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路上,別走這些彎路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時間滴答滴答流逝,不知不覺又度過了一個忙碌的國慶節。

兜媽很想每周的更新文章按時發上來,無奈生活瑣事太多。

這個假期帶小兜回了一趟老家,參加婚禮、喬遷喜等,感受家鄉人文風情和別樣的習俗,鞭炮煙花看了個夠。

在育兒道路上,兜媽很幸運的接受了正規系統的蒙特梭利教育學習,也如願獲得了培訓證書。

過去的幾個月,兜媽除了帶娃還每天抽時間上課寫作業,給自己的堅持和努力點個讚!

如果要問我培訓後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那就是在育兒上,少了很多抓狂,多了很多恬然。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是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愛孩子,孩子有與生俱來的生命潛能,我們只需要提供好的環境,然後靜待花開。

這些彎路少走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揚眉吐氣,上名牌大學,做牛逼的工作。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很多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每一樣都比別的孩子強,唱歌、跳舞、鋼琴、跆拳道等樣樣精通,卻忽略了孩子本身的真正的需求,比如情感,比如內向的孩子硬生生要讓他變成外向的孩子,因為父母覺得這樣是好的。

兜媽曾犯過很多的錯誤,也遇到多很多迷茫和不知所措。

遇到搶玩具的時候,站在搶贏了的一方,大抵是開心的;站在搶輸了的一方,大多心裡是不太舒服的。

其他小弟弟小妹妹來搶本寶寶的玩具,搶走了,是要回來,還是轉移注意力呢。

總想呵護寶寶幼小的心靈啊。

後來發現,辦法原來那麼簡單:3歲以下的寶寶,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公共資源(玩具)讓他們自己搶,自己解決,這是他們極好的學習和鍛鍊機會;3歲以上的寶寶就得講道理了。

如果搶玩具是敵意攻擊行為,3歲以上和3歲以下都要制止。

以前,我會給娃買很多玩具,要多複雜有多複雜的,五花八門的,五顏六色的,嘩啦一股腦扔客廳。

後來發現孩子喜歡的玩具就那麼兩三個,其他的形同擺設,吃一堆灰,而且孩子專注力不夠,摸摸這個玩具,再摸摸那個玩具,停留在一個玩具上的時間短。

索性全部打入冷宮,只放出來兩三個。

甚至自己動手做的簡單教具,孩子可以玩很久,比如塞硬幣的盒子、紙箱、廢棄的紙杯、瓶蓋堆高高等。

小兜不太愛和別人互動,我們一直在努力地引導,也不再焦慮。

每當別人誇獎其他小朋友嘴很甜,見人笑,媽媽讓說打招呼的客套語,就會跟著複述一遍的時候,兜媽會讚賞,這樣的寶寶肯定招人疼,這是他的優點,但是自己的孩子不願意這樣表現,也不強求了,兜媽和兜爸帶小兜出去玩,碰到熟人,爸爸媽媽示範打招呼,然後讓小兜做,如果小兜不願意,也沒關係,爸爸媽媽的所有示範他有接收到就行。

不強求,不用威懾力脅迫,更不會說「你怎麼這麼不懂禮貌」,做個好的示範便可。

好書分享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最近兜媽在看的書《PET 父母效能訓練》,在一次偶然的小區媽媽聚會中,一位接受過面授的媽媽極力推薦這本書,兜媽恰巧在好友家借到了這本書。

是我看過的育兒書中比較出色的了。

甚至有很多講師、培訓師基於這本書開展了很多線下和線上的培訓課程,收費也超高。

所以感興趣的爸爸媽媽們,值得一看哦。

這本書中提到「屬於孩子的問題」和「屬於父母的問題」的觀點,我個人比較贊同。

如果父母的需求沒有滿足,那就屬於父母的問題,是父母要主動解決的,比如「父母趕時間,孩子卻磨磨蹭蹭」、「孩子把音樂調得很大,以至於父母談話聲音都聽不清了」等。

如果孩子得需求沒有滿足,那就是孩子自己要找到解決辦法,比如「孩子發現自己的家庭作業太難」、「孩子被一個朋友拒絕」等。

而在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絕大多數父母選擇的是用自己的價值觀和想法左右孩子的自我思考。

該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處理同事、親友等關係中都有很好的指導。

溝通藝術細胞缺乏,黃蓮苦真的吃好多。

以前遇到說話比較刻薄、話中帶刺的人,第一反應是生氣,總想著在言語上不要輸掉,像個傻妹,現在則會靜靜的看著說話人的表演,覺得不過是個跳樑小丑罷了,犯不著動氣,生氣是用他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溝通是門藝術,在育兒道路上也是門必修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爸媽媽,別再逼我和陌生人打招呼了」

「乖孩子」VS「不懂事的孩子」不管在哪裡,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快叫阿姨/ 叔叔/爺爺/奶奶……」家長一邊說,一邊把躲在自己身後的孩子往前拉。往往越是被拉,孩子越忸怩。有些孩子依著大人的意願,怯...

孩子自私小氣?請別再強迫孩子分享啦!

▲點擊上方藍色小標收聽。春暖花開,相信很多寶爸寶媽們都會約著朋友帶著寶寶出去郊遊踏青了。寶寶們在一起,總是會表現出不同的個性特點,有的更愛鬧,有的更文靜,有的更樂於分享,有的則對自己的玩具看護得...

寶寶玩具總被搶,媽媽這樣做!

絕大多數的寶寶都會有這樣的經歷,絕大多數的媽媽也都會有這樣的育兒疑惑——說到底,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虧,即便是一件小小的玩具,看著它從自己孩子手中被其他小朋友無故搶走也很著急。干預還是不干預,...

如何讓孩子了解男女有別這事

什麼時候應該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呢?等到孩子開始問自己身上的器官的時候就應該跟孩子說。爸爸媽媽要抓緊時機和孩子說明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區別,說多說少,視情況而定。 在孩子到了4、5歲的時候就會開始問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