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在家庭教育中的慎用原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czxue 發布於 53分鐘前
  • 分類:父母必讀
  • 閱讀(10)
  • 評論(0)

文字內容轉載自韓國成家庭教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成長學配圖。

我一直在家庭教育中強調,每個孩子都是在不斷犯錯誤的過程中逐漸成長,如果你不允許孩子犯錯誤,那意味著你人為阻斷孩子在錯誤中汲取成長的經驗。

因為孩子是在犯錯誤的過程中,通過父母的教育和引導,會讓孩子認識到錯在哪?如何正確做事?如何做一個好孩子? 如果父母不允許孩子犯錯誤,必然會在孩子做錯事的情況下,不分原由地懲罰孩子。

很多時候,當認真去分析部分父母的懲罰時機、措施和方式時,會發現他們大都在用錯誤的懲罰措施和方法來面對孩子。

那麼如何慎用懲罰原則呢?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僅供父母們參考。

原則一: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誤,但要認真思考孩子為什麼會做錯。

相對於孩子來說,由於年齡段不同,認知理解能力不同,判斷力和自控力也各有不同。

在做事的時候,很難去先三思,而後行。

不光是孩子,甚至連很多父母都做不到這點,又何必要強迫孩子必須要正確做事呢。

我舉幾個例子:

例一:一個四歲的男孩兒,在吃飯時,把飯掉到了桌上,這時媽媽就訓斥孩子:「你長著嘴是幹什麼的?為什麼偏要把飯掉在桌上呢?」再看這個孩子,剛才還帶著不錯的心情在吃飯,由於媽媽的一句話,馬上就讓孩子情緒大變,委屈地哭泣起來。

例二:一個五歲的女孩兒,在樓下和小朋友玩耍,別的小朋友都能遵守遊戲規則,但是這個小姑娘卻不願意受別人的領導和指揮,於是便不斷破壞遊戲。

漸漸的玩伴兒們都不願意和這個孩子一起玩耍了。

看到女兒這樣,媽媽就批評孩子:「你怎麼這麼沒出息?別人為什麼能玩兒到一起,你卻不能?」媽媽的批評讓女兒很委屈,她本身就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小朋友疏遠她,現在又挨了媽媽的批評,孩子不開心地邊哭邊回到自己的臥室關上了門。

例三:一個七歲的男孩兒,每天只要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打開電腦,每次看到孩子用遊戲超時,媽媽非常生氣,就指責孩子不講信用,不遵守規則約定。

可是每次孩子像沒有聽到一樣,照樣我行為行素,更讓媽媽上火的是,儘管孩子用遊戲超時已經很多,但是關了電腦讓他去寫作業時,孩子反而磨蹭拖拉,把作業寫的一塌糊塗。

像上述幾個例子,錯在誰呢?我想理性的家長肯定會找到答案。

我來分析一下。

例一中,媽媽並沒有教給孩子如何不掉飯的方法,本來很簡單,讓孩子把碗離自己身體近一些,胸部靠近餐桌邊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同時如果事後做一下節約糧食的教育和引導,孩子會很輕鬆改正小問題。

例二中,媽媽並不清楚,孩子問題根源在大人身上,如果細觀察這個家庭中在大人,肯定會有在家裡表現非常強勢的人。

這種強勢作風,很容易讓孩子模仿,在她與小夥伴的玩耍中體現出來。

同時媽媽還要引導孩子,一個習慣於遵守規則的人,才會有資格去輪流做組織和指揮者,否則,你處處破壞規則,別人怎麼會和你共同遵守規則,並開心地玩耍呢?

例三中,錯仍在父母身上,既然制定了電腦使用規則,那麼就必須要做好規則的監督人,完全可以提前五分鐘提醒孩子,你就要到時了,到時間後,你自己關電腦,還是媽媽幫你關呢?如果孩子一次從超時中獲得了經驗,以後就會置大人的提醒於不顧。

時間長了,孩子反而會認為自己做的很有理,而父母的干預反而會讓孩子情緒非常煩躁。

原則二:懲罰措施要與孩子提前做約定,不能在孩子犯錯之後,任意為之。

現在很多父母,最愛幹的事,就是當孩子做錯了事之後,就直接批評孩子,或者指責打罵孩子。

請父母們想想,對於孩子來說,有時做事是出於下意識習慣,並不會把事情考慮的那麼周全,這就難免出現只管做,不顧後果的現象。

甚至有時受同伴的影響,也會不自覺被帶動著犯錯誤。

如果這些因素父母們都不考慮,你就直接針對後果,而不想著事前帶有預防性的引導,肯定無法起到讓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作用。

我舉幾個例子:

例一:一個三歲的男孩兒,每天只要在家裡,都會央求大人看動畫片,每次看動畫片,孩子都久久不願意離開電視前。

幾乎每次都是媽媽強行關閉電視,或者把孩子帶離電視前。

可電視關後,孩子都會無一例外地哭鬧。

有時氣的媽媽會打孩子屁股。

例二:一個五歲的女孩兒,每次在大人說話時,都愛插嘴,常常讓大人感覺到很心煩。

煩之後,就會訓斥孩子,大人說話你插什麼嘴,上一邊呆著去。

再看孩子,非常生氣,有時甚至哭著玩兒去了。

例三:一個八歲的男孩兒,每天到樓下玩耍時,爸爸都要和孩子約定回家的時間,但每次孩子都會超時,有時甚至很晚才回家。

面對這種情況,這位爸爸非常生氣,常常在孩子晚回來時,打孩子一頓,可是打根本不起作用,孩子照樣超時不誤。

例一中,這位媽媽根本沒有與孩子約定一次看動畫片的時間,孩子自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自覺地關掉電視,或者離開電視前。

但如果媽媽事前與孩子做好約定,我們今天看動畫片,只看一集(一個),快到結束時,媽媽會提醒你,如果你到了時間能自覺去關掉電視,你就是最出色的好孩子。

或者媽媽和你比賽,看誰能關掉電視,怎麼樣?這樣的約定,既讓孩子有條件選擇,同時又給灌輸了好孩子的思想,逐漸會讓孩子養成遵守看動畫片的約定。

如果孩子一次超時,可以事後引導孩子,好孩子是不會隨意破壞約定的,如果你下一次仍要這樣做,媽媽會拒絕你下一次看動畫片的,因為媽媽不能培養你壞習慣。

例二中,這位媽媽批評孩子亂插嘴的現象,完全是錯誤的。

因為她平時根本沒有教育和引導孩子如何禮貌與人溝通,孩子在有話想說時,就會沒有耐心等待,等待別人說完了再加入交流。

正確的做法,在大人說話時,如果孩子插嘴了,可以停下來,問孩子,寶貝,你有話要說是嗎?好,你先說,你說完後,我們再說。

等孩子說完後,打發孩子離開,再繼續交流就可以了。

但事後,要引導孩子,一個好孩子在別人說話時,一定不要亂插嘴,因為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好孩子絕不會這樣做的。

如果你經常這樣,人家會想,這個小朋友真的非常沒有禮貌,你願意讓別人把你當成沒禮貌的孩子對待嗎?

例三中,這位爸爸非旦沒有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反而會用打的方式強化孩子繼續超時的壞習慣。

因為對於孩子來講,我超時了,大不了挨一頓打,沒什麼大不了的。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這個爸爸經常用打來代替教育,根本沒有讓孩子認識到遵守時間約定是好孩子所為,更沒有引導孩子在超時後認識到錯誤,自然無法讓孩子在內心深處產生內疚之感。

在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過程中,孩子如何做不到,不應該否定孩子,而是要教育和引導孩子力爭下一次做的更好,哪怕少超時幾分鐘,也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呢。

這樣的話,就會讓孩子獲得信心,去挑戰自己,提高自覺和自控能力。

原則三:懲罰要採取漸進性原則,不能寄希望一次教育就讓孩子以後不犯同樣的錯。

對於孩子而言,第一次犯錯,可能是無意識的,因為孩子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還不強。

有時甚至不知道自己做的事對還是錯,如果遇到類似的現象,就必須要在孩子犯錯以後,告訴孩子,人都有犯錯的時候,犯錯要吸取教訓,但要有一個事不過三的原則,否則你總明知故犯,就不是好孩子了。

孩子第一次犯錯後,父母要幫助孩子分析錯在哪,正確做事的步驟和方法是什麼,要給孩子做演示,同時讓孩子按著正確的方法去練習,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掌握正確做事的方法。

第一次糾錯後,父母要告知孩子,你自控能力還有限,不可能下一次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你第二次繼續犯,爸爸和媽媽會允許你犯的,但是要在事後和你做懲罰約定,否則,你不知道犯錯是要承擔後果的。

當第二次孩子犯錯後,就要認真和孩子做懲罰的條款擬定了,只要擬定了約定措施,孩子第三次犯錯後,就要實施懲罰了。

這裡要注意一點,懲罰前應該讓孩子陳述共同擬定的內容,讓孩子選擇受懲罰的方式,不能在孩子不明就理的情況下就由父母單方面實施,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在接受懲罰時不服氣。

這條原則,由於講的很詳細了,用不著再舉例子,希望父母們多一些耐心,只要你掌握了這個漸進性原則,並在孩子第一犯錯時,保持良好的心態,相信你能把情緒掌控的很好,否則,你在孩子第一次犯錯後,就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去懲罰孩子,這種漸進性原則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

原則四:體罰要慎重考慮,建議在事關品質道德方面應用。

經常看到一些父母在使用懲罰原則時,不加以區別地對待孩子,這是很不理性的。

對於孩子們而言,犯錯行為可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是行為習慣方面的錯誤,第二類是品質道德的行為錯誤。

這兩類錯誤是有嚴格意義區別的,行為習慣,可以採取漸進性懲罰來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學會正確做事,不斷提高自控能力。

但是品質道德的錯誤,則關係到孩子將來認知能力和正確待人處事的能力養成。

比如一個孩子經常罵人,不分老幼尊長,比如一個孩子經常破壞公共設施,比如一個孩子經常拿東西發泄情緒等,這些都是事關品質道德問題,如果第一次發現後,不適當給予體罰,會讓孩子無法產生內疚感,甚至是畏懼之感,很容易屢次犯同樣的錯。

對於體罰方式,父母要考慮到幾點:一是實施的場合,儘可能不當眾去懲罰孩子,而是要採取私下場合。

這樣做是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否則,當眾體罰孩子會激起孩子的反抗,非旦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甚至可能會強化孩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二是要注意體罰前的引導,父母可以先陳述孩子所做事的過程,讓孩子清楚自己到底做了什麼。

陳述完後,要讓孩子確認,孩子一經確認就意味著認可了自己的行為。

三是要嚴肅地告訴孩子,你這樣的行為已經事關品質道德問題了,必須要接受懲罰,我們以前約定過,比如板子打手心,打屁股,面對牆壁去罰站,飢餓懲罰(少吃一頓飯,飯後沒有零食),寫檢查,取消本周看動畫片或者使用電腦遊戲的權利等等。

四是要體罰之後要做繼續引導,讓孩子談談自己受體罰時的感受,通過體罰是否認識到了錯誤,爸爸和媽媽這樣做,是否是對你好,想把你培養成一個好孩子?你否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果下次還犯,應該怎樣從重處罰?

體罰的意義在於讓孩子把一次錯誤當成警戒線,或者高壓線,下一次絕不敢隨意而為,如果達到這個目的,體罰的教育意義就實現了。

但是請父母一定要理性,不能把體罰當成家常更飯,更不能忽略培養孩子爭做好孩子的意識。

否則,你的教育將會適得其反。

原則五:懲罰與鼓勵要做好協調統一,不能罰而不鼓勵。

每一次懲罰,如果孩子做到心甘情願接受,這才能表明孩子對懲罰的措施和方法從心裡是接受的,或者說是認可的。

但是懲罰之後,必須要及時鼓勵孩子去挑戰自我,把這次錯誤當成下一次努力的動力,只要你能從錯誤中獲得成長的經驗,你就是非常出色的好孩子,你會讓爸爸和媽媽為你自豪。

經常看到一些父母在懲罰完孩子後,便不再提及此事,如果你這樣做,也不能鞏固和強化孩子認識錯誤的意識。

所以,請理性的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犯錯後的懲罰,做一個完整的教育和引導,既要讓孩子知道錯在哪,又要讓孩子坦然接受懲罰措施,同時還要讓孩子在接受懲罰之後得到改正錯誤的鼓勵,給孩子提出新的目標和希望,讓孩子帶著動力去不斷產生上進心。

有一位父親,曾經這樣告訴孩子:「親愛的寶貝,一個人在一生中會經常犯錯誤,聰明和有上進心的人,會把每次吸取錯誤的教訓,把教訓當成進步的動力。

而懶惰和不思進取的人,只會把懲罰當成一個句號,受到懲罰之後,從此再不會想這件事了。

但如果你能經常回頭總結一下自己犯的錯誤,經常警示自己,你就會發現犯錯的機會越來越小,你的缺點也會越來越少,那樣的話,你的優點就會越積累越多,你就會越來越出色。

相信這位父親的話,會給我們眾多父母一個有益的啟示,你只有認真去總結,去思考,才能把類似有哲理的話呈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不斷得到鼓勵,甚至是激勵,讓孩子不斷產生上進的動力,最終成為一個出色的,有著很強自尊心的好孩子。

關注孩子成長就上成長學:http://www.czxue.comQQ交流群:445361887

為孩子未來加分關注成長學微信公眾號:iczxue

上一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麼懲罰孩子才能無害有益?

女報記者 范開雲最近,家有3歲孩子的劉女士被孩子氣得不行,數次想把熊孩子揍一頓,但是想想朋友的勸告又生生把火氣壓了下去。「我聽說,孩子越打越不聽話。」「打孩子對孩子傷害特別大。」但是老公和父母的...

允許犯錯,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

很多父母對孩子異常嚴厲,容不得孩子犯一丁點錯誤,每當發現孩子哪些地方做得不對,甚至不夠好,就嚴厲斥責孩子。也許你覺得,這樣做會讓孩子「長點記性」;可你不知道的是,長此以往,孩子不但容易缺乏自信,...

孩子犯錯,父母如何懲罰是一種藝術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家長在孩子犯錯時需要聽孩子自己的說法,而不是知曉犯錯就立即氣急敗壞的上來對孩子罵上幾句,甚至拳打腳踢。」教育從來都是「潤物細無聲」的活兒,粗暴往往是無計可施的下策。「...

辣媽微學院·152期丨如何懲罰孩子更有意義

❤ 微課精華在心理學上的定義:懲罰是減少事件發生的機率,增加一個厭惡刺激或減少一個喜歡刺激,目的是為了事件發生機率降低。 比如:嚴厲批評使逃課行為降低,沒收小說降低課堂看課外書習慣。每個孩子的成...

不要拿昨天的錯誤懲罰今天的孩子

大家肯定經歷過一些場景:1、爸爸:知不知道哪裡錯了?我:不知道啊。爸爸:竟然還沒認識到錯誤,啪啪啪。2、爸爸:知不知道哪裡錯了?我:知道了。爸爸:知道了你還犯錯。啪啪啪。3、爸爸:知不知道哪裡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