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接納會寵壞孩子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幫助
都說要對孩子「無條件接納」,但卻發現,「一味接納」讓孩子越來越任性。
什麼是「無條件接納」?為什麼要這麼做?怎麼做才對?今天,分享我結合實踐的一些思考以及兩位育兒達人在《時尚育兒》雜誌上對」無條件接納「的見解。
期待你也來後台聊聊你對「無條件接納」的理解。
吃透「無條件接納」的內涵
不知什麼時候起,要「無條件接納孩子」這種觀點在媽媽圈裡流行了起來。
支持者們說:對孩子的接納,就該無條件。
因為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力都來自於父母對他從小的接納。
反對者們說:無條件的接納會龐壞孩子。
等孩子走入社會,遲早要吃虧。
不能任由孩子按他的性子來。
你是怎麼理解無條件接納的呢?
2歲孩子對家長各種說「不」,該接納麼?
3歲孩子不肯刷牙,迷戀電視,該接納麼?
4歲孩子天天不按時睡覺,該接納麼?
5歲孩子在幼兒園愛亂打人,該接納麼?
6歲孩子不想上你報的興趣班,該接納麼?
孩子的哪些行為應該被接納,哪些是要糾正的?
我的理解是,無條件接納不是溺愛,不是不要規則,不是助長非理性任性,而是接納孩子這些、那些你認為的天生「不足」,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信任與自由,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可以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發展。
這個原則還是有點抽象,回到具體情境說吧:
5歲的孩子愛挑食,挑三揀四,要不要接納?
首先檢查下自己給孩子提供了什麼樣的飲食環境,是不是零食和甜品飲料太多,是不是飯菜口味不佳讓孩子沒食慾,是不是三餐內容安排不合理?在排除了環境因素的干擾後,咱們來想想孩子可不可以挑食。
如果你給孩子提供的都是營養均衡、健康的食物,就不要強迫必須吃A、不許吃B,孩子完全可以自己挑,愛吃的就多吃,不愛的就少吃。
這是我贊同的「無條件接納」,就是給孩子選擇的權利,而不是拿出居高臨下的身份強迫孩子按你的意願來。
6歲的孩子很內向,也很敏感,動不動就愛哭,要不要接納?
首先,內向、敏感、愛哭這些標籤真的能全面反應孩子的情況麼?孩子內向會不會做事很謹慎?敏感是不是是共情能力強?愛哭是不是發泄情緒的正常需要?
說到給孩子帖標籤這事,我想起了自己從小被定義為「乖乖女」的經歷。
在我有獨立意識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內心都很矛盾,因為內心的自我和父母的權威聲音是有衝突的,我花了很多功夫才找到那個被壓抑、被忽略的真實自我。
無條件接納其實是希望父母能更全面地看待孩子,不是按自己的意願來左右孩子的成長。
簡單粗暴的貼標籤就是一種家庭暴力,是對孩子個性的一種催殘。
7歲的孩子學了3年鋼琴了,總是想放棄,要不要接納?
孩子為什麼想要放棄?是不是只是因為太辛苦?還是因為換老師了不適應?還是因為考級壓力大?還是因為報的興趣班太多,忙不過來了?還是因為真的不喜歡鋼琴了?
找到想放棄的真正原因後,再跟孩子商量決定要不要放棄。
雖然我還沒有經歷這種問題,但從最近和其它媽媽談論刻意練習、培養堅毅(Grit)的結果來看,面對這種情況應當還是鼓勵並陪伴孩子走出舒適區,堅持下去。
無條件接納
OK,我對無條件接納的理解就到分享這啦。
下面給你們分享兩位育兒達人的理解。
吳臻,首家「私人定製式」家庭教育機構「優家教育」創始人、CEO,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上海交大本科,英國EYFS國家課程資深認證專家,美國多維度兒童測評體系專業測評師,積極養育創導者、實踐者,鳳凰網特約親子專家。
以下文字原載於《時尚育兒》2017.04。
無條件接納不等於不需要規則
在談接納之前,我們需要強調的是,每個孩子都需要有明確的規則。
規則是對孩子的另一種保護。
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行為的邊界在哪裡,這會讓他的世界變得「失控」,而難以建立起內心的安全感。
但是規則的設立,應該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
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規則,能讓孩子清楚自己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界限在哪裡,這能幫助他更好地建立起內心的安全感,也會讓他將來有更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對自己人生能有更好的掌控感。
規則的設立和堅持,與「接納」並不矛盾。
因為接納並不是指無度的滿足,而是指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孩子所處的發展階段接納孩子當下的狀態,理解他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始終是被愛著」。
舉個例子來說,有些孩子會因為得不到某樣東西而大發脾氣、大聲哭鬧,這是很多家長都會碰到的事情。
無條件接納孩子的做法是,理解孩子當下的情緒,明白孩子想要某樣東西但被拒絕時的難過,允許他用合理的方式紓解自己的情緒,不責備、不打罵,但該堅持的,家長還是會堅持。
讓孩子感受到「雖然有些行為不被允許,但媽媽依然是愛我的」,讓孩子明白,你拒絕的是他的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
「接納」讓孩子感受「自己始終是被愛著」,這樣也讓孩子更願意去遵守家長設定的規則。
無條件的接納、有條件的給予、積極的回應,是孩子形成良好安全感和自信的必要條件。
蔡真妮:旅美作家,育兒暢銷書作家,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曾於國內大學執教;新浪博客「真妮的咖啡屋」已成為上千萬知識女性和年輕母親最貼心的「育兒顧問」和「情感顧問」。
已出版暢銷書。
以下文字原載於《時尚育兒》2017.04。
「接納」不是放縱,是允許他成為他想要的自己
我們說,對孩子要「接納」,不是指要對孩子所有的需求都無原則地滿足,也不是說要對孩子所有不當的行為都接受,那樣叫放縱、溺愛,而不是「接納」。
我們所謂「接納」,是指我們對孩子個體差異的認可和尊重,不在心中為他勾畫我們想要的樣子,而是允許他成長為他自己想要的樣子。
雖然,他自己的樣子也許不是我們希望的,但卻一定是最適合他的。
這些年,收到過許許多多父母的來信,講述他們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比如孩子膽小、不夠專注、沒有愛心、脾氣倔強、不聽話、不夠努力等。
但這些標籤真的是孩子的毛病嗎?不是的,我們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的原因在於我們在心裡對孩子有諸多要求,有個想像中的「好孩子」標準,而孩子沒有達到。
假如父母接受孩子,把孩子當作一個完整而自由的個體,則會看到孩子所謂的「不夠活潑」實際上是性格穩重,「不夠專注」是興趣廣泛,「易受欺負」是寬容大度,「脾氣倔強」是有主見……
所以,孩子所謂的不足,其實通常是大人把自己內心的陰影投射在孩子的身上。
自己小時候常受欺負,就會特別在意孩子是否受欺負,自己小時候被大人說膽小、不大方、不善於交朋友,就特別在意孩子的性格是否外向、是否會交朋友……
撫育孩子的過程,實際上是父母不斷發現自己、教育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
當父母能夠接受自己在各方面都是個不錯的人,不再拿自己與別人比較,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比較滿意時,也就能夠從下面角度看孩子,不去期待孩子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節奏成長。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灰常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木鐸育兒園
分享有價值的育兒知識與經驗。
Be a life-long learner.
家長們,請允許孩子們自由地「哭」
當孩子在表達真實的自己時,父母的反應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孩子感到難過、委屈的時候想哭出來,如果父母允許他哭,那麼他就會學習接觸內心感受,並且將之表達出來;反之,如果父母不允許,孩子則可能對自己的...
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尊重
孩子從出生以後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其認知、情緒情感、意志行為、能力和人格也在不斷地發展。我們可以給孩子全部的愛,但我們不可以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作為智慧的父...
戰勝入園分離焦慮——讓孩子愛上幼兒園,父母必須知道的事(收藏)
又到了一年孩子入托的日子,不知有多少為爸媽和孩子都會經歷著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孩子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人和熟悉的環境一定會有很多不適,做父母的一定要正確處理分離焦慮,接納孩子的不適應帶來的情緒,引...
只要一招!再固執的寶寶也能搞定!
了解更多育兒知識,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哦!我家有個小頑固,話還說不清,做事畫風卻是不撞南牆不回頭。媽媽在一邊又氣又好笑,按說爸爸媽媽都不是壞脾氣的人,這小小的寶寶的脾氣為啥就那麼倔呢?家長又...
為什麼你深諳各種育兒知識,卻還是當不了一個好家長?
現在這一代的孩子都有一個聰明的特點,各種環境好了,但是孩子的教育就該重視了,很多孩子聰明起來但是有些好的習慣卻養不成了,自私虛榮不合群等等都會集中到現在的孩子身上,現在時代的進步,一個全新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