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讓時間慢下來,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慢些成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成長悄無聲息,孩子不會永遠都是孩子。

成長也是緩慢的,不依照年份進行,沒有任何刻度能衡量,需用耐心相迎。

無論如何,都得珍重這一個個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有所作為的日子。

一、接納並看清孩子還沒長大的事實,能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成長

孩子的世界與我們不同,他們的變化更像是一場場接連不斷的不辭而別。

仿佛已經暗下決心很久,私底下做了無數功課,等到一個令人猝不及防的日子,讓你感慨他們怎麼一下就成了大人,再也回不到曾經,一下就要走進人潮,成為能被家人依靠的人。

而在抵達上述的那些成長節點之前,每一個孩子並沒有為自己的成長列下必然要進行的規程。

他們依然用最質樸的目光去接納每一個信息,眼神,要求。

他們也許進步飛快,也許依然會在同一個地方不停犯錯……可這是兒童成長必然要經歷或需要被理解的過程。

勒龐曾說:唯有認可或接受孩子還沒有長大的事實,並將他們單純和暫時的幼稚視為珍貴的寶藏,才有機會去領會愛的教育,給予孩子最好的成長氛圍。

我們曾說過需要藉助「共情」去和孩子溝通,幫助他解決問題,這也是被育兒專家認可的最合適家長面對孩子所展現的態度之一。

因為從自身的角度,無外界強加意識的干擾以及經驗建議的矯正去看問題的過程,能幫助孩子具備循序漸進和階段成長中累積的基礎,能夠更獨立,清晰地去面對和解決。

中國自古對拔苗助長便持不認可的態度,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我們既希望他懂事,也更希望他能有一個孩童般天真的樣子。

這是他們人生的一個重要的部分,一段攢蓄美好記憶的時光,教育便能如溪流和清風一樣,去將孩子輕盈且陽光的心靈托起。

二、對孩子的依賴表示欣慰,也是在引領他們做一個值得被依賴的人

作家林盛賢曾寫過她祖母常念的一句話:小人要仰仗著大人,等大了才會回頭來愛老人家。

有過長期育兒教學經驗的朋友去解讀這句話,認為可以將它理解成:依賴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你要成全這種天性,不可因期待著讓他長大就刻意犧牲掉它。

被珍視的孩子也更容易吸取愛的養分,最終都會變成親情在他們眼中的分量。

到了該盡責的年歲,便會主動照顧家中的老人,這是因為他們能感覺得到老去的人也需要他們,依賴他們。

這也許就是孩子成長階段的意外收穫,他們還沒有長大,但已經在為成長不自知地做著準備。

父母們當然能有機會發掘這種可貴的真相,前提是對於孩子們的依賴,我們要抱以更合適的反饋。

當孩子要與你探討一個他不熟悉的問題時,當孩子需要你幫忙完成一項任務時,當孩子因為膽怯或不夠自信,無法單獨朝一件事情邁進時……這些都是他們正在試圖依賴大人的時刻,也是幼年與老年都具備的特性。

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走到孩子的位置,借同樣的問題,向下一代表示依賴。

趁孩子還沒有長大,趁他們現在還在儲蓄未來會施展到整個人生的善意,去接納他們的依賴和渺小。

即便是幼稚的,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可對於他們來說,那一定只是一份質樸的祈願。

願他們愛著的父母就在身邊,當你從如今走向老年,便會發現原來孩子對你的愛可以這麼長遠。

三、請體諒這些不停犯錯的小傢伙,那都是成長的契機

兒童心理輔導專家甄露說過:從犯錯到認識總結,再到反思,並承擔自己所能承擔的代價,最後更清楚自己能力不及的區域。

這是一個需要家長帶著孩子來歷經的過程,這便是能令孩子所犯的錯誤變得有意義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對於孩子來說,對待錯誤和過失的態度影響著他日後每一個階段的成長。

「孩子隨時可能犯錯,我們是否在用正確的態度去接納這個事實?」這是擁有教齡十二年的小學老師孫華華寫在自己教學日記上的話。

她要求自己不以一個孩子曾經的行為和給人的印象去評斷這個孩子此時此刻的行為。

「成年人的許多人生經驗其實並不適合用在孩子們身上。

」孫華華曾經無數次用「探案」式的方法來處理孩子們犯下的錯誤。

當時的她將緣由看得很重,自始至終犯錯的結果必然都是懲罰。

可後來她發現這並沒有使自己把正確的思維傳遞給孩子,反而孩子們只是單純地認清了這個流程。

他們因為膽怯於是不敢犯錯,也並沒有在其他方面表現出自己的成長,這說明早期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

經過反思,孫老師逐漸醒悟:要從孩子那得到最真實和由衷的心聲,這才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於是必須要對孩子表達適當的認可和理解,理解他們這個年齡許多錯誤並非有意為之,而是對規則的知悉能力弱,還有成長環境的原因等等。

孩子在這個年齡犯錯,重要的是他們如何通過這次的錯誤了解到外界對其的重視,而非鄙視。

了解到自己還有許多優點,而非全是缺點。

最終,讓犯錯的歷史成為寶貴的成長記憶和未來做事的參考。

在他人的鼓勵中建立自信,是能儘快促進自己學習規則,掌握局勢的基礎。

尊重並珍惜孩子尚未長大的時光,在諸多他們不盡人意的表現中,發覺能引導其成長以及深入他們心靈的機會。

寬容和善待孩子幼年時的種種表現,用屬於他們的節奏,讓他們擁有一個完整的,不耽誤成長的美好時光。

希望新的一年,即便你的孩子還沒有長大,你也能與他們一起去感受這輕緩的成長脈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做有愛同時有原則的父母!

作為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不僅要持之以恆的去保護、教育、鼓勵他,同時還要為他的行為規範做出適當的限制。在這個過程中,有些父母可能會缺乏努力和自身的約束,從而導致亂七八糟的情況出現。

最毀孩子的7種媽媽,你中招了嗎?

每天一篇育兒乾貨分享,讓育兒更輕鬆,讓媽媽更幸福每個媽媽都愛孩子,但並不是每個媽媽都會愛孩子。每天太多打著愛都名義的傷害,在媽媽和孩子之間發生。有七種自以為是的愛,其實是在傷害孩子的媽媽,看看你...

保護孩子,不只有人身安全,還有他們的想法

孩子有很多很多的想法,每天問的問題很多,有時候我都回答不上來。我也問過孩子,長大了想做什麼呢,他們倆的想法一天一變,有時候是醫生,有時候是廚師,有時候又是養貓養狗的大師。聽了這些,我們都笑笑,也...

寶寶出生後,我就假裝自己是啞巴

畢業後回了老家工作,一年多後就有了孩子,為人父母以後,才慢慢地體會到了當父母的艱辛,那就是什麼都捨得給孩子投資,恨不得把他的一生都規劃的好好的,然後讓他們快樂無憂的生活。可是這樣的育兒理念真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