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吉拉|打不得,講不聽,如何管教愛發脾氣的寶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恩吉拉群里,經常發現家有一歲的寶寶,媽媽們吐槽最多的除了睡眠,更多的是驚嘆寶寶們的「變身」速度太快,個個都越來越有性格了。

就算以前很溫柔的寶寶,現在也是稍有不順就大喊大叫。

我家孩子想要什麼一定要拿到,不給就喊,就哭,就躺地上……」「不開心的時候就大喊大叫,就扔東西,打人,有時還打自己……」「爺爺奶奶總說孩子還小,不用立規矩,但越來越管不住了怎麼辦?」「我家小猴子學會走路以後就滿屋子抄家,危險的東西不讓他碰,立刻哭的天崩地裂。

」「我寶寶今天在外面玩滑梯,突然轉身打了一巴掌旁邊一起玩的孩子,我趕緊過去跟人道歉半天。

」「我家的現在特別霸道,自己的玩具不讓別人碰,去別人家玩,別人的玩具也要搶。

在他心裡,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

想想也是蠻感慨的,娃小的時候,天天盼他懂事;終於長大了,有點懂事了,可是「懂」的不是我們想的那些「事」,好心塞!想著螢幕那端媽媽們緊鎖的眉頭,我倒是也想起了球球最初的叛逆模樣,就這一個回憶的念想,都覺得有點兒心有戚戚。

是啊,說好的「terrible two」,怎麼覺得比傳說中來的早那麼多?這吃喝睡問題剛剛理順,脾氣的問題又來了。

面對寶寶們這些「出格」的行為,「爺爺奶奶戰隊」通常眾口一詞:大了就好了,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管教發脾氣的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掌握一些原則之後,也並沒有看上去那麼難。

寶寶1歲之後,開始學習哪些行為可以被接受,哪些行為是父母所禁止的,這時就開始為他們設定一些規則和界限,可以防止以後出現更大的問題,「孩子還小不用做規矩」是完全錯誤的。

01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terrible two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剛出生的小寶寶,總以為自己和世界渾然一體。

半歲左右的時候,他們才慢慢發現,原來自己和媽媽並不是同一個人,他開始能夠區分自己和外部世界。

而到了一歲,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了。

很多寶寶在一歲左右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新技能讓他們開始明白,自己不再是凡事只能依賴爸爸媽媽的小孩子了。

於是,獨立宣言的序章開始了。

心理學把這種始於一歲多的小叛逆叫做「違拗期」。

這麼「可怕的寶寶」,怎麼破?

其實最靠譜的做法是,從現在就開始給寶寶立規矩。

當寶寶發脾氣的時候

作為一個有逼格的家長,在寶寶發脾氣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冷靜,千萬不要暴露出自己的挫敗感,這是很掉份的。

孩子會被你的挫敗感傳染,會更不開心。

嘗試理解寶寶為什麼發脾氣,比如,
是因為搭不起那塊積木,還是因為拿不到他想要的東西?

對症下藥,合理安撫。

如果他只是發發脾氣跺跺腳,但不會對自己和其他人造成威脅,那麼家長可以「你發你的脾氣,我做我的事」,不要對他表現出關注,但要確保他還在你的視線範圍內。

如果寶寶發脾氣時會傷害自己或是其他人,立即把他帶到安靜並且安全的地方,對寶寶說「現在,我來幫你安靜下來」。

千萬不要用他想要的東西(零食、新玩具、去遊樂場的機會等)來獎勵他。

這只會向他證明,發脾氣很管用,可以讓他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但在他克制了情緒之後,可以用語言表揚他。

溫和堅定的執行

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就是:「溫和而堅定」。

這不僅僅只是態度和藹、不打不罵,還包含了,執行的方式有彈性、有技巧、符合寶寶不同年齡的心理特徵,同時又守住底限。

一歲多的寶寶,說大道理可能用處不大,但是用簡短明確的指令,配合特殊的語氣和表情,效果會出奇的好。

比如:不想讓寶寶吃飯的時候亂扔碗和食物,你可以收起笑容、壓低聲音、看著他的眼睛說:「碗是吃飯用的,不能扔。

一歲多的熊孩子雖然還不會說,但是已經能看懂大人的情緒了,你「嚴肅的表情」和「壓低的聲音」,都能讓他感受到自己「攤上事兒」了。

有些特別倔強的寶寶,不管你怎麼說他也不會聽,這時候你可以允許寶寶通過自己嘗試,來理解你的規則。

讓寶寶少發脾氣

溫柔如你,也會時不時跟老公發一下脾氣呢……小朋友也是!1歲之後,發脾氣是很平常的事,因為寶寶明白的比能表達的多,他們常會因為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而感到沮喪。

但發脾氣畢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家長可以幫助寶寶少發脾氣。

在說「不」之前重新審視他的需要。

寶寶提的要求真的不能接受嗎?
如果其實也還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如滿足他。

給他一定的自由,在你限定的範圍內,讓小朋友來做選擇,例如:
「下午的點心,你想要吃蘋果還是香蕉?」

給孩子足夠的關注,確保他不是單純想要引起注意才調皮搗蛋。

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可以獎勵他。

尊重孩子的狀態和情緒
,不要在該睡覺的時候陪他玩,累了的時候就不要勉強他陪你去超市。

不要讓他太受挫,提供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的玩具和遊戲,難度逐漸增加。

教寶寶對的做法

糾正寶寶錯誤做法的同時,我們還要教給他們正確的做法,寶寶才不會因為不知道怎麼做而「屢教不改」。

一歲多的寶寶,眼中並沒有好壞之分。

很多行為只是他們的試探和本能反應。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寶寶用對的方式表達。

給寶寶鼓勵

比如:吃飯愛亂扔碗和勺子的小朋友,如果能乖乖吃完一頓飯,沒有扔任何餐具,記得用正面的方式鼓勵:「寶寶好棒,把小碗保護的特別好,一次也沒有讓它掉下去」。

如果我們永遠只對寶寶「幹壞事」表示出關心(在寶寶看來,你氣急敗壞的阻止,也是一種關注),寶寶就不知道,「我做一個乖寶寶,媽媽也會關注我。

發脾氣這個事情,媽媽們不用當成是洪水猛獸,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需要情緒的宣洩。

但若是聽之任之,很可能你會養出一個讓人討厭的小孩。

球球到了1歲多的時候,也會經常表達出自己的小情緒,我和球球爸有幾個處理原則:

◁ 哭鬧不能換來家長妥協;◁ 家長不妥協也不生氣只平靜講道理;◁ 哭鬧厲害的時候,爸爸或媽媽帶去房間裡冷靜,其他人不能幫腔不能干涉。

當你堅持了原則,管教孩子其實並不難。

當然,教養需要全家人的支持,「子不教父之過」,爸爸們一定要把責任擔起來哦!

1歲多就確立了良好規矩的孩子,在terrible2 來臨時,也許能更加平和的度過。

希望此文能幫助大家,都能用不打不罵的方式,收穫一枚懂規則的小寶寶~

怎樣給熊孩子立規矩?正面管教,從一歲開始。

寶貝,「規則」是媽媽給你最好的愛。

你們是怎麼給1歲的寶寶立規則的?下方評論區告訴小恩吧!

—————————————

恩吉拉國際早教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機構、兒童心理資深研究者

免費分享成長資源,看到孩子更遠的未來

微博話題#恩吉拉育兒#專家問答全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新加坡磚家建議,遇到暴躁小孩要講究教育策略

小孩在公共場所大鬧彆扭,又哭又鬧,父母當下該如何處理?父母應不應該在孩子發脾氣時立刻指責他們,還是孩子發脾氣時,為人父母就應妥協,買下孩子要的玩具等等?新加坡磚家南洋仲景心理諮詢中心的張博士提出...

如何教育暴脾氣的孩子

「孩子上小學以後,越來越難管教了,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不聽話,一點事情不如他意就會發脾氣……」這是許多家長共同的心聲,但是你們知道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脾氣暴躁呢?作為家長,又該如何教育脾氣...

孩子3歲前,這3個規矩必須給立起來

我們總說3歲是孩子成長重要的一個分水嶺。3歲前的寶寶還沒有完整的行為意識,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主要以引導為主。但是3歲後,孩子的行為和獨立意識都得到發展,孩子要逐漸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格。這個時候,父母...

怎麼對付不服管教的孩子?

本文由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提供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作者 Debbie Pincus是美國一名有執照的心理諮詢師,她有超過25年的心理治療經驗。我們都知道孩子有時候會不太尊重父母、用粗暴的方式對...

打不得,講不聽,如何管教愛發脾氣的寶寶?

管教發脾氣的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掌握一些原則之後,也並沒有看上去那麼難。寶寶1歲之後,開始學習哪些行為可以被接受,哪些行為是父母所禁止的,這時就開始為他們設定一些規則和界限,可以防止以後出現...

打不得,講不聽,如何管教愛發脾氣的寶寶?

「我家孩子想要什麼一定要拿到,不給就喊,就哭,就躺地上……」「不開心的時候就大喊大叫,就扔東西,打人,有時還打自己……」「爺爺奶奶總說孩子還小,不用做規矩,但越來越管不住了怎麼辦?」每次媽媽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