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幼兒成為獨立自主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獨立自主對一個人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具備這種良好品質的人有較強的責任心,能獨立、勇敢地面對問題交解決,因此他們一般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在學前其,培養幼兒形成獨立自主的個性品質顯得尤為重要。

美國有一位教育家羅伯特博士曾經提出現代幼兒教育的十大目標,其中第一條便是「獨立性」。

獨立性的培養是時代的要求,一個缺乏獨立性的兒童是無法適應現代化社會需要的,因為,今天的幼兒長大後將面對的是:社會變化更加爭劇,科技發展更加迅猛。

他們需要具備獨立思考、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否則將難在生存和發展。

國際20世界教育委員會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而其中任何一個「學會」都離不開主體的獨立性。

因此,我們應將培養孩子獨立性視為面向未來、培養新一代的主要目標之一。

一、放的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視為掌上明珠,對孩子疼愛倍至,常常是一家人圍著孩子轉,事事包辦代替,致使孩子什麼也不會做,什麼也不願意做。

時間一長,孩子就會習慣於讓父母幫他做任何事。

其實,一般健康幼兒在三歲前就有意志的萌芽,能初步藉助言語來支配自己的行動,出現獨立行動的願意,如「我要……」、「我自己……」。

因此,教師和家長應密切配合,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獨立能力,除讓幼兒自己洗手、洗臉、刷牙、穿衣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還可以讓幼兒練習一些複雜的內容。

如:收發玩具、縫扣子,幫著大人擇菜、洗刷碗筷、擺碗筷、桌椅,到不遠的地方買東西等。

同時,教師還要給予適時強化,充分利用職權「值日生」讓幼兒為集體服務,並舉行一些穿衣服比賽、整理床鋪比賽、繫鞋帶比賽等,把培養幼兒的獨立性作為孩子健康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自始至終貫穿於幼兒的日常生活中,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

」遵循這樣的原則教育孩子,就能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幼兒是有好奇好問的天性,對待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教師應啟發他們自己動腦筋去想、去尋求答案。

還可以通過實驗,開展一些科學實踐活動,如進行「光和影子」活動中,利用早晨、中午、下午讓幼兒在陽光下畫影子,觀察影子的不同變化,初步理解光和影子的關係及影子形成的原因。

同時,還可經常向幼兒提出任務,鼓勵他們尋找生活中的問題,如「水有什麼用?」、「下雨前,小魚為什麼游到水面上透口氣?」引導幼兒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的科學現象,如利用電的知識,解釋「電風扇為什麼會轉?」「電燈為什麼會發光?」等,使他們在不斷地思考、探索中解決問題,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幼兒自己拿主意作決定的能力

我國傳統教育中非常注意培養幼兒「聽話」、「順從」,都不注意傾聽孩子的意見。

孩子缺少自己作決定的機會,就不能培養他們的抉擇能力。

然而,自我抉擇能力也是獨立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現在,隨著幼教觀念的更新,我們不僅注意從小培養幼兒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更注意創造機會,培養幼兒自己作選擇和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選擇、探索、表達的自由,可以選擇自己的興趣、需要選擇活動的內容、方式、進度,選擇合作夥伴,可以嘗試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必擔心失敗和批評。

可以大膽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意見。

總之,在培養幼兒獨立性時,應經常運用有效表揚的方式來強化他的行為。

對他們做出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並鼓勵和要求他們去克服困難,堅持自己去獨立做事,為幼兒的自主、獨立發展創造民主、寬鬆、愉快的氣氛,尊重幼兒自主成長的要求,讓幼兒有較多的機會自我表現,獨立完成任務,自由玩耍,從而在其中學會協調自己的感知,發展自己的思維,組織自己的語言,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形成自己對事物的判斷,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行為的方式,成為獨立自主,具有健康人格特徵的現代兒童。

作者:黃老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石頭育兒:怎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服務的能力等獨立能力,以便將來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是每一位家長的心愿。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別把您的孩子養成「乞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每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對自己的父母、親人產生依賴,特別是現代的社會,很多小朋友可能和爺爺奶奶的時間要長些。我去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