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幅「畫」的思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出去轉,看到了兩幅畫面,讓我深思良久……
在輔導班門口,一位母親的臉上滿臉喜悅,輕輕的撫摸著孩子的頭,親切的說:「兒子,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這才是媽媽的好兒子,聽見了嗎?」說完,便親了親兒子的小臉,小男孩自然很高興,背著書包,樂滋滋地走進了輔導班。
輔導班下課了,還是剛才那個母親來接孩子,可不知為什麼,臉上陰沉沉的,見到孩子後,嫌棄地大罵:「真磨蹭……」然後一連串的髒話便脫口而出,狠狠地拉著孩子的手向前走去。
小男孩被媽媽這意想不到的舉動驚呆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麼錯,從眼中流出了委屈與悲傷的眼淚,隨媽媽走遠了。
這兩幅迥然不同的畫呀!同是一位母親,一會兒親切得讓人羨慕,一會兒又拿孩子當出氣筒,讓人不解。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媽媽都像這位媽媽一樣不顧自己的變化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其實,孩子們是受不了大人們的忽冷忽熱的態度的,這樣做,只會使一些孩子感到父母不疼愛自己了,感到很孤獨。
哪家的父母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有出息呢?但關鍵就在於教導的方法。
那麼,為人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 蹲下去——尊重
這不是指身體上的蹲下去,而是指心態上的蹲下去。
有時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議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長就會大發雷霆。
其實,你應該考慮一下你的建議對於孩子來說是否合適。
不妨換一個角度,從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
夏天到的時候,一般媽媽會給孩子報一個游泳班,但孩子不一定喜歡,為什麼?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會發現:你看到的是在水中游來游去,而孩子想到的是被教練一次次扔進水裡,或者是在水池裡無數次的喝進散發著消毒液味道的水。
你如果埋怨他(她)不聽話,你有道理嗎?所以,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最好換一個角度去想,這樣,教育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
2. 走近些——平等
小孩為什麼不願與大人們交流,不僅僅是什麼代溝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我們這些成人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出現,不願做他們做朋友。
試想你整天擺出一幅長者的臉孔,以一種教訓的口氣,不停的抱怨,不停的責備。
他怎麼會聽你的話呢?身為父母,我們應該是孩子的朋友,當有問題的時候,幫他分析產生的原因。
這樣孩子才會很樂意向我們講一些他的趣事或苦惱,和我們探討一些他這個年齡不懂的問題。
3. 放開手 ——信任
生活的能力與學習能力的是相通的,或者說相互促進性。
一個自理能力強的人,就是一個做事有條理的人,也是一個思維有特點的人。
這些素質表現在學習中,其潛力是無法想像的。
所以作為家長要儘量放開手去,讓小孩自己完成他自己的事,這樣對小孩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
比如完成一項任務(如社區實踐活動),一個實驗(如水的折射),一件事情(如買生活用品)等等
,我們大可以讓孩子們去做,我們只需要作為旁觀者,多鼓勵,適時的幫助即可。
這樣既能鍛鍊孩子的能力,又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4. 作學生——激勵
好為人師是人的共同特點。
不僅大人有,小孩也有。
在我們對小孩的教育中,如果較好的運用人的這種好為人師的思想,教育效果可能連我們都想不到。
要提高小孩學習的積極性,方法是很多的。
有時候降低一下我們家長的身份,做自己小孩的一名學生,其樂真是無窮呀!
比如我們想要讓孩子讀一本書,擴大孩子的閱讀量,我們就可以放下身份,用一種學生的口吻對孩子說:「媽媽也想知道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故事的主人公最後怎麼樣了,你跟媽媽說說唄!」相信這樣,孩子一定會很認真的去讀這本書,在和你交流的過程中,鍛鍊了口語表達的能力,還增進了母子之間的關係。
5.作榜樣——促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不斷地從你身上吸取知識、吸取營養,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自己。
俗話說: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待自己的孩子更是如此。
作為父母,也要學習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學會感恩一切,積極向上的面對生活中的所有困難,這樣給孩子作出榜樣。
只有父母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努力,無論在品德還是在學識上都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才會茁壯成長。
「父母希望子女成龍,首先就要盡父母的職責。
"這句話是巴金先生說的,也是父母應該做到的。
父母要努力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家庭人文環境,讓孩子沐浴在健康、文明、和諧、寬鬆的家庭氣氛中,從而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孩子形成活潑、開朗、勇敢、進取的性格,養成良好的獨立意識、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習慣,樹立關愛、合作、寬容、創新、感恩的現代意識。
這才是培養孩子良好人文素質的重中之重。
相信父母們聽了我的思考,會有同感的,期待您與我的交流!
難管的"熊孩子"一一老人的無奈,家長的無助…
我的地盤我做主!幾年前,一句明星做的廣告詞,紅遍大江南北。讓一些人奉為神明,卻忘卻了這是一個法制國度。在一些家庭中,把孩子頂在頭上,怕摔壞了;放在口中,怕含化了。聽之任之,養成了一身壞脾氣。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