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爸爸去哪兒4》看給孩子「立規矩」有多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關注泡泡媽
每天一個好故事+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文 |張文質
芒果台的《爸爸去哪兒》已經播到第4季了,嘉賓和萌娃一直都在變,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有一項活動是從第一季到第四季嚴格執行的。
那就是——交玩具。
從第一季村長提出交玩具的時候孩子們一臉懵,內心是拒絕的,kimi甚至還一度因為交玩具而哭出來,到第四季以風一樣的速度把手中的玩具交上去。
金句小天王阿拉蕾連自己的「瓊子」(裙子)都上交了,乖得不要不要的!
「交玩具」的規矩在《爸爸去哪兒》中儼然已經變成一種習慣。
其實這正是一種與孩子定契約的形式,在這個節目中,只有全身心的參與,而不是在玩具與活動間三心二意。
唯有以正當的方式與孩子定好規矩,才能避免讓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小問題變成大麻煩。
一、家長制定規矩要明確行為準則
一個5歲的孩子要到她家馬路對面的一個草地上玩,孩子先是要求帶上玩具皇冠,又要求帶上一個斗篷,爸爸媽媽都同意了,最後孩子還要帶上一個巨大的帳篷。
這讓媽媽忍無可忍:「不行,怎麼能帶這麼多東西呢?」孩子很生氣,衝到房間裡拿出一個玩具槍要打媽媽。
爸爸看到了,堅決跟太太站在一邊,斥責孩子道:「你敢打一個試試!」孩子想了一會兒,把玩具槍放了下來。
那個爸爸後來反思,「我跟我太太站在同一戰線對不對?」別人告訴他你跟你太太站在一起是對的,但是你前面的教育方法卻錯了。
對孩子的前兩個要求,家長都同意了,而當孩子第三個要求有些荒唐的時候,父母就徹底崩潰了,好爸爸就變成了壞爸爸,好媽媽也變成了恐怖媽媽,如果父母經常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很容易用類似的方式對待別人,對待自己的情緒。
比如孩子以後在做事情的時候,如果孩子第一點能做到,第二點也能做到,結果第三點做不到的時候,對孩子來說,前面的兩種幸福感全都消失了——我太沒出息,最後這個我都完不成。
所以,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那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無理要求或者不聽話呢?比方說,孩子特別吵鬧,說他好幾次也不聽,怎麼辦呢?這時父母就可以用一種「積極的消極」來處理。
這種消極不是指通常意義上的消極,而是父母的有意為之:你吵,我就不理你,就讓你在那邊吵;你哭,我不理你,你累了就會自己找台階下。
其實這就是給了孩子自我調節的空間,讓他自己尋找處理問題的對策。
但有些情況,父母採用消極對待卻並不合適了,而是需要父母為孩子確立明確的行為準則,告訴他應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有些事情,哪怕孩子很不願意,甚至十分抗拒,只要它是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的,那父母也要堅決讓他做。
從孩子的天性來講,他們當然希望自己能生活在一個被保護的、安全的世界裡。
但如果父母過於保護孩子,也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所有的成長都是學習的結果。
孩子需要付出,需要努力,甚至需要不斷掙扎著突破自我才能完成個體的成長。
不去付出、去擔當一些責任,人的成長就無從談起。
而從某種程度上說,孩子對付出是有畏懼感的。
在人的天性中本就包含著消極與被動的東西。
這樣的消極、被動,如果你不去幫助孩子改變它,那孩子很可能就會一直處於退縮的狀態,甚至越長越小,父母也越來越無力改變了。
二、規則的制定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和發展特點
幾乎所有的孩子,在上幼兒園或上小學的第一天,都會哭哭啼啼的。
為什麼呢?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對自己成長的恐懼。
這是一種正常的狀態。
但是父母如果把這種正常當成非正常,並用一種過於誇張的方式去保護孩子的話,孩子很可能就再也不願意上學了。
曾經有一個孩子的媽媽說,孩子上學的第一天哭得特別厲害,爺爺看了特別心疼,就說,那就讓他在家裡再休息幾天,等他不哭了再去。
結果沒想到第二次去時孩子哭得更厲害了,於是又帶回來了。
第三次想帶孩子去的時候,根本就帶不出家門了。
現在孩子整天待在家裡,只要一聽說要上幼兒園就哭得死去活來。
實際上,孩子正是在父母家人的這種錯誤的引導之下,從本來正常的某種畏懼緊張,變成了一種病態的反應。
這個媽媽後來問,你有什麼辦法,能夠讓我的孩子上學呢?答案是作為父母,有時候要幫助孩子成長,你必須要能夠狠得下心來,這個狠得下心來,對孩子沒有任何的傷害。
痛苦只是一時的,但這些痛苦,卻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經歷的過程。
孩子的成長,可以分為不同的階段。
●在兩歲之前,父母要全方位地呵護他,滿足他的身心需求。
●但是當孩子長到兩歲左右時,就開始進入了第一個叛逆期,他就會提出一些非常無理的要求。
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改變跟孩子相處的方式,不能一味滿足孩子。
父母要把對孩子的引導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上。
我們經常說,教育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這個良好的習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並不是人人都能夠輕易形成的。
這個習慣就是父母所要教育孩子的主要的內容。
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溫和而又嚴格。
這裡說的嚴格是指對於原則性問題的態度。
一個兩歲多的孩子,通常會很好動很淘氣,有時候會有一些無理的要求,但是他並沒有能力辨別這個要求是否是無理的,這個要求是否是危險的。
比如說,有的孩子對電器很好奇,對電器的插座很好奇。
你不讓孩子玩兒,他就會哭鬧不止。
對父母來說,對這一類的原則問題,就不能因為孩子一哭鬧心就軟了。
對於那些孩子絕對不能做的、父母不能滿足的事,父母一定要堅決拒絕。
所謂的形成良好的習慣,其實就是給孩子立規矩,或者說是訂「契約」,與孩子明確約定哪些事堅決不能做。
這並不是一次就能到位的,所以父母需要特別耐心,要一次一次跟孩子講道理。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父母還要學著用不同的方式來教育、引導他。
三、立規矩要潛移默化,一次一次地指導糾正
很多人都經歷過,小時候父母對自己有幾條特別嚴格的要求。
比如吃飯的時候不能發出太響的聲音,不允許筷子在菜裡面攪來攪去,否則會經常被母親批評。
但是等我們長大之後卻發現,母親的這種提醒,讓我們一生受益。
小時候的很多規矩,不知不覺就會影響到你的一生。
台灣有一個學者曾經跟說,為什麼很多大陸同胞意識不到在公共空間不應該大聲喧譁呢?其實這與這些人在童年時期父母沒有嚴格要求他,沒有告訴他一些基本的規則有關,也就是俗話說的沒有「立規矩」。
比如使用不同房間有不同的要求:在你自己的房間,你就有更大的自由度,只要不破壞環境,不傷害自己,你想怎樣都可以;而對於爸爸媽媽的房間,沒有經過爸爸媽媽的允許,你是不能進去玩、翻找東西的,尤其不能帶其他小朋友進去;而客廳則是全家人共同的空間,就需要有客廳的規則,比如在客廳里不能大聲喧譁,如果有客人來了,你就需要有禮貌地跟客人交談。
這位台灣學者說,這些規矩看起來很多、很複雜,但要想「立」住它其實並不困難,只要父母或老師能一次一次幫助孩子,指導孩子,糾正孩子,慢慢地他就養成習慣了。
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說,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學習,在幼兒園就完成了。
比如老師教他只能拿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別人的東西;飯前要洗手;吃飯的時候不要說話,飯後要漱口;要把玩具歸類;回家的時候,不能把別人的玩具帶回家,等等。
這些習慣就塑造了他的品格,成了他自我學習的起點。
到江蘇一所鄉村學校參觀時,看到牆上寫著三條「學會」:一是要學會走路,二是要學會吃飯,三是要學會說話。
這三個「學會」讓人既感慨又欣慰:我們的教育終於意識到要把起點放低了。
把起點放低了,就是讓孩子回到生命最原始最根本的起點,從那裡開始學習。
如果把這些做好了,孩子就會一生受益。
大人給孩子立的這些規矩,都是為了使他更為堅強,更為獨立,更有勇氣去承擔自己的責任。
而無原則的過度的愛,對孩子只是一種傷害。
有些人說獨生子女是教育不好的,其實關鍵在於很多父母對獨生子女會過度溺愛,過度保護,過度代替,這樣一來孩子就很難長好了。
孟子三千年前就說過: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人也是一種動物。
教育的本質,其實是在努力泯滅人類骨子裡面存留下來野蠻天性,把一個軟軟,眯著眼的小動物訓練成一個遵守規矩的人。
這個世界原本沒有天生出來的好孩子。
每個好孩子都是七分的讚美,三分的懲罰,十分守規矩。
作者:張文質。
教育學者,生命化教育的倡導者,長期植根於中小學課堂,與千萬家長保持直接的互動與聯繫。
被譽為「最懂素質教育的專家」!多部作品入選「全國教師教育優秀課程資源」「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
本文來源:《奶蜜鹽》(1月重磅上市)從根子上並且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家庭教育問題!全國118位教育名師聯袂推薦!全面掃除中國家長十大教子迷障,引爆全民對「中國式家教」滴血反思!
好!消!息!
泡泡媽官方直招護膚品代理:好產品+0門檻+高利潤!
利潤比繪本高!預存貨款498元即可成為代理,提貨直接從預存款里扣款。
不想做時,隨時100%退回,無任何後顧之憂。
代理可以提貨放在家裡自己發貨,也可以由泡媽倉庫代發貨,貨款直接從預存款里抵扣,無須再額外花錢。
聯繫泡泡媽助理(微信號:paomakf)
即可了解詳情
教育孩子,父母忌扮「紅白臉」!五大理由告訴你,這樣會害了孩子
今天,我們來談談家庭中的「紅白臉」,相信很多家長對於這個名詞並不陌生。「紅白臉」在家庭教育中,體現出來的往往就是「嚴父慈母」或者「慈父嚴母」,這種「一紅一白」在現代家庭教育中非常普遍。
「熊孩子」拿石頭刮花54輛車 熊孩子到底該如何教育?另學洋人教育
我們中國人不得不讚嘆洋人的教育方式,但有些條件是在中國是允許不了的,但是其教育方法還是可以學學「熊」是孩子的一種天性,作為大人應允許孩子有「熊」的行為,但不能沒有限度。孩子在「熊」時,也在觀察大...
孩子2歲叛逆期,5招教你全搞定!
兩歲左右,是孩子的第一個成長叛逆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小乖乖」也因此變成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具體表現為凡事總喜歡「不」字當頭,比如:「睡覺」、「不覺!」,「吃飯」、...
家長的哪些小毛病,容易慣出熊孩子?
Q:什麼是熊孩子?日常生活中熊孩子是指調皮搗蛋、不聽家長話、亂哭亂鬧,經常讓人哭笑不得的小孩。其實3歲以內不存在家長所謂的熊孩子,這個階段的小孩子正處於用身體探索世界的階段,他們的很多行為動作、...
給孩子立規矩,要把握這些平衡
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懂規矩有禮貌的孩子呢?但是,我們有時也會擺動:給孩子制定什麼樣的規矩,才不會管教過度?哪些要求是恰當的,哪些要求其實是縱容了孩子?我們所需要做的是,用愛和耐心,慢慢找到...
99%家庭忽視的問題,教育,一定要給爸爸留一個位置
有一位名人說過: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教師。父親在家庭中擔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出色地扮演這個角色,需要每一位父親用心思考:陪孩子玩耍、讓孩子明理、懂調解關係、煉堅忍品質...
小孩的事情,你不干預他反而做得更好?
小閒肉好文推薦周末的早晨,我迷迷糊糊發現孩子已經起床了。他自己拿了一瓶酸奶喝,然後在客廳里玩玩具,後來奶灑在了地上,他自己找來拖把把地拖乾淨了。我不管他,他自己做的竟然這麼好!像這樣的事情,你肯...
(史上最全)孩子壞習慣及解決方法,建議家長必須收藏!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家長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薰陶,比如,生活習慣、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