樑,幫助孩子逐漸了解這個社會。

比如,「職業」就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討論話題。

它可以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橫向比較,也可以縱向思考。

讓父母有機會聊聊自己的成長、工作、收穫和錯失。

在孩子感興趣和需要的話題上,增進親子間的了解。

「CCTC」帶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到青春期不再願意和父母溝通,令父母很發愁。

有一個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方法——「CCTC」,分別對應的招數是:Chanel(渠道)、Chance(機會)、Trust&Training(信任和訓練)、Comments(評價)。

渠道主要指與孩子溝通的獨有方式,並且應該是長期穩定的溝通默契。

我靠近孩子的秘訣是:握手、擁抱、親吻。

機會主要指孩子成長的機會。

作為父母,不僅要探求孩子成長中需要怎樣的機會,還要主動為孩子去創造機會,進一步為孩子搜索資源和提供方法,讓他實現自己的需求和目標。

信任不僅是要信任孩子的能力,更要信任孩子這個人。

很多孩子抱怨「我媽總催我寫作業」,其實催促行為本身就代表著不信任,會招來反感和逆反行為。

但「堅持訓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要和孩子們一起設置合理的目標,更要提供科學的方法讓他們能真實有效地達到目標。

其中,父母的耐心和等待尤為重要,因為孩子們需要時間。

評價,首先要對孩子實現目標的過程給出明確結果,無論輸贏都要給出明確答案,要讓孩子自己清醒認識結果。

其次,對這一結果和實現方法給予具體分析,包括認可、表揚、批評和鼓勵。

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孩子們其實並不害怕批評,只害怕指責。

其實,批評是對事不對人,而指責則上升到人格判斷。

如果父母說得孩子都不愛聽,可能就是在言語之中不自覺地就上升到人格評判了。

正確的批評孩子是可以接受,也能令他們更好地進步。

不同時期的孩子,有著不同的心理變化,所以我們的教養方式不能一成不變。

做父母,也是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

無論何時,請記得收起你的家長專制!

另外,夫妻恩愛是最好的家長,家庭氛圍越是劍拔弩張,孩子就越容易叛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用粗暴的方式去統治不聽話的孩子?

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越有思想的人越難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統治!同樣,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開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見,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變得似乎「不聽話」「叛逆」起來了。其...

青春期的叛逆該放縱嗎?家長要做好這3點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階段,也是讓所有家長都為之頭疼的事情。孩子變得不是那麼好管了,這其實也是孩子慢慢長大了,心理發生的變化。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應該有自己的思想,自己不應該被管著,然後就可能變...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這樣管

孩子的叛逆,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艱深的話題。尤其對中國父母而言,「建立家長式權威」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家長問孩子要服從和威信,孩子問家長要權利和自由。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親子間的衝突往往會更加慘...

面對孩子三大「叛逆期」,不必愁!

一、寶寶叛逆期孩子長到2~3歲就會迎來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孩子突如其來的任性會讓很多家長都束手無策。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從無意識的行為轉向有意識、有目的性的行為,孩子逐漸擁有自我意識,渴望得到他...

孩子一生的3次叛逆期,家長們一定不能忽視

最近,發現我們家快兩歲的小帥哥總是一個勁兒地跟我說「不」,還特別地「堅持己見」。「垃圾桶髒死了,別老去碰它,你看看手手多髒」「不髒!」「今天我們坐了很久的搖搖車了,搖搖車也累了,讓搖搖車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