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強嘴"噎老娘 武力鎮壓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韓女士家有個上一年級的女兒皮皮。
最近皮皮吃晚飯時總是惦記著要去看喜歡的動畫片,晚飯吃的手忙腳亂。
韓女士提多次提醒皮皮要細嚼慢咽好好吃飯,要不就不允許看動畫片。
誰知韓女士好不容易「壓著」皮皮吃完飯,皮皮慌張放飯碗的手失了准——碗摔碎了。
韓女士不禁數落了兩句,話還沒說完,一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皮皮昂著頭理直氣壯的「強嘴」:「媽媽,我已經知道錯了,可是你至於這樣說我嗎?」話落轉身回房間動畫看片去了。
韓女士被氣個倒仰,萬萬沒想到自己被一年級的「小豆包」給噎到了,這叛逆期也來的太早了些吧!
韓女士感到自己作為家長的權威被挑戰了,孩子還擺出了一副「我做錯事情已經認錯了,媽媽不該對我不依不饒批評」的駕勢。
這個時候到底要怎麼辦?難道真的要用「武力」來鎮壓「小豆包」了?
"挑戰權威"是孩子新成長階段的標誌
小孩子在成長中的飛速變化常常讓父母們不知如何應對。
進入小學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還沒到青春期的叛逆,但隨著各項能力的提升孩子們開始感受到自己的小小「力量」,自我的意識也在不斷的發展。
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想要掙脫父母的掌控。
當出現情緒波動比如負面情緒的時候,孩子會出現挑戰權威或者說挑戰強者的情況。
挑戰權威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自我意識訴求。
孩子需要通過挑戰權威得到信心和肯定,很多父母在情感上無法接受孩子「挑戰家長」。
這種挑戰行為觸及了東方家長權威觀念的底線,認為孩子無法無天。
家長的怒火最終導致粗暴的用言語或者「武力」鎮壓孩子。
這些做法會讓孩子產生受傷害感,進而不平和委屈——不利於親子溝通的信任基礎構建。
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準確判定孩子的挑戰父母是否是有意識的,就能更平和地看待孩子、理解孩子。
同時家長也可以很好的處置自己的情緒,不會被孩子帶著跑。
培養孩子對於父母權威尊重的意識
對於孩子出現挑戰權威的行為出現,要果斷及時的進行管教。
在與孩子之間的家庭權威爭奪站中,父母不能在與孩子的對抗中表現的退縮或畏懼。
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不聽話」的挑戰行為後,為了鎮住孩子,確立家長的權威而憤怒的叫喊,然後進一步的威脅要懲罰孩子。
在這裡要特彆強調要用行動來讓孩子對父母的權威尊重,千萬不要氣急敗壞的孩子面前表現的歇斯底里。
要牢記就算孩子不聽你的話了,你還是有能力控制他們,在管教孩子時要對自己的權威充滿信心。
不用「懲罰」威脅孩子維繫權威
孩子對父母權威的認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在培養孩子對於父母權威尊重的意識的同時,也要管教的過程中尊重孩子。
在現在的小家庭中已經不主張「武力」懲罰孩子。
如果試圖用口頭的「懲罰」來威脅來控制孩子,孩子出於本能會試探家長在真正採取行動前的容忍極限。
最終孩子會把家長逼到不得不「懲罰」的地步。
「管教孩子」與「懲罰孩子」的區別
在這裡強調,孩子出現不妥行為的時候家長要採取的是「管教孩子」而不是「懲罰孩子」。
很多家長分不清「管教」與「懲罰」的區別。
美國心理治療學家威廉·格拉瑟很好的闡述了這兩者的區別:「管教是針對的有問題的行為,糾正錯誤行為更容易讓人接受;懲罰是針對個人,主要傳達一個人要主觀傷害另一個人的願望,它表達的是敵意而不是愛」。
因為性別、年齡、性格特質不同,孩子們對於懲罰的反應也不一樣。
女生相較男生容易屈服,年幼的孩子比青少年容易屈服,容易撫育型的孩子比難以撫育型的孩子容易屈服,向型的孩子比外向型的孩子容易屈服。
孩子對於家長實施懲罰、控制都會用以下的方法來應對:
□ 反抗:不高興、發脾氣、拒絕服從命令、故意挑釁、毀壞物品、癟嘴、打人、推人、咬人、打架、扔東西、大發脾氣、欺負弱小、惡性競爭。
□ 吊兒郎當:撒謊、推卸責任、掩飾事實、不說話、冷戰、忽視、保持距離。
□ 屈服:放棄、做白日夢、被動服從、離家出走、蹺課、抑鬱、哭泣、恐懼、害羞、害怕嘗試新事物、害怕挑戰、依賴強勢的人來逃避控制、需要持續的讚美、缺乏安全感、猜疑
、過分依賴物質(食物、酒精、毒品、性)、生病、厭食症、暴飲暴食、過分古板、千依百順。
不要去懲罰孩子,對於家長來說懲罰孩子帶來的後果要比長遠的教育孩子難的多。
「挑釁行為」與「反叛行為」的區分
當父母雙方使用尊重孩子的管教方法,但是孩子還是「不聽話」。
這時家長就要仔細區分:孩子是進行「挑釁行為」還是「反叛行為」。
故意挑釁會讓所有的家長火大,建議家長保持冷靜,暫時先離開。
等到雙方都冷靜下來之後,用第一人稱「我」開頭告訴孩子你不喜歡他這樣對你說話,解決剛才被挑釁的問題。
孩子因失望挫折、遭受拒絕會產生反叛行為,比如不停地重複錯誤的行為——這就是「反叛行為」。
解決「反叛行為」的關鍵是家長要找出行為底下孩子的需求。
視時的包容忽視
孩子的錯誤行為,強化合適的行為進而解決問題。
按年齡管教孩子的最佳方法,超實用!(專門針對0-5歲寶寶)
孩子一歲時搶小朋友的玩具,因為他以為凡是看見的就是自己的;兩歲時,他不肯讓別人玩他的小車,因為他不懂分享;三歲時,他常把「不」掛在嘴邊,因為他要自己「做主」。家長把這些都歸結為自家的孩子太任性、...
其實孩子沒有叛逆期,來這裡了解一下真相吧
情景一媽媽:「不要摸牆上的插孔!」孩子:「為什麼不能摸?」說著把手伸進去了。媽媽:「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不能摸插座,你怎麼記不住啊!」不自覺提高的聲音和拉過孩子手的動作,讓孩子更加好奇,也激起了孩...
懲罰孩子的3個原則,比打罵還管用,家長都該學學
小俊今年五歲,是個不折不扣的淘氣鬼,人雖然不大,但是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闖禍,為此小俊的媽媽經常想各種方法管教孩子,軟硬兼施。但是結果並不理想,其實失敗是有情可原的,因為小俊的媽媽在懲罰孩子的...
三種不同的養育方式——來自《雙向養育》專題分享
「只有在尊重個體差異、容許犯錯、敞開溝通、靈活制訂規則的環境中,才能讓人感到自身價值所在——充滿愛的家庭正具備這樣的環境。」——維吉尼亞·薩提亞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家庭中的幾種養育方式。在《雙向...
什麼才是真正的管教?
何為管教?在我們的觀念里,管教就是訓斥,就是喋喋不休的思想教育,甚至就是懲罰的代名詞。然而,在拉丁文中,「管教」的真正意思是「真理和原則的追隨者」,如果我們要想讓孩子們成為一個真正自尊,自強,自...
孩子,沒有最完美,只有更好
小明的故事,大家肯定都聽過,小明在學校里,動不動就會惹老師生氣,老師對小明的懲罰,無外乎就是罰站,離開教室等等,大家把這樣的場景都當成了笑話來看,但其實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也是屢屢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