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是最粗暴無能的教育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打罵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話一點都不誇張!

• 管教孩子,不是為了掌控他們,其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懂得自律,促使他們認識自身的行為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影響。

• 家長應建立一些規則和極限,讓孩子明白哪些做法是觸及了底線,讓孩子有一個安全的活動範圍。

• 讓孩子意識到每一個人都可能犯錯誤,重要的是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不再重複同樣的錯誤。

• 教育孩子,讓孩子做出負責任的選擇,有再試一下的權利。

有些時候,孩子只有自己親自品嘗了結果所帶來的影響,才會知錯。

不要輕易使用「懲罰」

暫且不說孩子,讓我先來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因調皮搗蛋沒少挨揍。

小時候因沒有「偷」的概念,把小姨的發卡拿回了家。

在媽媽的眼中,孩子有這種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

於是,在我睡著了的情況下闖進了我的房間,用憤怒的聲音沖我大聲吼叫,指責辱罵。

罵到激動的時候,還順手抄起了桌子上的雞毛撣,毫不留情的落在了我的背上和手上......

1,現在回想起來,仿佛還能聽到自己當時悽慘的哀嚎聲

2,從那以後,我從不跟媽媽親近,這種關係一直到工作後才有所改善

3,挨揍時,那種恐懼和無助至今記憶猶新

4,被打過後,總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無數次想過離家出走

5,我不認為自己偷了東西,因為這事小姨是知道的

寫到這裡,我越發覺得母親這種體罰的教育方式,其實是很失敗的。

曾經的那點傲嬌被無數的打罵擊敗的體無完膚,骨子裡充滿了自卑。

等自己有了孩子以後才發現,大多數家長之所以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無非是利用羞辱孩子的負罪感和恐懼感作為懲罰手段,並作為控制孩子的武器。

其實這些手段很容易被掌握,但從教育本身來說,並沒有絲毫高明之處。

孩子被打罵後的感受

家長對孩子發怒的時候,是因為我們內心某些不願成人的東西被折射出來,害怕事情沒按自己的既定目標發展,害怕失去控制。

成人發出怒氣本身沒有錯,但把它折射在孩子的身上,就是不成熟的做法。

孩子挨打被罵通常會有3種感受

1,面對即將而來的打罵,極度恐慌害怕,缺乏安全感。

2,孩子被體罰後,會感覺非常羞辱,對大人發怒怨恨,認為自己不被喜愛。

3,總被父母/老師體罰,孩子會自責,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個非常糟糕的人。

家長要知道,這種恐懼、自責、羞辱、憤怒和絕望會伴隨孩子們的成長。

當再次面對錯誤和挑戰的時候,他們會非常害怕,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也擔心因出錯而受到懲罰,因而不敢去嘗試。

久而久之,他們就變得自卑,認為導致錯誤的根源就是自己本身,而從不去找事情本身的原因。

這種心理,除了影響自身性格以外,對未來的學習也會有不同程度的障礙。

建議,家長在處理孩子不良行為之前,首先要分清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動機。

每個人做一件事情都有他的目的,孩子也是一樣。

當孩子在家庭、班級或朋友中感到一種歸宿感,他們的行為才會良好。

反之,即使有了不良的行為,其動機也不過以下幾個:

1,尋求注意力行為

對於這類孩子,家長正確的做法是:忽略孩子不良的行為,而在孩子行為良好的時候多給予關注和鼓勵。

2,權利爭執的行為

這類孩子吃軟不吃硬,爭強好勝,且易叛逆。

父母要多用行動,減少說教。

態度溫和一些,反而更容易達到效果,但需要跟自己最初的目標暫退一步。

3,報復性行為

當孩子自己感到受傷了,才會有抱負的想法和行為。

家人要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不應該讓孩子感到自己被傷害。

4,孩子感覺自己能力不足的行為

家長要鼓勵孩子從細小的進步開始,這也許會花費很長時間,但千萬不要放棄孩子的成長,忽視他們的能力。

三個積極管教法

☞ 方法一:多交流

1,以「我」字開頭表達自己的期望、感受、要求,甚至是反對。

如「當我看到我的包包被當做畫板,我很生氣!」

2,教孩子怎樣彌補過失。

如:畫過的寶寶擦拭後,打點油。

3,給孩子選擇的餘地。

如:明天早上想吃稀飯還是餛飩啊?

4,跟孩子一起商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二人達成一致意見。

5,用美德語言修正孩子的行為。

6,正面告訴孩子應該做的事,而不是不該做什麼。

如:要說「尊老愛幼」,不說「別欺負孩子」。

7,使用代替法。

如:這個花瓶容易碎,來!這裡有個更有趣的玩具。

方法二:讓孩子經歷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

1,自然後果

主要指孩子本身的行為產生的自然後果,而不是父母強加的。

如,不吃飯就會挨餓,鞋子小了,腳就不舒服。

2,邏輯後果

該後果往往與寶寶某種特定行為有關,有人為因果關係。

如:因為早上賴床,所以上幼兒園遲到了,所以明天要早起。

父母只有讓孩子切身經歷這兩種後果,他們才能意識到哪些行為需要改善。

當然,當孩子承受這兩種後果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幸災樂禍或不斷的指責。

只有友善和藹的語氣,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積極改正的機會。

方法三:給予正確疏導

對於意志力強、容易產生權利鬥爭的孩子,應把他們不良的腥味陰道好的渠道上來,避免直接對抗和糾正。

換一個角度看,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如:倔強的孩子也許是因為有恆心,希望在堅持自己夢想的時候,也要這樣。

其實,那些打罵孩子的父母,

也並不是不愛孩子,他們只是不懂教育。

箱媽/叨叨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微信號:育兒百寶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犯了錯,到底該不該打罵?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孩子犯錯了,到底該不該懲罰?

原創 2017-04-10 趙昱鯤 愛貝睿學堂孩子挑食,你夾了一筷子青菜放到他碗裡,他直接挑出來扔地上了;孩子跟你下棋,輸了就大發脾氣,把棋盤掀地上了還動手打你。有時真是犯愁,懲罰孩子覺得還小,...

怎麼懲罰孩子才能無害有益?

女報記者 范開雲最近,家有3歲孩子的劉女士被孩子氣得不行,數次想把熊孩子揍一頓,但是想想朋友的勸告又生生把火氣壓了下去。「我聽說,孩子越打越不聽話。」「打孩子對孩子傷害特別大。」但是老公和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