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更喜歡「好玩」的父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懂得和寶寶一起「玩」的父母,才是聰明的父母,陪孩子玩既能讓孩子收穫快樂,又能拉進親子關係,也更加容易和寶寶溝通交流。
在忙碌的工作之後,爸爸媽媽們不妨和寶寶一起玩耍吧!
對於處於快速生長期的寶寶來說,各方面的能力也會在遊戲中得到提升。
但是請注意陪玩有技巧,切莫敷衍了事。
有兩種不推薦的情況:
(1)當孩子積極投入到遊戲中的時候,如果爸爸媽媽們只是敷衍了事,隨意做做表面文章,甚至還常常故意輸掉遊戲,那你還不如忙你自己的讓孩子一個人玩。
(2)爸爸媽媽們剛玩幾分鐘就開始東張西望,要麼就是若有所思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孩子們往往會不停地叫著爸爸、媽媽,希望喚回神遊的父母。
如果繼續這樣陪孩子玩下去,可能持續不了多長時間,孩子和爸爸媽媽們都會感到索然無味而草草收場。
這兩種陪玩毫無意義可言,既浪費爸爸媽媽們寶貴的時間又辜負了孩子的一片期望,也完全達不到親子互動的目的。
如何陪孩子玩,才能既讓孩子收穫快樂,又讓親子互動的效果最佳呢?
1、轉變自身心態:從陪孩子玩轉變為和孩子一起玩
爸爸媽媽們如果想要更加投入地陪孩子一起玩,首先就得把自己的心態進行調整一下,從陪孩子玩轉變為和孩子一起玩。
當我們放鬆下來跟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從心底就不會把陪伴孩子當作是一種任務,更不會敷衍的對待孩子。
同時,我們也會從中享受到早已久遠的歡笑,也將重新拾起久違的輕鬆自在。
2、快速進入狀態:從敷衍了事轉變為全力以赴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的一舉一動他們都會盡收眼底,然後他們會做出自己的判斷。
很多爸爸媽媽跟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常常心不在焉、左顧右盼,這其實讓孩子很反感,感覺爸爸媽媽們是在應付差事,就育兒領域來言這也不是高質量的陪伴。
無論多麼簡單的親子活動或者遊戲,只要我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孩子們就一定能夠感受到爸爸媽媽們的心意。
關鍵是在玩耍了過程中,我們的心與孩子的心,每時每刻都要在一起。
3.認真研究,從黔驢技窮轉變為陪玩高手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之所以不願意陪孩子玩,並不是不願對孩子花心思,其實是因為他們在心裡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陪孩子玩。
當爸爸媽媽們被孩子逼得黔驢技窮時,在他們眼裡自己的孩子,就會在轉瞬之間從人見人愛的「小天使」變成調皮搗蛋愛捉弄人的「魔鬼」。
要跟孩子一起玩得開心,我們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需要學會很多方法的。
如果爸爸媽媽們的興趣愛好不廣,那就儘量多培養一些興趣特長,比如打球跳舞;如果父母的遊戲方式單一,那就儘可能學習更多的遊戲,當然網路遊戲就不推薦了;如果爸爸媽媽們的耐心不夠,那就請努力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緒;如果爸爸媽媽們安於平淡激缺乏激情,那就盡情享受親子之悅。
4.對症下藥,寓教於樂
其實,陪孩子玩也是一門學問,日常生活中在選擇和開展遊戲時,我們需要根據孩子自身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選擇適合於孩子所處年齡段的遊戲。
如果孩子總是粗心,爸爸媽媽們可以考慮使用電腦或者平板和孩子一起玩「找不同」;如果孩子太過好動坐不住,爸爸媽媽們可以和孩子玩拼圖或者下棋遊戲;對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可以跟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比如讓他當爸爸或者媽媽我們做孩子,交換角色讓他學會照顧別人。
其實,玩和學並非完全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
很多時候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其實也在學習,相應地,也很多東西的學習也是可以變得好玩,讓孩子在快樂的學習。
很多爸爸媽媽認為,學習就該有學習的樣子,應該是正襟危坐的一板一眼的。
但是對幼兒的教育而言,更應該從玩耍和遊戲開始,孩子在學齡前所學的,絕大部分都是可以在玩耍和遊戲中學習到的。
玩中學,看似在玩,實則在學習而且還很快樂。
(以上是個人見解若有不合理的地方,還請賜教指出謝謝!)
寶寶晚上哭鬧,原因竟然是它
前段時候跟一個朋友聊天,說起她1歲半的兒子最近每天半夜總是哭鬧,晚上很晚才睡,11點睡著,大概12點就開始哭鬧,抱也不行,放他躺著也不行......問我是什麼原因,怎麼辦?
付小平 | 用心陪孩子玩,每個父母都能成為教育專家
習大大去年出訪英國時曾提到:「中國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讓他們多玩一玩。」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貝爾也認為:「遊戲就是兒童成長的全過程。」對於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主要任務其實就是玩耍和遊戲。
沒法與孩子交流?我有特殊的溝通技巧
《媽媽是超人3》正在熱播中,裡面的明星媽媽與寶寶們的矛盾與衝突是最大的看點,當我看到媽媽與寶貝各執一詞、關係冷淡的時候也是忍不住心底咯噔一下,雖然知道有些可能是節目組故意剪輯出來的賣點,但是不可...
養不教,父之過,父親對孩子究竟還有多少影響力?
新手爸爸他們在妻子感到疲倦時,要接手孩子的照顧;當妻子因哺乳、育兒感到挫折時,他們是另一半訴苦(或發怒)的第一線。地球人都知道,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任何家庭都會處於兵荒馬亂的狀態。新手爸爸是需要...
前方這個「坑娃」小陷阱,寶媽寶爸請注意避讓!
你信嗎?我們,無形中做了很多「坑娃」的事,不但忽視了孩子的感受,還一直自私的認為自己沒錯。直到被孩子喚醒……(一)、爸爸很忙,在辦公桌前處理文件,孩子在跟前跑來跑去,爸爸不能陪伴,但又被孩子擾亂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