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溝通能力是怎麼發展的?9個生活細節,幫孩子鍛鍊溝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溝通,就是通過口頭的,或者非口頭的方式,來交流思想和感受,與他人發生聯繫的能力。
一個孩子,慢慢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就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成年人之間更好的互動,爸爸媽媽帶孩子也會更輕鬆了。
其實剛出生的孩子,就已經會用聲音、面部表情、姿勢、身體動作來進行交流。
當爸爸媽媽回應了孩子、孩子達到了自己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學習到了一種溝通技能。
來看看孩子出生的前幾年,孩子的溝通能力是如何突飛猛進的:
1、新生寶寶
蹭蹭媽媽的乳房,媽媽說:「哦,寶寶肯定是餓了,在這裡,寶寶吃吧」。
這個瞬間,孩子發出了信號,也收到了親人的回應。
2、兩歲左右的寶寶
急切地指著前方,說:「抖抖,抖抖」,於是爸爸說:「是的,一隻狗狗走在前面」。
這個瞬間,孩子了解到:我的親人們會努力理解我,我更願意溝通。
3、三歲左右的寶寶
在幼兒園回家的路上和媽媽聊天,說「今天在幼兒園新學的兒歌很好聽;但後來膠水粘在手上,好難受……」媽媽一邊聽,一邊問些問題。
這個瞬間,孩子能體會到:我說的話很重要,媽媽很重視我說的話,我是一個很好的溝通者。
以下是一些幫助寶寶培養溝通技巧的方法。
1、回應寶寶的手勢,身體語言、聲音。
當寶寶把手放在媽媽身上、當孩子眼巴巴地看著爸爸……,我們也需要回應孩子,抱抱、親親,或是用簡單的語言交談:「媽媽知道你想要XX」。
這些直接而敏感的回應,能讓孩子懂得:他的溝通是重要的、有效的。
這會讓孩子得到鼓勵,以後更願意溝通。
2、與孩子交談,適當地聽取孩子的意見。
和2、3歲孩子說話,需要給他們點時間來回應,所以我們不要太著急。
等孩子的目光注視著我們,再和孩子說話。
而且,我們可以開始問孩子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了。
所謂「開放式」問題,就是那些不能用簡單的「是、不是」來回答的問題。
比如:
「你覺得下雨天,能幫助花朵生長嗎?「
「今天的天色這麼這麼灰暗啊?」
和孩子說話,給孩子表達意見機會,孩子會更自信,覺得自己很會溝通。
3、幫助孩子擴展語言技能。
我們可以用一些遊戲來幫助孩子擴展語言技能和詞彙量。
比如:假裝自己是一條很餓的毛毛蟲,很想吃東西!那我們一起來列舉毛毛蟲想要吃的各種各樣東西吧。
4、引導孩子理解非言語交流的信號。
「你看到到弟弟都憋嘴了嗎?你剛才扔球太使勁,嚇到弟弟了,他不喜歡。
我們下回溫和一點吧」。
5、尊重、並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感受。
如果孩子能確定自己不會被評判,嘲笑或批評,他會更有安全感,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那麼,作為爸爸媽媽,即便孩子有些不好的行為,我們真的不能認可,但還是可以理解孩子情緒,比如,「我知道你很生氣,但你不能扔石頭。
你生氣的時候可以打打這個枕頭。
」
6、幫助孩子培養關於「情感」的詞彙。
我很「高興」、「快樂」、「開心」、「興奮」、「喜悅」……
我很「難過」、「傷心」、「沮喪」、「害怕」、「嫉妒」……
情緒沒有對錯,不論是高興、快樂、興奮……還是難過、悲傷、沮喪……都是每個人必然會體驗的。
與其讓孩子在產生不好情緒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處理,不如在平時,就和孩子多談論一些情緒,讓孩子知道:
現在發生了什麼;
我現在的心情是難過/傷心/沮喪/嫉妒……
我不開心,但我知道,情緒總會改變的。
有時,爸爸媽媽會擔心:「孩子不高興的時候,越提他的傷心事,哭得越厲害」,所以就不敢談了,而是用零食、玩具之類的東西,試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趕緊「止哭」。
但其實,哭,是孩子表達難過的方式,難過是每個人一定會經歷的一種情緒,不如在小的時候,在爸媽的陪伴下,讓孩子有機會體驗「難過」、並且自己最終從「難過」中走出來的過程。
這樣,下次遇到難過的事,孩子反而會覺得沒關係,他以前也經歷過難過的事情,他已經有經驗,知道「情緒是會改變的,難過的感覺是會過去的」。
7、敘述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情。
比如媽媽說:「我正在洗碗。
我正在把透明的洗潔精擠進溫水中。
」
孩子就能聽著這句話,看著媽媽的動作,把「洗潔精」、「擠」、「洗碗」這幾個詞聯繫起來。
洗澡的時候,和孩子說 :「我們坐在浴缸。
你的手臂,腿和肚子都濕了」。
孩子就能很形象地理解「濕」這個字的意思和用法。
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有助於孩子將單詞、對象和動作聯繫起來,口頭表達的能力會更好。
8、鼓勵假裝遊戲。
孩子們玩「扮家家」的時候,通常能更自由、更沒有壓力地表達自己。
比如,我們說「泰迪熊最害怕打預防針了」,而不是「我家寶寶最怕打預防針」,那孩子會覺得更安全,更容易在「扮家家」遊戲中,和爸爸媽媽溝通「打針」這件事。
扮家家,也讓孩子有機會承擔不同角色,去考慮不同的人可能會怎麼說,怎麼想,怎麼做,有助於孩子的發展語言、理解別人、和他人共情,這些能力,對溝通都是很有幫助的。
9、爸爸媽媽的指示清晰、要求明確、適合孩子的年齡
通常,對1歲的孩子,爸爸媽媽的指令有一個步驟就夠了,比如:「去撿球」。
對於一歲半以上的孩子,可以給稍微複雜一點的指令:「請到你的房間去拿你的鞋子」。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確保孩子看著你,再給孩子提要求,而且儘量指示清晰、要求明確、循序漸進。
一次只要求孩子做一件事,做好了再說下一件。
最好不要:嘮嘮叨叨。
因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理解能力也有限,使用冗長、複雜的語言,往往會他們感到困惑,從而失去興趣,放棄溝通。
讀懂一歲寶寶的「動作語言」,你做對了嗎?
寶寶在開口說話前,主要靠動作表達需求和情感,這些比劃出來的身體信號,你能get到多少呢?作者:若游我家寶寶從10個月開始,進入一個新動作「解鎖」的爆發期,每隔幾天,就有不一樣的動作習慣冒出來,從...
3歲前寶寶打人,大人會不會管是關鍵
歡迎來到 媽咪OKOK媽 媽咪OK范潔瓊 媽咪OKOK一直比較靦腆文氣,從來不會主動攻擊別的小朋友,但幾個月前的某一天,因為我阻止他去拿桌上的瓶瓶罐罐,他居然衝過來,「啪」地朝我腿上打來,嘴裡還...
引導孩子的挑戰行為——為啥和家長對著幹,爸媽應該怎麼辦?
2、3歲的孩子,正是讓爸爸媽媽「痛並快樂著」的時候。這麼大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知道自己和爸爸媽媽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個體,於是孩子更自信了,更願意表達自己喜歡啥、不喜歡啥。可是與此同時,孩子的...
孩子什麼時候會叫媽媽?這個時間會說話的寶寶智商很高
都說孩子是上天賜給爸爸媽媽的禮物,從孩子出生的那天,爸爸媽媽身上就多了一份責任。尤其是媽媽們在生了寶寶之前和生了寶寶之後變化是最大的,在生孩子之前一到周末就是打扮美美的和朋友們一起逛街,節假日還...
我在澳洲的育兒心得:孩子哭鬧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排解負面情緒
(註:本文討論的是已經能明白事理的孩子,嬰兒哭鬧的應對,以後會另單獨開篇討論。)做父母的,總會遇到孩子哭鬧的時候,不小心弄疼了自己,或者某件事不能如願,或者受別人欺負了,各種情況都有。這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