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事情,你不干預他反而做得更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小閒肉好文推薦
周末的早晨,我迷迷糊糊發現孩子已經起床了。
他自己拿了一瓶酸奶喝,然後在客廳里玩玩具,後來奶灑在了地上,他自己找來拖把把地拖乾淨了。
我不管他,他自己做的竟然這麼好!
像這樣的事情,你肯定會感同身受:孩子的事情,你不干預他反而做得更好。
小時候能靠自己做很多事,大了反而不會了
孩子從生下來第一天起,就有了他自己的事情—吃奶。
把新生兒放在母親的胸口,即使他眼睛還沒睜開,他就已經會張著嘴到處找奶了。
他自己的事情他做得很好,從初生那天起就是這樣。
只是我們似乎沒有意識到。
隨著孩子長大,他自己能做的事情會越來越多。
1個月的時候讓他趴在地板上,他能自己抬起頭來;5個月的時候,他能自己翻身;10個月的時候他能麻利的爬;12個月的時候他能扶著沙發走兩步;15個月的時候他就能開始自己走路了。
也許你發現了,這些事情都主要是靠孩子自己主動努力去完成的,而不是靠你,你只是一個協助者,甚至旁觀者。
但是隨著孩子長大,我們卻忘記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我們習慣了要給孩子把雞蛋剝好,習慣了給他餵飯,習慣了幫他收拾玩具,習慣了幫他脫褲子尿尿,習慣了要幫他洗手,習慣了他只粘著你玩。
但是卻忘記了這些是他自己的事情。
孩子長大了,卻漸漸的這也不會那也不會了。
甚至連交朋友都不會了。
不要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放手讓他自己做
如果你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孩子是喜歡模仿、喜歡成長的。
他想剝雞蛋、他想自己洗手,為什麼不呢?當他想要做自己的事的時候,說明他已經默默的跟著你學了很多遍了。
放手讓他去做,他做的一定會比你想像的好。
也許你會擔心,雞蛋殼丟一地,水弄濕袖子,飯撒一桌怎麼辦?其實這是必然的,隨著他技巧嫻熟,以後就不會了。
同時定好規矩,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洗手前要先把袖子擼起來,吃飯的時候每一勺輕輕地舀起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大人要做的是吸引孩子模仿、引導孩子如何做,而不是替孩子做。
除了生活,興趣培養也是這樣。
就拿畫畫來說,孩子學畫畫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他畫出一直多漂亮的鴨子或者蝴蝶,而是要讓他感受繪畫給他帶來的精神享受。
所以我們放手讓孩子用自己的手去繪畫,讓他們用手指頭蘸著顏料在畫布上塗鴉,然後和他一起發揮想像他畫的是什麼,讚揚他的每一點進步。
然後再慢慢的教他簡筆畫、臨摹、寫生。
相反,如果你每次都在他面前畫出複雜的花鳥魚蟲,而他根本還不會運用線條,手眼腦的能力還不會如此精細的動作。
這樣的干預只會讓他變得灰心和畏畏縮縮,怎麼可能還對繪畫有興趣,更別談享受了。
孩子的社交,你不必懂,更不要過多干預
孩子交朋友的時候,我們更不能干預。
你會發現,有些家長看到自己孩子受了一點點「欺負」,就要上前把自己的孩子拉回來抱在懷裡,甚至讓孩子不要再和「欺負人」的小朋友玩了。
殊不知,這已經把孩子社交的大門提前關閉了。
如果你放手讓孩子們在一起玩,孩子們很容易就成為好朋友。
即使發生問題,他們也不會來找你求救,因為他們能很好的處理。
過一會兒,他們又成為好兄弟,好朋友了。
他們可以為了一個玩具「扭打」在一起,也可以因為交換分享了彼此的玩具而變成好兄弟。
他們在衝突與和解的過程中,他吸取了經驗教訓,慢慢就會知道什麼樣的方式容易交到朋友,什麼樣的方式會得不到小朋友的愛。
這是幼兒成長的必經之路,如果這種經驗是他自己通過實踐得出來的,比你教給他要有用得多。
幼兒社交只是成人社交的雛形。
我們需要給孩子一個屬於他們的社交世界,不要把成人的是非觀帶進去。
互相推搡並不是那麼嚇人的事情,下一秒孩子就站起來繼續玩了。
但你一旦介入,孩子就知道「我受委屈了,我媽媽會幫我!」,以後他一遇到什麼事情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怎麼去解決,而是告訴媽媽,讓媽媽撐腰。
一個永遠在媽媽庇護下的孩子,大概很難懂得寬容與忍讓,也很難養成友好與善良品行。
不干預不代表什麼都不做
曾經看過2015年的一份高考狀元的調查,其中有一項很吸引我。
86.21%的高考狀元表示父母幾乎不會幹預自己的學習,選擇經常的為零。
另外超過50%的狀元表示平日與父母溝通順暢,93.1%的孩子表示父母的教育都偏向於鼓勵和讚美。
顯而易見良好的溝通環境、偏鼓勵的教育方式以及不干預的「放養」政策會讓孩子成長的更好。
並且這樣的教育模式肯定是從小就養成的。
當然,相信這些狀元的家長都是信任自己的孩子,同時也很關注自己的孩子的。
我們要把不干預和什麼都不做區分開。
我們需要給孩子一個自主獨立成長的空間,在這個空間範圍內孩子是自由自在的。
但這個空間外的世界,不允許孩子去觸碰。
這就叫規矩。
我們制定規則,一開始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比如插線板或者尖銳利器以及其他危險物品是絕對不允許觸摸的,同時我們規定一個孩子可以自由活動玩鬧的範圍,比如客廳,比如兒童房,在裡面放上他們的玩具、繪本,他們可以很安全的玩耍。
後來我們制定規則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積極的學習方向。
比如每天只能看一集動畫片,但是這一集動畫片孩子什麼時候看,大人就不用干預了;比如給孩子一個畫布,或者本子,畫畫只能在這裡面畫,但是畫什麼,怎麼畫,不干預;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可以攻擊要害,其他的不干預等等。
我們提倡不干預孩子,不是說由著他無法無天、或者陷入危險。
就像國家需要制定法律規範每個公民的行為界限一樣,孩子也需要,但是在這個界限以內,孩子不應該受到過多干預。
如果他觸碰界限,就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而對於孩子這種懲罰也需要是有積極教育意義的。
比如孩子忍不住多看了一集動畫片,那第二天就取消看動畫片的資格,這樣懲罰了幾次,他就會適應並且接受這個規則了。
家長要做的就是堅定守護這個規則,不要讓孩子覺得這個規則撒撒嬌、哭哭鬧鬧耍耍賴就可以破了。
制定好規則,我們還需要關注孩子的言行和發展。
對孩子的進步要不吝讚美,對孩子的過失要悉心教育。
比如孩子知道要把玩具分類整理的時候我們要表揚他,當他開始對家裡的小動物小植物表示關心的時候要讚美他,即使常常不在孩子身邊,也應該常常通話或者視頻告訴孩子你很關注他,很想念他。
聰明智慧的父母都懂得「不干預」是更好的教育方式,也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心血。
但最終我們能成為孩子眼中豁達明理的的父母,而我們的孩子也能養成獨立、自信、友愛善良的性格。
——寶媽專屬的閒置交易平台——
從懷孕開始,大多數父母就開始為孩子購置各種衣物、玩具、書籍等物品,而隨著孩子的成長,許多物品也會逐漸被閒置,如何處理它們便成了家長們的一大煩惱。
特別在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進入了「二孩時代」,這個問題體現的越來越明顯,如何解決寶媽們的煩惱,就讓「小閒肉」來幫你。
小閒肉官方Q群:534195551
官方微信公眾號:小閒肉
孩子成長九個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
隨著孩子的成長,相信許多爸爸媽媽們也遇到了很多教育相關的問題,比如不分享,見人不搭理,打人,和父母對著幹等等,這些都是青少年成長發育的必經之路,也是父母們非常關心的問題,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希望...
家有5歲萌娃 當爸爸的該咋樣
「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不好管!」這句話是我聽孩子父母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孩子還是孩子,他們不懂事是正常的,如果我們做父母的做任其發展,等孩子大了,也就真的鞭長莫及了。今天我就說說5歲孩子的管理問題。
從《爸爸去哪兒4》看給孩子「立規矩」有多重要!
關注泡泡媽每天一個好故事+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文 |張文質芒果台的《爸爸去哪兒》已經播到第4季了,嘉賓和萌娃一直都在變,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有一項活動是從第一季到第四季嚴格執行的。那就是——交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