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寶貝——為什麼寶寶都喜歡和大孩子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為什麼會喜歡跟大孩子玩呢?這是不是代表著什麼呢?

寶寶喜歡跟大孩子玩的原因

2~3歲的寶寶喜歡和大孩子玩,不喜歡與同齡或比自己小的孩子玩,是一個普遍現象。

這是因為這一階段的孩子逐步學會了穩步行走和初步的語言表達,他開始像探險家一樣以積極的態度去探索世界,看著周圍的大孩子有那麼強大的本領、豐富的招數、靈巧的動作,寶寶對哥哥姐姐們產生了強烈的親近、依附、崇拜心理,特別渴望自己能夠像大孩子那樣。

於是,寶寶成為大孩子的忠實粉絲,大孩子做什麼,他就模仿做什麼;自己做不來,就在旁邊看;即使有時受點委屈和欺負,也能既往不咎,還跟大孩子們一起玩。

毫無疑問,寶寶跟大孩子一起玩,可以學習很多本領。

有的大孩子待寶寶溫和友好,知道照顧寶寶,帶寶寶做遊戲,但是也有的大孩子嫌棄寶寶,不樂意帶寶寶玩,甚至欺負寶寶,因此,具體情況要具體對待,家長不能一概而論。

寶寶跟大孩子玩的八項注意

1

尊重寶寶跟大孩子玩的意願

喜歡和大孩子玩,是寶寶自然產生的良好願望,家長要給予理解與尊重。

尊重,就意味著家長要創造條件讓寶寶與大孩子一起玩,並給寶寶體驗的機會,而不是以自己的喜好與判斷來代替寶寶決定。

例如,寶寶被大孩子弄哭後,過了一會兒又要跟他們玩,家長通常的做法是:為避免寶寶再受欺負,乾脆把寶寶抱走,而寶寶不理解家長的用心反而更加執拗。

適宜的做法是,家長先徵求寶寶的意見:「剛才她們把你逗哭了,你還想跟她們玩嗎?」如果寶寶願意,就支持他。

如果寶寶再被逗哭,再把寶寶抱走。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增進寶寶對人際交往的理解,並根據親身體驗學會判斷與選擇跟誰玩以及還要不要繼續玩。

當然,如果大孩子有「滾開」「笨蛋」「傻瓜」「蠢豬」等粗魯言詞,家長就應該直接抱走寶寶,讓寶寶遠離不文明的環境。

2

關注寶寶,並做好保護

2~3歲的寶寶雖能獨立行走,但其骨骼、肌肉正處於發育期,動作尚未熟練,對空間距離的判斷和目測力不夠準確,對危險的預料有限,自我保護能力不強,他們走路常常跌跌撞撞,加上大孩子有時動作會很快、很莽撞,不顧及旁邊的寶寶,容易導致寶寶跌倒碰傷。

即使玩比較安靜的遊戲,有的大孩子也不懂得照顧寶寶,而把寶寶當玩具一樣擺弄,甚至欺負寶寶,所以家長雖然不能隨意、粗暴地干涉孩子們的遊戲,但要保持關注,注意適時保護自己的寶寶。

3

不要過分擔心寶寶吃虧

有的家長看到寶寶常跟大孩子玩,擔心寶寶吃虧、受欺負,就限制寶寶和大孩子玩耍。

事實上,一個人待著,是鍛鍊不出交往能力的,只有在一起遊戲,寶寶的能力才會提高,玩耍的夥伴不管是大孩子還是小孩子或者同齡孩子,都各有特點,需要寶寶掌握不同的交往策略。

孩子之間有衝突,不管吃虧還是占便宜,對寶寶而言都是一個提高認識、豐富經驗與鍛鍊能力的過程,所以,家長只要為寶寶做好基本的安全防衛,就可以放手,讓他大膽地與其他孩子交往,不要太計較寶寶是否會吃虧。

4

幫助寶寶掌握與人交往的基本技能

寶寶有時不招大孩子待見,與他幼稚的交往方式有關。

寶寶一旦喜歡一個玩具或者遊戲,常常會直接介入,不懂得徵求大孩子的意見,也不知道與人商量,從而干擾了大孩子遊戲,遭到大孩子拒絕。

所以,家長要幫助寶寶掌握與人交往的基本技能。

例如,禮貌地與人打招呼,學會說「可以給我玩一玩嗎」,學習輪流、等待與商量,願意與人分享,樂於助人。

遭到拒絕,也要坦然面對。

家長可以這樣引導寶寶:「他們不讓寶寶玩,那媽媽陪寶寶在旁邊看他們玩,好嗎?看別人玩,也很快樂啊!」

5

適當地指導大孩子帶寶寶玩的方法

大孩子也是孩子,有時照顧不好寶寶,是可以理解的。

家長可以先旁觀,然後適時地指導大孩子帶寶寶玩,並注意修正孩子們的不當行為。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不要以「哥哥姐姐應該讓著弟弟妹妹」的標準,批評大孩子,也不要以「寶寶吃虧了」而袒護小孩子,而要做一個親和、公平的調解員,讓大小孩子都能體會到遊戲的樂趣。

6

平時要注意培養寶寶的自我保護意識

與小孩子相比,大孩子眼疾手快、動作幅度大,發生碰撞時平衡能力強,這些正是寶寶未來的發展目標。

父母對寶寶的關注不能僅限於防止他受傷,還要幫助他主動發展肢體活動能力。

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經常帶寶寶進行戶外活動,與寶寶玩藏貓貓、追逐球、拉著玩具走、轉彎跑等活動,教孩子學會靈活轉身、迅速躲閃、大聲呼救等一些自我保護的基本技能。

這樣,寶寶不但與大孩子玩起來更安全,也容易領先同齡孩子,成為「孩子王」。

7

創造同齡環境,讓孩子們在一起玩耍

現在的獨生子女不缺乏愛,但缺乏夥伴。

有的家長愛乾淨,想時刻保持家裡的整潔有序,不願意邀請小朋友們來家玩,最多也就是帶孩子在小區里和小夥伴們玩耍,結果導致有的孩子過多地與成人待在一起,與同齡人的交往太少。

其實,從長遠發展來看,孩子最持久、最深入、最需要的夥伴是同齡人,而不是年齡差距很大的人。

所以,家長應保持開放的心態,邀請小朋友們到家裡玩,也鼓勵自己的孩子到別的小朋友家做客,創造同齡環境讓孩子們在一起玩耍。

8

孩子的社交由他自己做主

孩子選擇玩伴,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改變:0~2歲的寶寶喜歡與成人在一起玩,2~4歲的寶寶喜歡跟大孩子玩,4~6歲的寶寶越來越喜歡與同齡人一起玩。

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孩子實際上已經獲得了與不同人交往的樂趣與策略,進而成長為一個容易融入集體環境的人。

所以,孩子的交往有他自己的時間表,家長不要刻意干預。

孩子的社交生活,由他自己做主好了。

文章來源:蘇州幼兒指南

免責聲明

本文轉自網絡。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發布者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內容。

蘇州工業園區天才寶貝教育培訓中心,全球幼教領導品牌FasTracKids天才寶貝,天才寶貝1998年成立於美國,致力於為2-6歲的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學前教育,培養綜合能力,並幫助發掘他們的潛在天賦。

目前已在全球50多國擁有400多家教學中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被同齡孩子欺負了,要鼓勵寶寶還手嗎?

現在誰家有了寶寶,不是當做寶貝一樣的寵著。在寶寶三歲前,一直被家人照顧,沒人欺負。可是寶寶到了三歲,需要去幼兒園,和很多同齡的小朋友在一起時,就難免寶寶不會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有了這種情況父母該...

面對不合群的孩子,家長該如何引導

身邊總有部分寶寶似乎不太容易融入其他小朋友當中,一位朋友4歲的兒子上幼兒園上了半學期,仍舊不跟小朋友玩,平時小朋友玩遊戲的時候,他只靜靜地站在一旁看。平時在小區玩耍也是一樣,只是喜歡一個人玩。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