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麼會纏著媽媽不放?親子分離你該這樣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心理學研究發現:從出生起,寶寶與父母的依戀關係會經歷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從出生到3個月,寶寶對所有人的反應都沒有區別,會用抓握、微笑等幾乎完全相同的方式來「回應」。

第二階段從3個月到8個月,寶寶開始與人建立真正的依戀關係,他一反過去對任何人都友好的態度,而變得有所選擇,能夠辨別熟人和陌生人。

第三階段從8個月到3歲,寶寶開始特別粘媽媽,對媽媽以外的人很少有親近的舉動,並把媽媽作為唯一的安全保障。

雖說嬰幼兒期,嬰幼兒表現出對媽媽的依戀感是正常現象,但太粘人的寶寶總會讓媽媽感到特別苦惱,因為每次和寶寶分別,寶寶都會大哭大鬧,每次出門都成了媽媽的負擔,成了邁不過去的「坎」。

那麼寶寶為什麼會纏著媽媽不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寶寶年齡小,還不能理解分離的相對性,理解不了分離是暫時性的,認為與媽媽的分離是媽媽的消失不見或媽媽不要自己了。

另外有的媽媽會趁寶寶不注意時偷偷走,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讓孩子變得不信任你,更讓寶寶沒有了安全感,從而讓寶寶要更加牢牢地抓住你。

家長可以通過下面的一些做法增強孩子的心理能量,並讓孩子知道:「不管媽媽去哪裡,去多久,都會回來的」,用這種正確的方式與寶寶分離則更有助於實現親子的正常分離。

嘗試玩一些分離遊戲

日常生活中,媽媽可以有意創設分離的機會,讓孩子意識到分離是暫時的,讓孩子明白分離對於母子來說並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比如晚上洗完澡給孩子穿上衣服之後,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寶寶你先自己看會書,媽媽要去打個電話,等我3分鐘。

我希望我的寶寶這會乖乖的,媽媽回來會特別開心的。

」之後,媽媽可以到別的房間待一會,如果寶寶叫你,這時可以用聲音回應孩子,告訴孩子你還在,讓孩子建立安全感。

過一會兒,假裝忙好了事情,再去找寶寶並擁抱寶寶親親他、誇誇他「真懂事,長大了,真讓媽媽放心」。

每次重複這樣的話,寶寶就會對媽媽的離開和出現變得不那麼在意了,寶寶的安全感便不會受到影響。

以後可以逐漸延長分離時間,從5分鐘到10分鐘甚至更久,寶寶開始享受自己的獨處空間。

這種漸進式的分離,對孩子接受與媽媽的分別會非常有幫助。

出門前,提前做好協商

每次出門前都應提前跟孩子說清楚,讓孩子心裡有個準備。

比如,我會提前半個小時或十分鐘給兒子說明:「寶寶,待會媽媽要出去開個會,等4點的時候媽媽會回來,你在家乖乖地跟奶奶玩。

」而每當我這樣說完之後,小傢伙多會說:「我也要去」。

這個時候我會堅定地告訴他:「不可以,小朋友跟著,媽媽沒法開會了。

」一般在我的堅持下,兒子雖然很不情願,但也會很快會妥協,並提出一個新要求:「媽媽那你給我帶個玩具回來或者你早點回來。

」而我也會非常信守承諾,及時滿足孩子的要求或做到答應孩子的事,寶寶會漸漸明白父母要做的事,而你也確實去做你所說的事,這樣就可以培養互相信任的感受。

出門時,家長態度要堅決

很多時候家長出門都是一步三回頭,寶寶哭一下抱一下,結果出個門像經歷一場生死離別。

而寶寶的想法是從經驗中得到的,如果媽媽被孩子的哭鬧征服,並因此而留下來,那麼等於你教給他用哭鬧留住你,也就教他每次在你離開的時候哭鬧。

如果媽媽出門的態度堅定一些,無論孩子怎麼哭鬧,都堅定地搖頭,一次兩次之後,孩子會發現自己黏人並沒有什麼結果,就會減少粘人的現象了。

提醒媽媽,出門時,要面帶微笑,即使再難受,也要讓寶寶意識到:你們兩個偶爾分開是件很自然的事。

當寶寶不冷靜時,你要冷靜。

你要堅定地對寶寶說「媽媽一會兒就回來」,使你們的分離變得很自然,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傳給孩子,走時要微笑、聲音要輕柔。

與此同時,媽媽也要明白與寶寶分離並不是不愛孩子,而是現在必須離開,不要在心裡產生罪惡感,認為孩子哭鬧是自己沒有給予愛的安全感。

注意提升寶寶的心理能量

一般2~3歲的寶寶都會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在家裡你可以讓孩子完成簡單的家務,而孩子的自信心就是在每一次獨立做成某件事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

如在家裡,讓孩子獨立吃飯,每次吃完飯,讓孩子去廚房送碗和勺子;或者有時給孩子賦予一個角色,如服務員去廚房幫媽媽拿一個橙子來,服務員給我送雙襪子,或者請服務員幫忙收垃圾。

當孩子因為自己的能力而驕傲時,有助於他獨立性的培養。

另外,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去超市購物,回來時給孩子安排點工作。

如有一次,我去超市,買了不少東西,兒子看到我拿了這麼多東西,要幫忙,於是我給了兒子一包大粉絲,兒子從超市抱到家,一路上,我都在表揚兒子長大了,這麼大一包東西都能幫媽媽抱回家了,兒子聽完特別開心,有成就感,以後去超市,兒子總要幫忙拿些東西。

這些方法都可以增加寶寶的獨立性,使粘人的寶寶心理能量變強。

從依戀單人到依戀多人

如今為了更好地撫養和教育孩子,選擇當「全職媽媽」的女性越來越多,由於寶寶整天圍著媽媽轉,孩子對媽媽更加依戀。

因此,當媽媽離開時,孩子會特別不適應,而相反,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有多個人的家庭,當寶寶有需求時,爸爸或老人能夠及時替代母親去滿足嬰幼兒的需求,把黏媽媽一人變成黏兩個人甚至更多,慢慢地孩子就會和更多的人親近了。

往期精彩回顧

《親子》(0~3歲育兒寶典)

想了解更多內容嗎?快來訂閱我們的雜誌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別再錯怪粘人的孩子了!明明是你安全感沒給夠

作者:親寶寶育兒,筱恬一甜甜兩歲未滿時,有陣子特別粘我。當時,但凡我周末休息在家,小傢伙便會開啟粘媽模式,吃飯要媽媽坐在旁邊看,玩耍要媽媽一起參與,睡覺要媽媽抱著哄……事無巨細都是媽媽媽媽媽媽媽...

家有「粘人」寶寶怎麼辦?

本文導讀:朋友的兒子已經快兩歲了,還是特別黏媽媽,只要看到媽媽走開就哭鬧不止,誰也不找,除非說和其他人玩得久了,才肯讓人接觸。對此,朋友很苦惱,覺得兒子太缺乏獨立了,想要狠下心來鍛鍊他,所以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