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你的孩子進入模仿敏感期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玩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

幼兒1歲半左右,非常喜歡去廚房看大人炒菜、蒸飯、燒開水,喜歡自己打開櫥櫃,拿出勺子、鏟子、油桶、醬油瓶、水壺玩耍。

只要安全,又有大人看著孩子,就儘管讓他看,讓他玩兒。

而老人家會覺得應該要讓孩子懂得規矩,要讓小孩明白這些是廚房用具,不能用來玩。

很多老人並不知道「模仿」是0~3歲期間很重要的智力發展過程。

模仿是兒童對自己身體行為上的一種確認

就好像兒童可以停在一種系列的動作中,然後將此動作重複出來,最終形成自己的能力。

由於它是身體的,因此是動作的模仿。

這也是剛開始的模式,發展到後來,當然是對更抽象的事物的模仿。

比如,語言的模仿、個人氣質特質的模仿、風格的模仿……

對於兒童來說,如果他看到某一行為自己無法確定而不能完成時,就不會模仿,而會苦惱和焦慮。

或是兒童根本沒有發現這個行為的時候,也不能模仿。

兩歲左右最明顯。

當孩子的年齡成長到2歲時

孩子不但模仿各種行為,而且開始模仿社會性行為,並且可以把行為協調起來,系列模仿。

兒童選擇性的模仿,基本集中在對父母行為的模仿上。

所以父母炒菜,他也炒菜;父母掃地,他也掃地。

與此同時,我們會發現孩子還會經常性地重複父母的語言、表情,重複父母的某些特定行為。

孩子通過模仿形成自我

兒童要透過這一種過程由一個簡單的生命狀態過渡到一個更高的狀態中,也是兒童從內在世界走向外部世界最早期的實踐過程,這個過程大約會持續半年時間。

表面上看這一階段的孩子似乎沒有自我,但我們要知道的是,孩子必須通過這一階段才能形成自我。

蒙氏啟蒙

藉助蒙台梭利專業教具的操作,使寶寶認知形狀、大小、粗細、色彩、光滑粗糙、軟硬、冷熱、聽覺、味覺、嗅覺、空間方位感、邏輯思維等基本經驗與知識。

創意課

引導孩子在玩中觀察,發現,喚起孩子的感受,最後通過作品表達出來,由此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孩子當下的繪畫感受、興趣點和關注點,及在塗抹,描繪體驗過程中的快感。

妙事多音樂

妙事多音樂是世界先進的開發寶寶音樂能力的課程。

在嬰幼兒腦神經成長最快速的時期,給予幼兒對音調和節奏吸收的敏感性訓練,培養寶寶對音樂的欣賞能力。

陶泥課

陶泥課是通過揉、捏、搓等動作提高兒童的動手能力,培養觀察力、創造力及想像力。

培養孩子的小手精細動作的發展,及左右手的協調能力,提高大腦對手的控制以及手、眼、腦的協調能力,課程以「啟發式」教學為主,發展兒童的認知能力及觀察能力,讓孩子認識日常生活中物體的形狀,綜合圖形及色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學堂:孩子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在應試教育壓力下,家長總是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精力、金錢對孩子進行教育投資,結果卻經常達不到預期效果,反而導致孩子厭學、學習獨立性差、任性自私等。為了給孩子選擇正確、合適的情商教育,專家提醒家長警...

為什麼不給孩子模仿?

模仿的敏感期文丨 孫瑞雪一位媽媽說:「我兒子現在1歲4個月,非常喜歡去廚房看大人炒菜、蒸飯、燒開水,喜歡自己打開櫥櫃,拿出勺子、鏟子、油桶、醬油瓶、水壺玩耍。我個人認為只要安全,又有大人看著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