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到7歲是愛告狀的巔峰!你真以為這是小事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場景一
近期發現家裡三歲的弟弟阿吉經常跑過來跟我告狀,「姐姐搶弟弟的玩具」、「姐姐不跟弟弟分享玩具」、「姐姐用剪刀亂剪東西」,總之隔三差五的就來報告說大娃的不好之處。
場景二
某幼兒園的自由繪畫時間中,華華在專心致志地用蠟筆給他神奇的汽車塗顏色。
坐在他身邊的東東把腦袋伸過來湊熱鬧,被華華不滿地用胳膊肘頂了回去。
於是東東以閃人耳目的速度伸出小胳膊,大筆一揮,華華的車邊就多了一個水彩筆哚的小點點。
華華像被人掐了一把,尖聲地叫道:「老師,東東畫我的,把我的畫弄壞了!」。
場景三
排隊上廁所時,浩浩亂跑亂蹦,還撞到了前面的小朋友,站在前面的林林立刻大叫:「老師,浩浩不排隊,他總是亂跑。
」
小孩到底為啥那麼愛告狀?
其實,小朋友告狀是天性,家有三歲以上小孩子的爸媽們,恐怕都或多或少的都聽到孩子跑過來跟自己講其他小朋友的「錯誤」。
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三到五歲的孩子都喜歡告狀,而且這種行為的高峰期可能一直要持續到七歲。
那麼,小孩為什麼要告狀呢?
為了規則
弟弟跑來跟我說,姐姐哪裡哪裡做錯了,其實是在講,姐姐沒有遵守規則。
三五歲的孩子,開始學習很多規則,即使他自己也常常違反規則,但這不影響他看到其他人踩線就跳起來告狀。
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些規則都是硬邦邦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當他看到有人違反規則,他會覺得這是對自己的侵犯。
這種感覺,越是小的孩子,越覺得強烈,一般小朋友差不多要到7歲才會對這些規則有一種彈性的理解。
為了注意力
有時候,小朋友覺得自己被冷落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受重視,於是他通過告狀,讓大人注意到他,讓其他小朋友的形象變差、而自己的形象變好。
這種情況很常見於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
為了報復
一般來說,三五歲的小孩子告狀都是無害行為,起碼他們的動機是很單純的。
但偶爾,尤其在比較大一點的孩子身上,告狀會成為他們報復其他小朋友的工具。
為了權力
有些小朋友很有控制欲,總想做「孩子王」,但是他又不知道該如何控制其他小朋友,這個時候就通過告狀,讓大人幫他「控制」。
為了逃避
有時候,孩子做錯了事情卻不想遭到大人的處罰。
於是,告狀就成了他們逃避責任、免受批評的最好方法。
為了解決事情
孩子「告狀」也可能是為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遇到問題時孩子常會手足無措,他們便「告狀」,以求成人幫助解決問題。
告狀是不是大「缺點」
似乎沒有人喜歡總是告狀的孩子,那麼這是不是就真的是個大「缺點」呢?其實,並不能一概而論,會告狀的孩子也有其優點所在。
1表達能力變強
4-6歲的小朋友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很強了, ta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發育得不錯,知道一定的前因後果了。
所以ta們可以預見自己的行為將會帶來什麼影響或後果,也可以用語言來描述自己的觀察,表達自己的意志和想法。
2引起注意或讚揚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有一個特性,試圖引起大人的注意或讚揚。
小例子:公園半日游。
由於路途不是很遙遠,老師囑咐大班的孩子要做大哥哥、大姐姐,攙好中班的弟弟妹妹,步行前往。
上路後,沒走多遠,濤濤就大聲喊:「老師,佳佳他不攙好小弟弟」。
3試圖控制局面
自己的利益受損,心中覺得不甘,想要表達內心的忿忿不平,或試圖控制局面。
小例子:繪畫活動中,涵涵與毛毛為了一支藍色的油畫棒而鬧起了意見,涵涵忍不住把毛毛推倒在地上,毛毛將這事報告了老師。
老師批評了涵涵,可涵涵告訴老師是xx讓他推的。
多了幾分鐘後,涵涵又告訴老師:「毛毛昨天還打丁丁了!」
4喜歡執行規則
當自己的利益沒有受損,但是喜歡執行規則,喜歡「做警察」監督周圍的人。
小例子:小莉莉看到小溪翻別的小朋友的書包,馬上跑過來報告老師:「小溪沒有經濤濤同意翻他的書包啦,還拿他書包里的玩具,小溪做得不對。
」
爸媽的引導,至關重要!
了解了孩子為什麼喜歡告狀的原因後,家長應該明白孩子告狀其實並非是缺點,所以不應該一味的責怪,還是要多做引導。
一方面,我們不希望孩子長成一個因為愛告狀而惹人厭的人,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孩子遇到衝突自己解決,而不是總要找父母老師做仲裁。
那麼,爸媽們可以怎麼做呢?
不要輕易批評懲罰告狀的孩子
如果小孩總跑來和你告狀,別太快的指責他這種行為,而是要搞清楚他的動機。
其實,小孩告狀不完全是壞事,特別是對學齡前兒童而言,他們這樣做,最起碼錶明,他是了解規則的。
另外一方面,告狀是解決孩童衝突的一種方式,而這種方式總比直接動手搶東西、打人來得好一些。
在只有三兩歲的孩子身上,告狀還是他們鍛鍊自己語言能力的一種方式,看到一件事情把它描繪清楚,對於三歲的孩子來說,也並不是那麼容易呢。
撇清事實,區別對待
做爸媽的,雖然不希望孩子經常告狀,但同時也不希望跑到另外一個極端:小孩子慢慢的什麼都不跟父母講了。
所以,對待愛告狀的小朋友,需要有一些技巧,要讓他從爸媽的反應來自己體會,什麼樣的情況應該來告狀,什麼樣的不需要。
什麼樣的需要呢?涉及到人身安全的。
比如弟弟來告狀,說姐姐在玩牆上的電線插孔,這是危險的事情,爸媽除了要趕緊阻止姐姐,也要同時稱讚弟弟,贊他保護了姐姐的安全。
不要輕易懲罰被告的一方
在大多數情況下,小孩子來告狀,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雖然確實有一方違反了規則,但是爸媽也不要因為聽了一個小朋友的話,就去懲罰那個違反了規則的小朋友,因為這樣就會讓告狀的人更愛告狀,而且這對被告的那一方也未必公平。
告狀的小朋友很可能誇大了另外一方的行為。
所以,在不涉及安全的情況下,爸媽聽一聽小孩子的饒舌就好了,不用急著跑去當裁判,慢慢的,愛告狀的那個小朋友就了解了,什麼樣的情況需要靠自己來解決。
增加告狀的成本
小孩來告狀的時候,爸媽可以委派一個任務給他。
比如說,姐姐來告狀,說弟弟未經允許就玩自己的玩具,你可以讓她把這個場景畫下來,過後爸媽有時間的時候再看。
慢慢的,小孩子就發現,原來每告狀一次,就多出來一件事情做,告狀這麼麻煩,那就算了吧。
與小朋友一起找出解決的方法
三五歲的孩子,雖然了解了規則,但遇到同規則不那麼相符合的衝突時,往往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他自然而然的會來跟爸媽/老師講,這當然也是告狀。
比如,孩子有一次在遊樂場玩滑梯,突然衝過來一個男孩子,狠狠的撞了他一下。
他跑來和我告狀,這在我看來,當然是一件小事,我當然不可能跑去把那個男孩子教育一番,可是對三歲的弟弟來說,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於是我就和孩子說:「你可以告訴他,你撞到我了,要說對不起」。
爸媽幫助小朋友找出面對問題的方法,下次他遇到,自己就知道怎麼辦,就不覺得需要來「告狀」了。
孩子搶玩具,為什麼會講,不聽?
孩子搶玩具實在是令父母很為難的一件事,而且不管你怎麼說,孩子都不會輕易放手...而在幼兒園任教的@Grace Cheng 分享了自己解決孩子搶玩具的方法,並且提醒我們,要區分不同的場所來採取不同...
分享丨5歲女兒夜不歸宿?
是的,這是禮悟家長工作坊中正面管教課堂上的一位媽媽講述的故事,可能很多家庭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起初星期二涵涵(大寶)的一個朋友給她發了邀請,請她放學後去家裡參加生日派對。對於這樣的事情,我和爸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