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我就成了人人討厭的「乖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晚飯時間,小沛被安頓在搖椅里,正對餐桌而坐,我們邊吃飯邊跟小沛互動,場面一片祥和。

正當我陶醉於這溫馨場景時,小沛的姥爺回來了。

幾天不見,姥爺對小沛很是想念,飯都顧不上吃就去跟小沛玩。

小沛對姥爺笑笑,繼續吃手。

姥爺一邊說,「乖,不吃手!」一邊迅速將小沛的手拽了出來。

瞬間,我甚至都沒見到小沛的表情變化,只聽她「哇」的一聲哭起來,能預見,即將而來的是一場哄孩子大戰。

記不清這是姥爺第幾次當著我的面阻止小沛吃手,我每次都跟他強調,這麼大的孩子吃手很正常,不要干預,可姥爺仍舊鍥而不捨地強行干涉,並且從語言升級到了行動。

究竟是給小沛吃手的自由,讓她充分滿足口欲期的需求,還是讓姥爺按照自己的意願將她培養成「乖孩子」?經過一番思考,我決定給姥爺講講L的故事。

L是我的同事,他剛入職的時候,部門的人都很喜歡他,覺得他溫和善良,謙遜有禮,但隨著了解的深入,我們都開始嫌棄這個「乖孩子」。

1、「乖孩子」不自立

文件夾亂放,便利貼隨處可見,食物碎屑嵌在鍵盤裡……不知從哪天起,L的辦公桌成了公司的衛生死角,我們每個人路過時都忍不住皺眉頭。

有人問L是否會做家務。

他說,小時候第一次拿起掃帚揮舞時,父母嚷他,不許他淘氣。

他只能乖乖放下掃帚,從此再沒碰過,其他的家務也因為沒有嘗試的機會而完全放棄。

小時候被父母無微不至照顧著的L,長大後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反面典型。

一味要求孩子「乖」,孩子淪為大人的牽線木偶,你指東,他不敢往西,變成了不會打理家務、不懂統籌安排、無法獨立生活、無論走到哪裡都需要別人照顧的「生活低能兒」。

沒有孩子天生就會幹活,他們會把所有勞動工具當成玩具,家長要耐心引導和示範,給孩子充分鍛鍊自理能力的機會。

2、「乖孩子」沒主見

小時候的L,每天放學按時回家,下雨天絕不蹚水,每天穿什麼衣服由媽媽決定,街坊四鄰都羨慕L的父母有個懂事的「乖孩子」。

長大後的L,成了「十萬個為什麼」,無論大事小情都要問同事,一開始大家還熱心解答,漸漸地就對他避之唯恐不及。

因為L總是在進行選擇時糾結,拿不定主意就請同事幫忙決斷。

如果收集到的建議不統一,L還會繼續糾結,反覆詢問。

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L的父母管教很嚴,無論什麼都以乖順為標準,順從成為L的人生信條,事事都依賴父母做主,以至於長大後需要自己獨立安排工作和生活時,總覺得無從下手。

兒時的「乖孩子」遇事會回家找媽媽,可長大了怎麼辦?孩子小時候父母事事包辦代替,孩子大了呢?能一生一世替他們做決斷嗎?想讓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一樣成熟,一定要學會放手,孩子的人生舞台,應該由他們唱主角,父母做旁邊鼓掌的人就好。

3、「乖孩子」怕冒險

同事家的兒子在河裡玩嗆水了,鄰居家的女兒偷騎爸爸自行車摔傷了……這些意外,在家長看來都歸咎於「不聽話」。

但L的父母從不擔心這些,因為他們絕對禁止L參與高危險係數的活動。

兒時的乖寶寶,長大後養成了謹小慎微的壞習慣。

一次,部門接到了一項緊急任務,領導問誰願意主動請纓。

大家都知道這是L擅長的領域,可他一直沉默,一個入職不久的同事站了出來。

後來,新同事漂亮地完成了任務,不久便得到晉升,L卻始終碌碌無為,令人嘆息。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現實中危機常與機遇共存,教會孩子勇敢地把握機會、巧妙地躲避危害,長大才能有所作為。

如果不想泯滅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就要給孩子主動行事的機會,哪怕會失敗,哪怕會受傷,都是成長的一部分。

4、「乖孩子」很壓抑

同學借錢後長期不還,L不好意思去索要;客戶提出無理要求,L不敢據理力爭去反駁;在街頭被電動車撞到,L自掏藥費去醫院……漸漸地,L的「爛好人」形象深入人心,大家怒其不爭,哀其不幸。

時光迴轉到L小時候,為了要回心愛的玩具,5歲的L跟小夥伴打了一架,額頭上全是血。

父母帶L包紮完畢,沒細問原因,回家後就將L關進小黑屋讓他反省。

從此,L學會了隱忍,學會了不爭,學會了察言觀色,父母稍一皺眉,他立即聯想到獨處小黑屋的恐怖,馬上服從父母的意願。

一次嚴厲的懲罰,讓小小的L變得對父母誠惶誠恐,為了不激怒他們,L放棄自我、壓抑情緒、努力變「乖」,長大卻成為心理有疾患的人。

當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情緒時,孩子也喪失了尊重自己的機會,壓抑、不安、懦弱如影隨形。

想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心態,要從不輕易否定孩子、理解並尊重孩子開始。

5、「乖孩子」沒情趣

午餐時間,大家聊起世乒賽,說到張繼科的表現,L突然發問,「張繼科是誰?」一個問題讓我們面面相覷,「地球人都知道」的大滿貫得主,L居然沒聽說過?我們又說了幾個國際知名的中國運動員,L始終一臉茫然。

不了解體育、不看電視、甚至都不打遊戲,連一個起碼的興趣都沒有……竟然都因為L是個「乖孩子」。

小時候,L特別喜歡看書,看完了課本,還想買課外書看,父母怕他接觸到亂七八糟的信息,便極力阻止,並教育他學好課本就行。

聽話的L一門心思做起了宅男,把這個鮮活的世界關在了門外。

因為怕孩子接觸到不良事物而把他封閉起來,會直接導致長大後的思維局限、懵懂無知。

不如早點兒讓孩子認識這個社會的美好與醜惡,在生活實踐中學會辨別能力,才能活得精彩從容。

「乖」與「不乖」所體現的價值觀,是中國家長長期以來形成的含有主觀操控意識的觀念。

毫不誇張地說,這種觀念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真正睿智的父母會懂得放手,讓孩子在自己的愛與陪伴中去嘗試、學習、選擇、應對、思考、改變、成長,逐漸獲得勇氣、自信、智慧和能力,最終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

所以,關於成長,我很想對親愛的女兒小沛說:從今天起,你不必做乖孩子,只需做自己。

作者 | 煅荷

(本文轉載自「閆涵媽媽」 ID:yanhanmama2016

轉載已獲授權)

煅荷,閆涵媽媽好友,新晉媽媽,老媒體人,冷眼看世界,熱血過生活,關注婚戀家庭及育兒,願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理性剖析與感性解讀。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En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別人家的「乖」孩子?驚醒無數家長!

深圳母嬰卡 | 深圳的媽媽都關注了這裡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而且還永遠打敗不了。這個孩子從來不玩遊戲,勤奮刻苦,天天就知道學習;長得好看,聽話又溫順...

請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乖」孩子

我們總是會聽到一部分的爸爸媽媽誇獎別人家的孩子有多乖,有多聽話,然後經過一對比,就會覺得自己家裡的孩子不夠乖,不聽話。總是把乖孩子等同於好孩子,而不乖的孩子也就被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籤,但是這個...

乖孩子更可怕?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悅媽推薦:以前我們總認為孩子「乖」是家長的福氣,因為聽話,因為不用父母操心,因為不用管太多事,「乖」孩子多數學習好,老師「請家長」,家長不會因為孩子的成績有壓力。其實,這樣的情況家長往往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