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打造「教養名片」——禮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出去看電影,影院裡有很多父母都帶著孩子,就遇到這樣的「奇葩」事兒。

「前排有一媽媽帶著孩子來,孩子一直怪叫,媽媽把手機給小孩玩。

手機的光很刺眼,我就跟孩子的媽媽說,阿姨,麻煩不要讓孩子玩手機吧。

孩子的媽媽卻說,什麼素質,還跟孩子計較。

說完帶著孩子就走,走之前還用手機照了下我。

生活中,爸爸媽媽這樣「教」孩子的事情大家肯定也不少見吧。

小時候跟著爸爸媽媽這麼「學」,長大了自己也這麼「做」,別人看到多半都會說出句,真沒教養。

所以,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教養到底是什麼呢?

父母的修養,是孩子的教養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看爸爸隨地吐痰,小孩兒會覺得這樣做沒錯;看媽媽對服務員白眼,小孩兒會覺得這是對的。

電影院 、火車上和餐廳里我們見過太多熊孩子和不會「教」的爸媽,可生活中也不乏很多會「教」的父母。

如今,我們熱衷於討論富養、窮養和教養,可真正最該注重的是教養。

而教養更是與貧富無關。

在公交站看到一對父子,父親一看就是很樸實的農民,身上背了個很大的編織袋。

在走過道的時候,兒子說,『爸爸,小心你的袋子不要把別人撞著了』。

父親回答道,『哎,好嘞。

』」

飛機的頭等艙里也有刁蠻撒潑的,鄉間的小道上也有懂得禮義廉恥的。

真正的教養與家境無關,看到幫好朋友捂裙的小姑娘,你只會想到她來自多麼有修養的家庭,而不是多麼富有的家庭。

父母的修養,是孩子的教養。

小時候,沒把孩子教好的,長大後,社會終將還以響亮的耳光。

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

禮貌待人是社會交往的行為規範,是個人修養的最直接表現。

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對文明禮貌十分注重。

一個缺少禮貌的人,必然會受到別人的討厭和排斥。

要想使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父母一定要從小就教育他們講文明、懂禮貌。

文明、懂禮貌,就像孩子隨身攜帶的「教養名片」,這樣的孩子自然是人見人愛。

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教養名片」的設計,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地引導孩子,培養出懂禮貌的好孩子。

給孩子樹立禮貌待人的榜樣

假如做父母的本身無「禮」而要求孩子有「禮」,那顯然是不合道理。

還是那句話,「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的言行舉止必然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

做父母的通過自己的禮貌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孩子自然也就在這種良好的環境中慢慢養成禮貌待人的習慣。

例如,在公共汽車上,一個母親和孩子各占著一個座位。

這時候,上來了一個抱小孩的阿姨。

那個做母親的便站起身讓那個少婦坐。

孩子受了母親的影響,在第二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便主動讓座給抱小孩的阿姨。

儘管做母親的沒有教育孩子要懂禮貌,但事實上卻給孩子做了一個好榜樣。

父母還要關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讓榜樣的力量充分發揮作用。

例如,遇到熟人要主動問候或打招呼;與長輩說話要注意使用尊稱和敬重的口氣,而且就算是在背後也不當著孩子的面對長輩指名道姓;吃飯的時候先讓客人和長輩入席,而且要注意飯桌禮儀,等等。

讓孩子學習禮貌待客

在待客這件事上,很多孩子的行為都曾讓父母感到尷尬。

例如,家裡來了客人,父母讓孩子喊「阿姨」「叔叔」之類的,孩子卻不聽話,自己跑開了,這難免讓父母頓感臉上無光。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覺得為難,也不用將孩子打發到一邊,完全可以借這個機會讓孩子學習禮貌待人。

誰家都會來客人,父母可以藉此給孩子傳授一些禮貌待客之道。

例如,聽到客人敲門要說「請進」;來了親朋好友要主動問好、打招呼;應該熱情招待客人,不應該不高興;當大人說話時,不要隨意打斷;主動拿出玩具跟小客人一起玩;客人離開時應該說「再見」等等。

給孩子上一節社會公德課

孩子總歸要步入社會,因此遵守社會公德也是必須的。

有些青少年不懂文明禮貌,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亂扔垃圾、插隊亂擠等,看到他們這樣,人們只能說他們缺家教。

由此可見,父母給孩子上一節社會公德課十分必要,例如,在公共場合,父母應該引導孩子禮貌待人,不喧譁;上車或購物排隊時不插隊、不亂擠;不小心冒犯了別人要主動道歉,等等

教養藏於生活里的每一個細節。

「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論莫談他人非」,教養更是對自我的約束。

深到骨子裡的教養,願你我都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幼兒文明禮貌清單|孩子做到了嗎?

「寶貝,我們快回去吧,天都快黑了。」「可是,媽媽,我還沒有跟老師說再見呢!」「沒關係,沒關係,現在那麼多小朋友跟老師說再見,我們先回去吧,少說一次沒關係的。」孩子的心裡話:媽媽常常跟我說要講禮貌...

原來新加坡的好孩子是這麼教育出來的!

怎樣才能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優秀人才?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新加坡人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和我們有不少相似之處,但在許多具體問題的處理上卻頗具特色,很值得中國的家長朋友們思考、借鑑與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