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出門的五大社交定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是社會成員,他們都必須經歷兒童社會化的過程。
爸爸媽媽如果多創造一些機會,多提供經驗,並積極鼓勵,這個過程就會走得順暢一些。
與其選擇擔心或者不帶孩子出去,還不如調整心態,陪孩子一起迎戰社交。
規則一:不做物質上的攀比
節日期間,也難免會有一群孩子聚在一起的時候。
這時,總有一些親友和孩子會炫耀自己,攀比過後相對無言的孩子會不會有失落感,會不會變得自卑,完全取決於媽媽自己如何看待這些事情。
如果媽媽還是認為孩子不應該在物質上攀比,依然淡定,那麼孩子也會很淡定,但如果媽媽自己不能免俗,忍不住在心裡和別人攀比,那麼你內心的不平衡可能很快就能被孩子覺察出來,並影響到孩子自身的思維和價值判斷。
針對特別容易「心疼」孩子的父母,我想說的是,如果硬是要比較,可以比目標,不比物質。
規則二:不要逼孩子打招呼
見了人不願打招呼,原因大致有三種:
1.是父母本身就性格內向
2.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對外不自信;
3.是可能爸爸媽媽經常強迫孩子打招呼,孩子有了逆反心理,不願意和人打招呼。
所以,當小孩不與他人打招呼時,不應指責孩子,反而大人應該反省自己。
如果孩子以前愛喊人,突然又不跟人打招呼了,你就要考慮到是不是叛逆心理使然。
這時,不能嚴厲批評,更不能使用負面語言評價孩子,試著尊重孩子,觀察孩子,有的放矢地針對孩子的原因,進行行為方面的引導,這才是關鍵。
規則三:不強迫孩子分享
節日期間,總少不了一些小客人的到訪。
這時候,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小朋友一起分享食物或者玩具,兩個小朋友因為爭搶打鬧起來,這時候有些性子急的爸爸媽媽就會批評孩子,甚至從孩子手裡把糖或玩具搶過來,分給客人。
——大人為了顯示大方好客,往往會替孩子做主,完全不去詢問孩子同意與否。
這種做法,只會讓玩具的小主人感到恐懼和痛苦,且容易讓孩子的「物權觀」產生混亂。
要讓孩子懂得分享,父母先要學會尊重孩子的物權。
規則四:發生衝突不要盲目責備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平時在家是小皇帝,沒人跟他們爭奪什麼。
可是過節期間,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堂(表)兄妹在一起,情況就不同了。
若不好好引導,孩子之間很可能會鬧得不愉快。
碰到這個情況,你可以考慮這麼做:
1.先關心受傷的孩子,然後檢查一下孩子是否身體上哪裡疼,並擁抱他。
2. 幫助孩子梳理不愉快的心理情緒,而不是一味責備。
3.讓孩子們在一起,共同做出選擇或者思考。
規則五:徵得主人同意才可以
帶孩子到別人家做客,很容易碰到這樣的現象:淘氣的孩子總會亂摸主人家的東西,稍不注意很有可能打碎東西。
如何去別人家做客,大人要給予一步一步的引導:
1.先按門鈴,見面要問一聲新年好。
2.是否需要換鞋子,需要徵得主人同意。
3.教孩子基本的禮貌用語。
如,「叔叔,我可以玩你家的小球嗎?」「阿姨,我可以看這本書嗎?」等等,這些都是尊重的表現,也是邊界意識建立的表現。
關注微信公眾號:小雞彩虹
讓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吧!
小紅個人微信:xiaojicaihong01
孩子不願意分享,家長你有想過是你造成的嗎?
「把你的玩具拿出來給妹妹一起玩!」「不,這是我的。」「你這個小孩怎麼這麼自私,拿出來給妹妹玩一下就還給你,你要學會分享!」媽媽一把奪過玩具給了妹妹。這樣的場景你是不是覺得特別熟悉?也許我們是為了...
孩子拒絕分享,是不是會變得自私呢?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我在家的時候會經常的帶著寶寶去有小孩的家裡串門,基本上當寶寶遇到喜歡的玩具,而鄰居家的小孩在媽媽的勸說下,怎麼都抱著不撒手的時候,他們的媽媽經常會一臉尷尬的說「這孩子真是缺教,一點都不懂得分享!...
孩子玩具被搶?家長千萬別這樣做
每個孩子都可能有很多心愛的玩具。然而,對於3歲前後的小孩來說,玩具本身也許都大同小異,但是玩具所承載的社交意義,卻顯得更加重要。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有的孩子家裡的玩具不愛玩,出去就愛搶別人的...
為什麼大孩子必須讓著小孩子?大孩子內心的苦你知道嗎?
周六是鴿子幼兒園戶外場地開放日,任何小朋友都可以進去在操場上玩。操場一邊是一個沙坑,我和鴿子剛過去就聽見有孩子在哭,原來是一個年紀稍大的男娃自帶了一個挖沙工具正在玩,一個年紀稍小的女娃看見了,上...
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分享,90%是家長的錯!
孩子在兩三歲以前,不願意分享不叫自私,那是自我。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看不到、理解不了別人的需要。他們正全情投入在體內那個「自我」快速拔節生長中。若孩子到了五六歲仍然不懂得...
親友帶孩子來做客,寶寶們爭搶玩具,家長如何決斷?
親友帶孩子來做客,小客人「盯上」了自家寶寶心愛的玩具,離開時哭鬧不止要帶走。任其父母百般勸阻毫無效果,這個讓人尷尬的場景恐怕並不陌生。此時,身為玩具主人的父母,你該如何做?通常情況下,出於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