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怎麼辦?比「打回去」更好的方法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打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

順帶著,我們還做了一個小調查,最終的結果是這樣的:

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家長對孩子打人的行為還是蠻頭疼的。

有7%的家長沾沾自喜,小編也表示「能理解」,對家長來說,可能這意味著可以鬆一口氣:孩子能保護和捍衛自己,應該不至於「吃虧」了吧!

可是,孩子和小夥伴之間的打鬧是互相的,有打人的一方,就有被打、被欺負的一方;「勇猛」的攻擊者,說不定某天會遇到實力更為強大的對手!

今天,咱們就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孩子被打、被欺負怎麼辦?

此外,最近成年人對孩子施暴的事件頻發,小編也想和大家共同探討如何應對。

(上海,2歲幼兒被4歲男童推下滑梯,其父怒踹泄憤)

處理衝突是成長的一部分

隨著月齡增大,孩子和同伴(年齡相近或相同的小朋友)的互動與日俱增,他們之間發生口頭爭執、肢體衝突的機率也增大了。

當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推了一把,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你怎麼能欺負我們家孩子呢?」不少家長還擔心孩子「吃虧」、「受委屈」,以後不懂得自我保護。

等等!孩子真的被欺負了嗎?

在上次的文章中,我們探討過嬰幼兒的拍打是一種交流方式,並不是真正意義上攻擊、無禮的行為。

他們相互之間「打」或「推」的行為,大多是運動系統發育不成熟、下手不分輕重導致的。

很多時候,他們只是想善意地打個招呼或抱抱,並不是存心要欺負人。

那我們該怎麼分辨對方的拍打是善意還是惡意呢?

崔醫生建議:留意對方的面部表情是關鍵!如果對方笑得特別開心,跑過來推了孩子一把,那他很可能只是想來打個招呼。

如果表情不太友善,八成兒就是欺負人了。

為什麼孩子「被欺負」後的反應會不一樣?

孩子的先天性格,所處的年齡段、敏感期、家庭環境和氛圍不同,對於被欺負後的反應也不盡相同。

舉例來說:

1歲以前的孩子,處於平行遊戲階段,也就是即使大家聚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互不理睬,這一時期的孩子,哪怕被搶走了玩具,多數也跟沒事兒人似的。

有了物權意識之後,如果被別的孩子搶了玩具,有的孩子會表現得比較暴躁和崩潰,有的孩子則很無助,只會哭著說「不要,不要」……

放心!孩子「被欺負」後的反應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因為,孩子會在衝突中汲取教訓!

通過和同伴在遊戲中產生的衝突,孩子會不斷嘗試和調整自己的行為,最終形成和他人的相處模式。

比如,想要得到某個玩具,一個最初以武力搶奪的孩子,如果發現對方沒有反抗,或者被家長默許,他就會認定這種方式是可行的。

然而,如果他發現,武力搶奪的後果是小朋友都疏遠了他,那麼,在家長的引導下,他可能會嘗試用談判、協商解決問題,比如問對方,「我們能交換玩具嗎?」反覆比較之後,孩子會慢慢認同應該和平解決問題。

沒錯,孩子之間的衝突具有適應意義,它讓孩子有機會學習在不訴諸武力的情況下,協商並實現他們的目標。

只要家長適度且有效干預,鼓勵孩子和睦地解決衝突,就能幫助孩子提高社交技能。

孩子被欺負,家長要怎麼做?

既然我們知道衝突是在所難免的,而且,面對和解決衝突也是孩子不得不上的一課,那麼,家長就需要在給孩子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引導孩子建立平等互惠觀念、合作意識和道德判斷能力。

履行好監護人的職責:

積極(或消極)的同伴關係往往始於家庭教育。

通常,在孩子和同伴玩耍時,父母需要履行好監護人的職責,提前規避一些可能導致衝突的行為,適當監控孩子與同伴的交往,以確保遊戲順利友好地進行,不發生大的衝突。

  • 如果是在家裡玩,多準備一些玩具,防止孩子們爭搶;

  • 儘早教孩子學會基本的社交禮儀,比如要排隊、不爭搶;

  • 不要直接打斷或干預孩子與同伴的交往,確保孩子遵循已習得的社交禮儀;

  • 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玩他們自己的遊戲,讓他們自己解決小的爭吵和衝突。

(《媽媽是超人》里,胡可面對安吉和小魚兒日常紛爭,最常見的態度就是:淡定)

在公共遊樂場所,小朋友比較多,一旦他們興奮起來,是不管不顧的!

小編又要提到某遊樂場因為孩子之間推搡導致的母親咆哮事件了,據說被踩踏的男孩做過手術,這種特殊情形下,家長更需要做好對孩子的監護!

再舉一個例子:小編某次帶女兒玩滑滑梯,女兒還沒有完全滑到底端,從上面已經滑下來一個大哥哥。

千鈞一髮之際,小編立刻抱起女兒!避免了女兒被踩踏,更避免了可能會發生的爭執!

如果真的遇到攻擊性很強,甚至惡意施暴的孩子,家長需要立即干預。

一旦發現孩子面臨危險,家長可以立刻把孩子帶離現場,然後耐心地和孩子說:

「剛才那個小朋友可能要傷到你了,所以媽媽趕緊把你抱走了。

寶寶的身體,不能被別人打。

以後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叫媽媽,也可以趕緊跑開,不能和他再待在一起。

你明白嗎?」

儘管孩子表達和理解能力有限,但是,家長曉以利害,慢慢地,孩子就能懂得遠離那些可能會傷害到他的孩子。

如果孩子已經被打、被欺負了:

有的家長主張打回去,「陣勢不能輸」:

嗯,您的頭像表示早已看穿一切!嘻嘻……

不過,如果孩子真的打回去了,家長也未必開心哦!

也有的家長不許孩子還手,唯恐孩子產生暴力傾向。

研究表明,根據父母在解決孩子之間衝突的方法的不同,會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無意識地激發了孩子們的敵對想法;另一種是教會孩子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再次發生。

很顯然,後者更有助於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

我們建議:不要將家長的心疼、氣憤甚至「恨鐵不成鋼」化為責罵發泄在孩子身上。

不要鼓勵以暴制暴,比如「去搶回來!」或者嘲諷孩子,「你怎麼這麼沒用?」要知道,已經被打、被欺負的孩子此刻最需要的是安撫,家長要承認和尊重孩子現在很難過,甚至很痛苦。

  • 家長如果看到孩子被欺負了,先用鼓勵的眼神看著他,讓他明白你在關注和支持他,使他產生面對逆境的自信和勇氣;

  • 家長也可以藉機觀察自己的孩子在遭受欺負時會做出什麼反應,以便日後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時有所依據;

  • 如果孩子跑到家長身邊尋求安慰,家長要及時給予關愛,趁機告訴孩子那些欺負他的人做錯了,教他避免這類行為;

  • 告訴孩子可以通過嚴肅的言辭反抗別人,比如大聲呵斥「打人是不對的」、「不許打人」等,也可以推開對方作為自我防衛;

  • 必要時,建議孩子遠離總欺負他的人,轉而和友好的人交往……

即便孩子經常被欺負,家長也不要放棄鼓勵他積極與人交往,否則過度保護會使孩子在封閉的環境下長大,對外界缺乏認知,成人後可能更難面對挫折和困境。

要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往往超乎大人的想像!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地學習並嘗試不同的交往技巧。

也許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仿佛變了一個人,他不再無助地哭泣了,開始捍衛自己的玩具了,又或者,他為了防止自己的玩具被搶走,會故意藏起玩具。

家長要調整心態: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對「被欺負」的反應未必像我們想的那麼強烈。

往往家長還在咬牙切齒,卻發現孩子已經「很沒出息」地又和同伴玩到一起去了。

因此,除非出現暴力威脅、惡意攻擊,或者孩子跑來求助,否則家長還是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強行干預,甚至代替孩子出頭,激化矛盾。

在《接納孩子》一書中,作者也提到:

衝突是孩子學習社會規則的寶貴機會。

父母可以利用這些機會,以示範和引導的手段,讓孩子鍛鍊表達自己、體貼對方、解決問題、致謝致歉、友好相處等方面的能力。

在這種時刻,父母應該以孩子的感受為主體,不要斤斤計較自己的孩子是否「挨欺負」了,更不要跟對方家長較真兒。

一個讓人感到有點悲傷的現實是:我們不可能永遠庇護自己的孩子。

當他長大,上幼兒園、上學、接觸社會,他需要學會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我們當然希望孩子被這世界溫柔以待,但這是不現實的。

在《養育女孩》中,作者認為:「幫助我們的孩子變得強大,為人父母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在於此。

不過不是為他們製造困難,而是友善地幫助他們學會處理越來越困難的事情。

最後,關於孩子被成年人施暴

這是上文提到的「2歲幼兒被4歲男童推下滑梯,其父怒踹泄憤」事件的前因:

事情發生在上海某餐廳遊樂區域,4歲男童的母親認為:對方這樣踢自己的孩子是不對的,畢竟是小孩子,沒有意識,而且當時自己正好去上廁所了,之前一直是看著的。

有記者留意到,現場張貼有告示:4歲以下兒童必須由大人陪同才能進入玩耍。

因此,嚴格來說,這位男童的母親沒有盡到完全的監護責任。

被踹2歲幼兒頭朝下跌落,父親護犢心切,上前踹了4歲男童。

小編不由得想起了另一個被成年人施暴的孩子。

(4歲女童飯店叫喊 女大學生上來就一腳)

那麼,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建議檢查孩子的身體情況

上周,我們推送了《墜床、嗆入異物,什麼情況最危險?每天540個孩子意外致死,急救必須學》,無論是被推下滑梯的幼童,還是被成年人飛踹的男童,都應該就地觀察5分鐘,觀察有異常立刻就醫。

比如,有些顱內出血出現症狀的時間較慢,建議家長留下施暴方的聯繫方式,以免無法追責。

其次,家長之間就衝突本身進行協調,必要時可以請警方介入

最後,雙方家長各自幫助孩子釐清責任,最大程度減少事件對孩子的心理創傷。

比如,4歲男童到底是有意還是無意?如果是有意的,家長需要嚴肅對待,以防孩子再次出現惡意攻擊行為;如果是無意的,也需要勸慰孩子以後更加仔細小心。

但無論如何,家長需要告訴孩子:他被2歲幼兒的父親飛踹,是這位父親做得不對。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起事件中,遊樂區域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干預,把4歲男童帶離了情緒激動的幼兒父親,以防進一步的傷害。

這一點還是值得讚揚的!

當然,以上所說的各種方法僅供參考。

畢竟事發緊急,要做到冷靜不衝動也是不容易的。

如果各位家長有什麼好的處理辦法,歡迎留言給我們。

小編說

套用一句最近很流行的話,「對不起,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

孩子們的衝突,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升級為家長之間的互相攻擊。

其實,且不論家長是孩子學習處理矛盾的榜樣,每個人的育兒觀、世界觀也不盡相同,甚至在不同文化里,對於暴力也有不一樣的態度。

因此,真的很難有「一招鮮,吃遍天」的方案可以指導家長如何去做。

不過,一個大的原則是是:孩子終有一天要走向社會,他們需要明白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作為家長,只能早一點培養孩子處變不驚的品質,讓他學會如何和睦地解決衝突,讓他對外界和他人感到自信和友好。

啊!對了,記得給我們點,讓我們感受到你的友好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被「欺負了」,高手爸媽這樣做!

一、首先要學會分辨什麼是「正常衝突」和「被欺負」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耍中被推倒,或者看到有人在搶孩子的玩具,頭腦中會立即拉響警報「孩子被欺負了,那怎麼行!」,然後趕緊衝出去保護孩子,找老師...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

強化「接受邀請」的行為。不合群的孩子喜歡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請,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偶爾接受個別小朋友的邀請,即使是很勉強的,也要及時給予鼓勵。如果發現孩子接受了別的小朋友邀請,並表示願意參加,更要大...

寶寶脾氣爆愛動粗?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家裡有個淘氣包,動不動就欺負幼兒園的小朋友,打人家還咬人家,我真是三天兩頭跑學校道歉。小本本的同事為了孩子又請假了。這並不是個例!從2歲開始,特別是進入幼兒園後,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有打人、咬人...

對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觀察與分析

一、幼兒攻擊性行為幼兒攻擊性行為指的是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自己的權利受到損害時,幼兒出現身體上的進攻,言語上的攻擊等侵犯性行為,是在幼兒階段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主要表現為:打、踢、咬、大聲叫嚷...

3-6歲孩子教養問題大集合,推薦收藏

孩子長到三歲之後,父母們普遍反映孩子好帶多了,不會動不動就哭鬧了,能很好地表達自己了,能自己獨立完成很多事了……同時父母也對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孩子能自己穿衣、吃飯、收拾玩具等,甚至還會...

孩子被欺負不知道還手,你會怎麼做?

導語:「我家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打了也不知道還手,該怎麼辦?」「要是我孩子被人打了,我就簡單的一句話:打回去!可是好像育兒專家都反對這種做法,那到底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啊,我也有。我的性格比較內向...

孩子被欺負?打回去嗎?父母看完沉默了……

「爸爸,今天,某某又打我了!」「啊,怎麼又打你了?!那她為什麼打你呢?」「我玩積木,她也要玩,我不給她,她就打我。」「誰先拿到積木的?」「我先拿到的。我已經拿在手上玩了,她來搶,我不給她,她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