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歲寶寶總是哭鬧又不能打,該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心理學家說,兩歲的孩子任何需求都很恰當,不恰當的是父母的應對方式。

孩子到了一歲左右,就開始到了執拗期,有的寶貝可能晚點,但是都是要經過的。

做大人的首先要找出孩子執拗的原因。

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語言表達功能尚處在萌動期時,自己想表達卻詞彙不夠,有更高的要求又不能用語言表達清楚,大人又不理解,這時會急得孩子,用哭鬧的方法解決發泄,甚至摔東西和打滾。

還有就是以前孩子不會說不會道,只是簡單的咿咿呀呀,或者某個固定的單詞,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在不停地學習,這也是為什麼忽然間我們的孩子啥也就會說了,就是這個道理。



你不讓他做,他偏要做,是因為他不知道你為啥不讓他做。

比如說:「危險」二字他還不懂什麼意思,所以你說「危險」時,他偏要做,想去體會媽媽說的「危險」到底是什麼東西,所以在不斷地探索中會逐漸積累更多的詞彙,為以後更詳細更完美的向大人表達打基礎。

所以我們要學會猜孩子的心思。

如寶寶這個時候被打一頓很怨:我聽不懂你們大人對我說得什麼,你們也不明白我想喝水、痛癢與不適,我想掙個理,可又不會表白……你們就打我。

有的網友說,我家的寶貝一歲十個多月,不太會說話,想幹嘛,我又猜不到,完蛋了,就開始著急,打滾,要麼扔東西。

好多人說打一頓就好了,我不這樣認為。

我覺得孩子不到三歲,好多事情他都是無意識,他沒有安全意識,對錯意識。

這個網友媽媽就說得很對。



在這個階段,要有效的「管」好孩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尊重孩子的意願,鼓勵孩子的探索行為。

在3歲孩子的眼中,這個世界有太多新奇和未知的東西,等著他去探索;他也會循著自己的興趣去鑽研。

這其實是孩子自主學習的一個過程,是非常可貴的動力所在。

父母需要做的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孩子嘗試更多的事情,這樣,他探索的熱情得到了鼓勵,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心情會很愉快,也就較少鬧彆扭了。

2、把孩子視為平等的家庭成員,增強孩子的責任意識。

父母要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穿衣、洗漱);也可以讓孩子當自己的助手和參謀,邀請孩子參與一些家庭事務(比如倒垃圾、開電視)。

做得好要及時給予表揚,做得不好,也要肯定孩子的努力。

這樣,一方面能鍛鍊孩子的能力,一方面也能提升他的責任心和自信心。

3、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情緒。

3歲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當他哭鬧的時候,父母儘可能地去理解他當時的情緒,並用語言表達出來,比如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

進一步的交流,可以在孩子平靜下來之後去引導,比如,「下次要是你生氣了,可不可以試著不哭,告訴媽媽『我很生氣』?」當孩子更多地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之後,哭鬧也會減少的。



4、在回絕孩子的要求時,要清楚地說明理由。

當孩子不清楚為什麼他的要求和行為會被阻止時,他通常是很難接受的。

所以父母需要耐心地,儘可能以他能夠理解的方式,來說明理由。

如有條件,也可以用實踐的方式來告訴他,比如讓孩子用手摸一下裝了熱開水的杯子,讓他知道熱水會燙,很危險。

另外也要注意,3歲孩子的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還是有限的,有些道理即使父母以前說過,他也可能遺忘了。

這時父母需要耐心地再次說明,而不是簡單地給孩子扣上個「不聽道理」的帽子。

5、多陪孩子玩耍,用心經營親子關係。

這一點是最最根本的。

孩子總是願意順從他們喜歡的人,而投入地陪孩子玩耍,收買孩子之心的最佳途徑。

很多父母會給孩子買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以為這就是對孩子的愛了,以為孩子就會因此而非常喜歡父母了;而實際上,這些都比不上痛痛快快地陪孩子玩一場帶給孩子的感覺好——父母對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愛、親近,只有通過用心地陪伴才能充分體現。



所以,我們的媽媽只要用心,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滿足的儘量滿足,不滿足的說明原因,溫和又堅定地拒絕,不要帶著情緒打罵,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執拗期。

也許在孩子不停地打鬧中,孩子就漸漸長大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愛哭鬧 講道理也不聽 原因竟然是這個

最近,一位朋友在後台給我留言,講述了關於孩子的一點小煩惱。她是這樣說的:「快4歲的寶寶,脾氣不好,一不順心就哭。我一般是不哄不慣,講道理講不通的話,我就給他晾在一邊。等他不哭了,我去跟他講道理,...

寶寶吃飯睡覺玩耍打人發脾氣等問題大集錦

一歲之後的寶寶,隨著能站會走,每天從早上一睜眼,到晚上閉眼睡覺,一直就在不停地探索著。世界在他們眼中事事、時時、處處都充滿著新鮮,他們總是在不停地東看西看、甚至東摸西摸,這還不夠,還得抓一抓、拿...

如果你這個爸/媽,是個80後!(下)

在兒童早期教育中,我們切記以大人的視角去看待寶寶的日常行為,我們需要了解更多科學研究,避開教導孩子的誤區,讓他們更健康的成長。回顧上期小編分析了三點內容,這期將繼續為你分享早期教育應該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