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幫孩子辦一個完美的生日大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鍾布現任教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傳播學院,為該院媒體研究及大眾傳播學終身教授。

他同時擔任賓州州立大學信息與通信發展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約翰-克里體育新聞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及媒體效果實驗室兼職教授。

孩子隨父母移民海外後,最難的不是語言障礙,也不是適應美式教育,而是如何儘快融入當地孩子中並從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小夥伴

童年時代的小夥伴通常稱為「發小」,而發小常常變成自己最要好的朋友。

有人說,早發財,早移民。

其實,孩子來美後,也要趁早結交新朋友,因為這些朋友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快地融入新生活

多年前,我們一位華人朋友因為工作原因不得不離開亞特蘭大。

他們的女兒艾琳當時有一位非常要好的美國小朋友麗莎。

她們兩家的房子相隔不遠,一起上小學一年級、一塊坐校車,放學後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離。

朋友搬家那天,兩個孩子依依不捨。

分別之初,兩個女孩還彼此聯繫,後來麗莎漸漸沒有多少回復直到完全沒有回音。

兩年後艾琳讀三年級了,但在新學校和新城市始終沒找到像麗莎那樣投緣的朋友,於是對麗莎的思念更加深切。

她最後說服媽媽帶她重回亞特蘭大,專門去看望麗莎。

母女倆驅車幾百英里回到亞特蘭大曾經住過的小區。

剛下車,艾琳就認出了正在和小夥伴玩耍的麗莎。

她飛快地跑過去,但麗莎仿佛已經忘卻了眼前這位長高了很多的昔日好友。

不管艾琳如何想和她們一起玩,麗莎一直都不冷不熱,最後艾琳很失落地和媽媽一道離開。

看著自己八歲的女兒眼含淚水,朋友心中特別難過。

一路上朋友多次想流淚,她不斷在心裡說,「女兒,父母能給買到很多東西,但卻無法買到友誼

朋友的想法很有些道理,父母的確無法給孩子買來友誼,但卻能夠幫助他們獲得友誼。

其實美國孩子也是一樣:越是年幼,越是需要父母的幫助。

最近美國俄勒岡州一位母親經歷的事可以看出父母幫助孩子獲得友誼的重要性。

她在一篇博文中透露,她和兒子馬倫邀請小朋友來參加生日聚會,但最後沒有一個小朋友上門。

馬倫的父母向他的同學發出生日聚會邀請後,沒有收到任何的答覆。

可馬倫告訴父母,他堅信至少有5個小朋友會參加。

最終誰都沒有來,只有馬倫的家人和他一起慶賀了9歲生日。

精心準備了生日聚會,卻沒有小朋友來分享,馬倫為此非常傷心失望。

「我是不是在學校沒人喜歡我呢?」馬倫問媽媽。

這種感覺對一個孩子造成的心靈創傷和後續影響到底有多嚴重?馬倫媽媽說,這真的是難以想像。

為此,她呼籲父母們重視禮節,尤其是接到生日派對邀請後應該及時答覆。

與馬倫生日派對的冷清場面不同的是,他媽媽的博文在網上意外走紅。

幾天後,馬倫開始收到來自全世界各地寄來的生日禮物和賀卡。

有不少人說,他們也曾經歷過與馬倫相同的遭遇。

儘管馬倫的生日過得並不愉快,但結果還算圓滿,在大家的鼓勵下他的自信心得以恢復並確立了自己將來的努力方向,他說長大後想從事專門「讓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快樂的生日聚會」的職業。

馬倫的父母在幫助兒子獲得友誼方面顯然做得不夠。

首先,父母忽略了馬倫剛到新學校才一個多月,認識的孩子不多,還沒有足夠的時間建立與同學的友誼。

此前,馬倫一直在家裡接受家庭教育(Home school),沒有跟同學們一起參加過類似活動。

家長在準備馬倫的生日聚會時,應該安排得更周到一些。

根據我們籌辦孩子生日聚會的經驗,孩子過生日最關鍵的是聯繫小夥伴。

孩子太小,家長必須給予指導,不能只是簡單地發個邀請,更要主動使用電郵、簡訊、電話等反覆確認。

在美國孩子過生日是家裡的一件大事,不能有半點馬虎。

藉此機會,孩子可以與其他小夥伴們更好地交流和融入。

我們的一些美國鄰居為了多找機會增加孩子與他人的交往,還為孩子舉辦「Half Birthday」,即慶祝幾歲半的生日聚會。

更有些注重孩子人際交往的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等校車時不合群,會想辦法幫助孩子,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在家裡搞個聚會,邀請在同一車站等校車的孩子們都去參加。

除了自己舉辦聚會,帶孩子參加小夥伴們的生日聚會也是難得的深度交流機會。

這些年,和孩子一起組織或參加了無數小夥伴的生日聚會後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辦好生日聚會並不是件輕鬆的事。

通常要提前兩周發出邀請信或電子郵件,信中要提及聚會內容,如多少歲生日、聚會的時間、地點和形式;同時提醒對方收到邀請信後,在某個日期前確認是否參加。

得到答覆並確定了參加人數後,家長應該再次發一封信或電郵,告訴大家生日聚會上準備了什麼食物。

為此首先要問清來參加的小夥伴對什麼食物過敏

美國不少小朋友對花生或含麩質食品過敏,了解過敏史非常重要;二是家長為孩子們準備了什麼遊戲項目,是否需要小夥伴們帶上自己的玩具,如果要在院子裡玩水,需要帶什麼衣服等都需要提前說明;第三在舉辦活動中可能發生意外,還需要得到來參加聚會孩子的監護人的免責協議最後是禮物問題。

去參加生日聚會的孩子都會給過生日的小朋友帶去一份禮物。

舉辦生日聚會前,家長需要有禮地說出自己孩子想得到什麼樣的禮物,比如說孩子最近對什麼玩具、書、遊戲等感興趣。

如果希望得到的是現金或者禮品卡,直接說出來並不好,常見的變通方法是告訴大家孩子目前在攢錢為買一件東西,或者是孩子在做某方面的資金募集(Fund Raising)等。

孩子們的生日聚會形式多樣,依據小夥伴的年齡段來決定。

記得兒子在幼兒園階段,生日聚會多半是在家裡進行,有捉迷藏、蒙上眼睛去摸一大幅動物畫像,如馬、長頸鹿等,並說出摸到的部位是什麼、或者租一輛由大公交車改裝成的遊戲車(Tumble Bus),孩子們可以在上面玩滑滑梯、鑽隧道或者跳蹦蹦床等。

到小學後,生日聚會很少在家裡舉辦。

女孩子最愛邀請小朋友的聚會地點是體操房,那裡的體操教練可以指導孩子們做一些簡單的體操動作。

男孩子過生日比較喜歡邀請小夥伴們一起去保齡球館或者玩雷射槍(Laser Tag)。

其它的聚會形式還有在公園聚餐或者集體到大型遊樂場玩等。

孩子應邀到這些地方參加生日聚會,家長必須要簽免責協議。

上中學後,男孩女孩喜歡玩的活動不一樣,兒子從中學開始再也沒有接到女同學的生日聚會邀請。

中學後的生日聚會,很多男孩喜歡和一幫朋友在家過夜玩一個通宵(Sleep Over)。

兒子剛遇到這樣的邀請時,我們作為家長還有諸多不放心。

美國家長認為Sleep Over根本就不是什麼大事。

他們說,在大學通宵玩樂後,很多大學生第二天仍能精神飽滿地去上課。

所以現在玩個通宵對孩子也是一種鍛鍊。

兒子參加了第一次Sleep Over後,結果並不像我們相像的那麼可怕。

後來兒子辦生日聚會也一樣邀請小夥伴們到家裡來Sleep Over。

生日聚會有一些小細節不要忽視,如給參加聚會的小夥伴回贈小禮物(Goodie Bag)。

包裝精美的特色糖果、快餐店優惠券、電影票兌換券等孩子們都很喜歡。

聚會後,參加活動的小夥伴最好給主人郵寄一張答謝卡,寫上「謝謝你們邀請我」(Thank you for having me!」)。

這也算是聚會禮儀的一部分吧。

其它小細節還包括,如果答應參加聚會但後來因為其他原因不能成行,需要在第一時間告訴主人,並找機會將準備好的禮物送過去。

美國家長在這些方面做得比較好。

我們舉辦生日聚會曾兩次碰到有小朋友答應參加,但後來感冒發燒怕影響其他參加活動的孩子,只好放棄聚會,但他們的家長仍然會在聚會當天將早已準備好的禮物送過來。

東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和交友卻是相同的。

參加生日聚會是交朋友的一個好辦法。

只要用心,家長一定能幫孩子成功組織生日聚會,孩子們也一定能在在聚會中結識到新朋友,同時也加深了與老朋友的友誼。

交往朋友,當然無法完全靠父母幫助來獲得,孩子自己去爭取更重要

不過,父母的幫助常常能夠避免像艾琳或馬倫遇到的不愉快經歷。

(本文來自公眾號「西洋參考」,搜索ID"iwestbound"關注更多好玩有趣實用的海外信息)

外邦科技

[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學生過生日流行「宴請」

「媽媽,下個禮拜是我的生日,我想和小夥伴一起過。我和他們中午去吃快餐,然後下午請小夥伴去看電影。」六年級小學生李立宇說。現在,在小學生圈裡流行「宴請」過生日,有的甚至宴請全班同學,有的請客去打遊...

孩子過生日切勿攀比

□郭 敏市民劉女士最近格外苦惱,女兒12歲生日就要到了,原打算請女兒的同學到家中聚會,一起吃生日蛋糕,可女兒卻說同學過生日都是家長安排在高檔酒店,有的甚至模仿國外舉辦大型派對。女兒強烈要求媽媽精...

整治攀比之風還得從娃娃抓起

近日,一篇文章在朋友圈熱傳:一位媽媽,為了給孩子辦生日會,邀請孩子班上的同學和家長們來家中做客,沒想到讓她"當場崩潰"。原來應邀參加生日會的孩子家長帶來的禮物都十分貴重,有的價值幾千甚至上萬,自...

怎樣給孩子辦一場終身難忘的生日聚會?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時刻,也是每個孩子都特別期待的日子,就是孩子的生日。在孩子生日的前一兩天,可以在睡前為孩子稍微描述她剛出生時的事情:說他的眼睛怎樣特別,或者他喜歡以什麼樣的姿勢睡覺,或者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