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地上打滾?!美國幼教博士給你十招,親測管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聖經.新約》路加福音12章52-53節,有一段這樣的經文:

從今以後,一家五個人將要紛爭:三個人和兩個人相爭,兩個人和三個人相爭;父親和兒子相爭,兒子和父親相爭;母親和女兒相爭,女兒和母親相爭;婆婆和媳婦相爭,媳婦和婆婆相爭。


穿越過兩千多年,我們會發現,家庭成員之間的紛爭,特別是兩代人之間的挑戰,是不斷的上演。

關於和親子之間的矛盾,當孩子鬧起來,你在內心崩潰的那一刻,無論你是有幾個小目標的富爸爸,還是讀到博士的高知爸爸,都不會比烤麵筋爸爸或者初中輟學爸爸的形象好看到哪裡去的。




《紀律與自由》第三節,跟大家聊的就是關於孩子的挑戰行為:

孩子打滾要買玩具怎麼辦?

孩子打人咬人怎麼辦?

孩子髒話連篇怎麼辦?


老規矩,先講幾個故事吧:

啃髒東西的小包寶寶

小包爸爸下班後回到家,小包想要嘗嘗爸爸帶回的飯。

在等爸爸熱飯的時候,小包覺得很無聊,於是開始啃塑料玩具和椅子。

爸爸很愛乾淨,說:「小包,不能再咬了,很髒,再咬就不能吃飯了。

結果小包變本加厲的開始啃桌子。

爸爸恐嚇豆包:「如果再啃桌子,肚裡會吃進去很多細菌,會拉肚子。

」不料豆包啃得更厲害了。

過了一會兒,爸爸吃完了飯在洗碗,小包站在旁邊啃碗櫥櫃把手。

怎麼阻攔都不聽。

爸爸強忍住了進一步的「鎮壓」,求助的看了媽媽一眼,媽媽看了看爸爸生氣卻無可奈何的樣子,回想了一下正面管教中「錯誤目的表」上孩子的各種錯誤行為背後的信念,快速判斷小包是想挑戰權力,證明沒有人能制服得了他。

於是蹲下來問小包:

「小包,你啃把手是想證明給爸爸看:你自己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是嗎?」

小包說:「是。

爸爸趕快配合說:「噢,爸爸知道了,你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不過不需要用啃髒東西的方式來證明。

小包聽了自己就放開了把手,去一邊玩了。




欺負表妹的迪迪

大概是一個半個月前,媽媽開始去學駕照,媽媽白天就不在家,晚上七、八點才回家,有時候回家孩子睡了。

有時孩子越晚越興奮,媽媽則要吃飯、洗澡忙著打理下房間,趕緊帶孩子們睡覺,沒怎麼互動聊天。

突然媽媽發現,孩子打架越來越厲害,這個現象特別的不好,媽媽就去問孩子。

問迪迪說:你為什麼打小表妹,小表妹很可愛的,而且她那麼小,你為什麼要打她呢?

媽媽反覆問了迪迪三次,並且保證,不會去指責他批評他,也不會打他,迪迪才願意說:「媽媽,小妹妹很過分,她老是拿我們的玩具」

「所以我就打她」。

媽媽勸迪迪:小妹妹,她很小,並不懂事,你的玩具又特別漂亮,很有趣啊。

勸說之後只能有那麼一點點好轉。

妹妹也跟著哥哥一樣打小表妹。

兩兄妹一見小表妹就掐架,臉都抓出痕了,基本上小表妹一出現在門口,倆人就衝上去打她的頭。

說髒話的孩子

有一天逛街,逛累了坐在中庭廣場的長凳上,沒過幾分鐘來了一對母子也坐了下來。

小男孩大概3歲,母親看上去很年輕,大概27/8歲。

孩子嘴巴咧的高高,看上去很興奮,拿著剛買的汽車玩具,玩得很興奮,不知怎麼的就突然罵媽媽:

「他媽媽的,死肥婆,醜八怪……」

罵完一大堆髒話,越罵越興奮,還哈哈大笑。

孩子媽媽非常生氣,瞟了我一眼,漲紅著臉「啪」打了孩子一巴掌,接著還扯著孩子的衣服怒大聲吼:

「還敢不敢啦?看我不打爛你的嘴」

孩子愣了愣,隨即害怕地「哇哇哇」大哭起來。

看著孩子可憐的樣子實在是不忍心,忍不住跟孩子媽媽說:「這麼粗暴對孩子不好……」孩子的母親很生氣:「你是孩子媽還是我?」

家長如果不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並粗暴地對待,一定會給孩子的成長產生許多不良的影響。

為什麼孩子出現挑戰大人的行為呢?

在我們理解孩子的時候,需要根據三個層次來分析,挑戰行為的性質:

第一層無意識挑戰,就像第一個案例中,小包是希望通過啃東西,向爸爸宣告自己的主權: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你不能管我。

孩子在能夠獨立行走以後,自我的意識會越來越強烈。

他們會測試一下爸爸媽媽的底線:

噯,我在地上打滾,看看你們給不給我買玩具;

嗯,我多哭一會兒,媽媽估計就忍不住,會給我買玩具了。

第二層孩子間模仿行為,就像第二個案例中的妹妹,哥哥打小表妹,妹妹也跟上去一起打。

特別在幼兒園班級當中,有兩三個孩子帶頭跺腳,常常就有二十個孩子被帶動一起跺腳。

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社交,有他們的約定俗成的「規矩」,不跟從的孩子內心會有一種壓力「如果我不跟隨,不合群,就會被拋棄」

第三層病理性的原因造成,例如感統失調的孩子,他可能想抱一抱別的孩子,結果因為控制不好,變成了推別人,甚至「打別人」。

所有在我們排除了前兩個,孩子不是試探你的底線,也不是模仿別的孩子的時候,就需要諮詢兒科醫生,確定是否是孩子有疾病。

如果孩子挑戰我們,不論是無意識的,還是模仿其他小夥伴。

該怎麼面對呢?最後我們請美國蒙台梭利協會的董事,Darla奶奶,她給我們10條建議,來妥善地應對孩子的挑戰行為。


1

嚴格禁止的情況


遇到這三種情況,成人要立即制止孩子的行為。

1、危及生命安全的行為,例如摳電閘,揮舞菜刀;

2、不尊重他人的行為,例如辱罵別人,朝別人菜里吐口水;

3、破壞環境的行為,例如故意推垃圾桶,破壞公共衛生。

我們需要尊重孩子自由,但是自由是建立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破壞環境的框架之內的,遇到這些情況,成人要立即制止同時引導示範給孩子正確做法。




2

觀察和等待


如果孩子的行為不具傷害性,請靜靜觀察並等待,孩子會用行動告訴你,他們真正的發展需要,有些讓人煩惱的行為不過是兒童典型年齡特徵。

觀察的時候觀察什麼:

1、是否是該年齡典型行為?問一問周圍家長,他們家寶寶在這個月齡是否也有類似行為。

2、是否為非預期的探索?生活中每一件事物都是孩子好奇心,想去體驗一下的。

3、是否為非計劃中的事件?

舉例:孩子在探索飲水機的玩法,媽媽認為是搗亂的行為。

分析:孩子的心聲是:媽媽不要阻礙我,讓我一個人摸索一下。







3

思考


你的目標是什麼?

我們對孩子有什麼期待?

做父母的,首先都希望孩子幸福快樂,在生命中重要的前三年,嬰幼兒會用肢體,環境中的語言,調動感官(看,聽,聞,摸,吃)探索理解物質的特性(水,球體,正方體),用感官去體驗這就是孩子該階段的學習方式。

社交場景:什麼情況會讓寶寶抓狂,尖叫,打罵?

嬰幼兒首先透過家庭成員的相處方式習得經驗,在擴大到未知的世界。

認知場景:智能時代,只需要記憶的訊息或知識已經不適合你教給孩子了,科技永遠比你做的好。

例如:打算盤,現在已經不再需要,就不用死守一些技能一定要孩子去掌握。

給孩子自由探索,讓他對世界產生興趣,
在環境中去學習,孩子才能去應用,分析,評估,創造。



4

放輕鬆,深呼吸


舉例:你在給孩子讀繪本時,孩子開始大笑跺腳,你怎麼辦?放下書,和孩子一起大笑跺腳。

分析:不是你去控制孩子,而是你需要控制自己不去控制他人。

在《小豬佩奇》裡面就有很經典的一個接納孩子的場景:踩水坑,豬媽媽面對佩奇下雨天,往水坑裡面跑,用開放的包容的心態,無條件接納孩子,幫他們準備雨靴。



5

成人的自我反省


每天反思自己的角色,我是不是愛控制孩子?是不是太放任孩子?引導與關愛是否做到位了?

三種角色關係:

專制的家長:我說話的你就必須聽。

孩子:懦弱,不知道爭取權利;也可能很跋扈,專制。

放羊的家長:他還小,就隨他吧。

孩子:成為小霸王,或者散漫,什麼都無所謂

會引導的家長:給孩子正確方向,讓孩子自己去了解內在關聯。

孩子:有自信,並且具有內在自我驅動力。

如果成人一次次「拯救」孩子,孩子就會認為做任何事都可以不顧後果,反正會有人擦屁股。

正確方式:告訴孩子你是安全的,一隻手給予支撐,另一隻手引導正確的方向,讓他自己達成目標。

6

評估


評估孩子行為的動機以及背後的原因和需要,及時發現兒童是否有特殊學習需要。

評估家裡是否為孩子準備好了環境。

自尊如何建立?當孩子感覺我能夠照顧好自己,能夠幫助他人,能夠服務環境。

孩子內心的成就感達到,反常的行為就會相對減少。

7

擁抱孩子的過渡性行為偏差


每個孩子都具有他各個年齡段典型行為,成人應該尊重兒童的內在發展需要,及時調整策略,擁抱不同和變化。

在每個年齡段,都有孩子必須做一次的事情。

新的混亂往往是孩子學習新事物的開始。

8

抓住重點


面對兒童長期的行為偏差,如尋求關注、喜歡控制大人、有侵略性、遇事害羞/退縮等行為,需要辨識行為發生的原因,並且聚焦在情緒感受上,運用恰當的溝通技巧逐步扭轉兒童的行為偏差。

如果孩子做了你不能接受的行為,找出他這樣做背後的原因

求關注的孩子:孩子通過賣萌、惹人討厭、裝傻瓜來引起大人注意的時候。

成人:你要給予他關注,在他還沒有沖你做鬼臉的時候。

控制欲的孩子:蠻橫霸道不聽道理,叛逆,頑固不聽勸的時候

成人:放手給他一些權力去幫助他人,並且要給明確的界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記仇的孩子:當孩子總是以牙還牙,總是欺負小小孩的時候

成人:幫助孩子釋放他柔軟的那一面。

害羞的孩子:遇到陌生的事物退縮,害羞的時候。

成人:教會孩子用正向的行為方式去得到愛。

推薦的溝通方式:聚焦在情緒感覺上(用情感跟孩子連結,夫妻間示弱有效,對孩子示弱一樣有效),例如這樣說:當……時候,我看見or我感覺or我知道or我想or我聽見(用「我」而不是「你」,避免權力之爭)

9

堅定地面對,解決問題,不要逃避問題


正確面對兒童的行為偏差,通過堅定和自信的聲音和方式表達你對孩子的關愛和同情。

我知道你很難過/生氣,但是現在我們需要……(明確的目標指示)我可以跟你一起去解決這個問題,任何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

因為要讓孩子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建議不要用這四種方式跟孩子說:

1.刑警審訊的方式:怎麼回事?誰說的?是不是你乾的?

2.貼標籤的方式:你就是一個XXXX樣的孩子,跟爸爸一樣。

3.教官的方式:不要囉嗦,跟著我,你去干XXX,再去干XXX.

4.老好人的方式:XX沒事,XX沒關係的,XXX不要緊。

推薦的方式:孩子,當你跑的太快的時候,我感覺到很擔心,因為你會跌倒受傷。

10

保持微笑

依戀關係,在人際關係中的安全感對兒童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當孩子感受到被愛時,他們更樂於合作,當孩子挑戰行為,成人首先平靜的微笑,就比較容易表達關愛和尊重。

感受到關愛和尊重的孩子,就容易配合。

案例來源:簡書

建議來源:Darla Ferris Miller博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抓住孩子4歲前的4個敏感期 寶寶智力更出眾

鄰居家快生二胎的大肚子媽媽問我:「這兩個孩子有什麼不一樣嗎?」這個曾經很好回答的問題,此時卻讓我陷入沉思。的確,在媽媽心中,無可避免地在對兩個孩子進行著比較。我曾經以為我清楚明白地了解兩個孩子的...

請善待孩子的20個「異常」行為

做父母是一個職業性很強的工作,但是大多數父母都是未經培訓直接上崗了。不過,我一直覺得,只要開始就不晚。1見人就哭的尷尬 典型場景:小葉子是個7個月的女孩子,長的像洋娃娃似得,人見人愛,小區的男女...

兒童的自慰行為該如何處理?

6歲甚至更小的孩子自慰到底是什麼?6歲以下的孩子進行自慰 其實更多的是一種探索身體的過程。孩子會不自覺地觸碰生殖器,來認識自己的身體,知道原來我還有這個器官。其實就如抓耳撓腮一樣正常。而撫摸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