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這個壞習慣,會讓孩子「有空可鑽」,您家有這情況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請「關注」!)
作者:毛志傑
很多家庭都遇到過這個情況:孩子只聽爸爸的話或只聽媽媽的話,孩子對於另一方的態度則是明顯的不屑或排斥,這是啥原因呢?
這樣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時估計常常出現這樣的情形:比如這邊爸爸正在義正嚴詞、十分嚴厲地教育孩子,那邊媽媽看著心疼,於是「出手相救」,從言語上為孩子的錯誤辯解,以求減輕孩子「罪行」;或者是媽媽正在教導孩子,那邊爸爸看著「不是那會事兒」,當著孩子的面「糾正」媽媽的觀點。
如果這種情形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屢屢出現,那麼,聰明的孩子就會「鑽父母的空子」。
再說了,不同的意見就像給孩子兩個時間不同的手錶掌握時間一個道理,孩子會顯得無所適從。
而孩子最終的表現就是只聽爸爸或媽媽其中一個人的話,遊刃於爸爸媽媽之間的「管理空擋」,行自我放鬆之實。
而家庭教育畢竟是爸爸和媽媽兩個人的事,只有兩個人都能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才能「分工合作」,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引導。
僅僅靠爸爸或者媽媽的影響教育,會讓其中一方感覺「太累」,而且不利於家庭教育的全面性,會使孩子在人格發展方面出現偏差。
比如有些只有媽媽帶大的男孩有著明顯的女性化,而在父母共同撫養下長大的孩子,在性格成長方面就會更加完善。
因此,爸爸和媽媽在進行家庭教育時一定要「協作配合」,無論是「紅臉黑臉」還是「同仇敵愾」,總之就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顯示出「不聽媽媽的就是不聽我的話」!反之亦然。
家長們一定要明白:為對方樹立權威其實就是給自己「減壓」。
只有都有權威了,孩子的教育任務才可能得到雙方分擔。
那麼,家長如何才能在家庭教育中「行動統一,步調一致」呢?其實方法很簡單,只要願意做。
首先,爸爸和媽媽之間要就家庭教育方面的話題做到經常性的溝通,這樣,即使有不同觀點,可以通過溝通達到統一。
即使意見不一致,也不在孩子面前,經過爭執後的意見往往更有說服力。
如果兩人之間平時根本就不談孩子的事兒,只有到孩子學不會、或者作業寫不出等時刻才進行教育,那火暴分歧場面就可想而知。
另外,一方在教育孩子時,另一方有不同觀點,可以補充性地委婉提出,不能全盤否定對方。
不然你讓您的另一半在孩子面前怎麼下台,說不定還會引發爸爸媽媽兩人之間的戰爭。
還有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家長兩人都要共同學習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只有這樣的共同學習,才能使兩人在思想和觀念上達到「同而不同」的境界,在孩子面前保持高度的統一性。
從深層次來分析原因,「在孩子面前意見不合」這種現象與兩人的性格、感情以及觀念都有著很大關係。
不從以上方面上解決問題,一遇到孩子教育的事,肯定會「激情之下」再犯老毛病,互相指責。
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孩子!
(孩子成材,家庭教育不可缺失。
如果您有意與我交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開封好媽媽 」)(微信號kaifenghaomama)
大多數叛逆孩子的家長都有類似的問題,處理不好影響孩子的一生
近日,有一位孩子的家長,看到J媽的關於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文章,然後私信聯繫J媽,描述了孩子的情況。根據這位父親的描述,孩子是一個13歲的男孩,現在在上初中一年級。他主要是問題就是愛玩手機遊戲,去網...
7歲小孩調皮地在電梯裡亂按樓層鍵,媽媽的「懲罰方式」竟然讓乘客最後都笑容滿面地走出電梯!
在公眾場合有時候會遇到小孩大聲吵鬧,或是做出不禮貌的行為,家長要不是常常驚慌失措地嚴厲斥責,就是連管都不管到底這種時候應該要怎麽教育小孩,才是正確的行為呢?以下這個案例也許可以給你一些啟發喔!▼...
不想做大嗓門媽媽?那就做朋友吧!
Dora媽:我們講「跟孩子做朋友」,並不是說「完全放棄父母的角色違心地去扮演孩子朋友的角色」,而是做一個心平氣和、跟孩子友好相處的朋友式的父母。尊重孩子、聆聽孩子、陪伴孩子…這些原本就是我們做父...
做公正的家長,與孩子談平等
在家長的眼裡,孩子永遠是孩子,總以為他們不懂事,什麼事都要家長來操心,這樣做不對,那樣做才好,你要聽話等等。直到有一天,當時剛4歲的孩子對我說,爸爸,你不聽我的話,我就凶你了。當時一愣,這不是...
快醒醒吧,有多少父母還沉浸在「臉譜式」的錯誤教育方法中!
「你再不聽話,媽媽就告訴你爸爸了!」然後爸爸來了,吹鬍子瞪眼睛,孩子嚇得哇哇哭。媽媽趕緊哄「寶寶別哭,孩子不是知道錯了麼!」這樣的場景發生在巧媽這一代人成長的多數家庭里。爸爸是威嚴的,媽媽是慈愛...
孩子從小就聰明懂事,只因爸爸媽媽這樣做
要說娛樂圈出了名的好爸爸,非黃磊莫數,隨著《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的熱播,黃磊對女兒多多的教育理念也成了大家的關注焦點。在節目中,多多的表現可圈可點,有著超乎同齡人的穩重和成熟。節目剛開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