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媽媽三招解決隔代教養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家的小男孩4歲,孩子出生以後,公公婆婆過來幫我帶孩子,雖然會有一些小分歧。

不過,總體上還算和諧,我並沒有因隔代教養的問題而操心太多。

但是去年寒假我遇到了問題。

孩子幼兒園的寒假即將來臨,我早早把孩子交給奶奶、爺爺。

他們一起回老家待了兩個月。

兩個月後,孩子變化很大。

在此之前,他早已可以自己吃飯、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服、穿鞋子、也可以自己獨自入睡……我以為,只要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得好,並養成了好的生活習慣,就足以抵擋得住兩個月的分離。

而且在這兩個月里,我每天都會跟他通電話,並通過電話跟爺爺、奶奶溝通一些教養問題。

然而我低估了老人對孩子的溺愛程度:老家買不到兒童用的小馬桶,怕蹲久了孩子的腿會麻,於是開始給兒子「把臭臭」;因為天冷,所以開始全權替孩子穿衣服;因為老家裡啥都新鮮,孩子吃飯不專心,怕吃到冷飯,於是開始餵飯;因為孩子喜歡,所以隔一天就給他買一個玩具……慢慢地,刷牙、睡覺等各種好習慣被一一打破。

當我對這些教養方式提出質疑和反對時,得到的回覆是:老家環境和北京不一樣,等回了北京再按以前的方式辦吧。

我深切體會到「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困境。

為什麼都拒絕隔代教養?

➀ 過渡溺愛孩子祖輩在年輕的時候,因為生活和工作條件的限制,對子女可能沒有能夠很好地照顧,他們很容易產生一種補償心理,把對子女的愛以及對孫輩的愛全部集中到孫輩的身上,對寶寶疼愛有加,過分關注,以至於事事代勞,處處遷就寶寶,導致寶寶出現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問題。

➁ 容易造成孩子與父母的感情隔閡由於是祖輩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更長,取代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位置,所以,孩子和父母就會缺少應有的溝通和交流,這樣就讓孩子和父母的心理距離越拉越遠;

➂ 忽視孩子的成長需求祖輩受教育有限,不能理解孩子在各個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只是以自己的舊經驗去管教孩子,比如說怕孩子磕著碰著所以限制他愛玩的天性;

➃ 教育觀念陳舊

在與孩子的親密接觸中,祖輩的觀念在無意中傳播給孩子,甚至有些祖輩還會給孩子傳授封建迷信的思想,妨礙了孩子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識。

怎麼解決隔代教育的問題

➀ 開家庭會議,統一教養觀念通過開家庭會議的方法,確定一下幾點:

➤ 明確現在孩子的情況以及他的行為習慣將會給他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討論出適合孩子的、正確的教育觀念,並保持高度的一致;

➤ 幫助孩子重新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這就要涉及到對孩子重申規矩。

給孩子立規矩最合適的人就是和他關係最好的人,因為建立了情感聯結,立規矩會變得簡單很多;

➤ 確立在孩子教育過程中,自己作為孩子的第一責任人,當在孩子教育方面發生分歧時,以自己的觀念為主;

➤ 將可能存在的育兒問題和應對方法等詳細地列了一張表,貼在牆上。

這麼做的好處是,給老人提供了一個細緻可行的育兒參照標準。

➁ 高質量的陪伴,儘快與孩子建立情感聯結

平時下班回家,不看手機、不看電視、全新陪伴孩子,每天陪孩子看書玩遊戲;在周末的適合,帶著孩子出去玩,爬山也好、逛公園也好,都是可以的,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慢慢修復斷裂的情感聯結,增強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

➂ 讓祖輩有自己的興趣,減少他們對孩子的依賴

其實在很多時候,與其說是孩子依賴祖輩,不如說是祖輩依賴孩子,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講祖輩是孤獨的。

沒有工作、沒有愛好、沒有朋友,一切的都是圍繞著孩子,因此,應該讓祖輩們找到自己的興趣,讓他們找回自我,豐富生活,減少對孩子的依賴

瀚思心理

慶祝本平台開通留言功能,親們可以評論啦。

今日話題:什麼時候覺得自家寶貝是個小天使?本周二(25日)之前點讚最多者,將獲得瀚思心理送書一本。

1分鐘之前刪除

♡ 對方正在輸入······, Herry, 小城故事多, 章慕斯等

瀚思小助手:歡迎大家積極留言啦!!!

版權聲明

本文系瀚思心理編輯團隊原創。

版權歸瀚思所有,轉載需聯繫瀚思心理。

如果您遇到了困惑或者有故事想要分享

歡迎在後台留言或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我們會給你心理學的視野和答案

總策劃:劉瀅文案編輯:龐靜 高晶

主播:梅莉 謝小城

視覺設計:伍茜

我猜你可能會喜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什麼是隔代教育

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國家。在國外,孩子很小就進了幼兒園、託兒所,18歲獨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沒有隔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