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技巧告訴你,「為了孩子好」的正確打開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睿悅媽媽

五一假期,到農村老家呆了幾天,睿哥也在同村親戚面前,淋漓盡致的「撒潑」了一把。


比如,睿哥在沙堆旁邊玩,鞋裡弄了很多沙子,正準備倒掉,一位爺爺經過道:「你可以躺到沙子上睡覺的哎?」

「那你先在沙子上睡覺。

「切,這孩子怎麼講話」

「就這樣講話啊,要你在沙子上睡覺啊!」

「真不懂事,要打!」

小區一位寶媽說,最近煩死了,大寶老是欺負小寶,我怎麼講她都不聽。

我問:「然後呢?你怎麼做?」

「然後,我就打她了。

「管用麼?」

「當時管用,還會再犯」……

旁邊的寶媽說:「你怎麼能打孩子能打孩子呢?我家孩子犯錯,我從不打他,我會減少他看動畫片的時間,或者乾脆不讓看。

說實話,我因為睿哥對長輩講話不禮貌,不顧前因後果地訓過他;我也因為睿哥的「不聽話」揍過他;我也因為他犯了所謂的錯誤不給他吃飯。

但是事後我反省的時候,這些全都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當然我們大人可以義正言辭的說,我這麼做可能當時是傷害了你,可本質上是「為你好!」

真的麼?真的是為孩子好麼?我們為了達到目的,用豐富的詞彙來給孩子貼標籤,用粗魯的方式給孩子身體、心理上造成傷害,或者把孩子本來就擁有的權利拿走的時候,我們的內心,真的是為了孩子而不是再泄憤麼?你知道,答案是否定的。

那麼憤怒從何而來?統統源自一個信念:你應該聽我的。

如果你不聽我的,我就會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方式來對待你!

所有這些懲罰的方式都不起作用,還剝奪了孩子自己思考錯誤的機會,孩子在遭遇這樣的懲罰是,內心的感受應該是這樣的:你這樣對我,我討厭你。

他的精力和情緒都是在做對抗。

而不是父母希望的「會思考自己錯在哪裡,以後一定不犯」。

比如吃飯的問題,在很多家庭這個問題都是存在的,孩子吃飯慢,媽媽在一旁一直提醒:快點啊,快點啊,你都吃多長時間啦,或者再吃不完,下午就不要看動畫片了,或者乾脆不讓吃了。

這些行為只會讓孩子把當下的不當行為,轉移到對未來生活的某個部分擔憂,他沒有機會反思當下應該思考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我吃飯這麼慢,是因為我邊吃變玩了麼,還是因為我總是在想別的事?

家長只需要告訴孩子,寶貝,我們20分鐘後收拾碗筷,希望你那時已經吃完了!然後把空間交給他自己。

20分鐘後,溫和的收拾碗筷,並且堅定的把他沒吃完的部分收掉。

這就是讓孩子成熟自然後果。

教育的真正目標,不是培養孩子因為害怕或者是難過當下屈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而是培養一個孩子有能力理解思考並且在未來做出更好的行為決定,要達到這個目標,懲罰肯定不是好方法。

既然懲罰不管用,孩子總不能放任不管啊,什麼方法可以代替懲罰來管教孩子呢?

請孩子幫忙

帶孩子在博物館,他看到什麼都很新奇,因為是節假日,人也非常多,睿哥就忍不住這也看看,那也瞅瞅,閒不下來,結果是我總是在他後面追,一點看展品的機會都沒有。

於是我拿出博物館的地形圖,請教睿哥:媽媽是個路盲,我想看這個,這個,還有這個,你能不能帶我去,小朋友也知道點歷史知識,所以我每看到有興趣的展品都會請教他一番,他再也不亂跑了,而是很負責任的帶領好我這個學生。

如果我就跟在他後面苦口婆心的說:不要亂跑,這人很多,媽媽跟不上你了,你再跑………勢必不會有絲毫作用,所以與其告訴不做什麼不如告訴他做什麼。

針對他的行為而不是他本人

睿哥,把妹妹手裡正玩的玩具搶走,放到妹妹夠不到的地方,急得妹妹娃娃大哭。

我就很嚴肅地對睿哥說:你搶妹妹手裡的玩具,這個行為非常糟糕,我想你知道應該怎麼做。

這個時候孩子可以意識到,搶妹妹玩具這個動作是不被允許的,是不被認可的行為。

如果我說:你這個哥哥怎麼當的,太壞了,怎麼能搶妹妹的東西。

她是你妹妹你不幫她就算了,還欺負她,你真是太不像話了……所有這些對孩子的人格特質的負面評價,對他行為的改善幾乎沒有作用,只會讓他擁有更多對自己的否定,認為自己就是一個會欺負妹妹的哥哥。

引導孩子如何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在超市亂跑,家長一再提醒也沒有用,結果是家長惱羞成怒,孩子還是我行我素,怎麼辦?

事後找個合適的機會也就是溝通不受限制,輕鬆愉快的氛圍,問孩子為什麼要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跑來跑去?這是了解孩子的真實感受和需求,很有可能孩子會說,超市那麼多東西,我好新奇啊,我想一下子看個夠。

然後,父母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哦,我明白了,你一下看到這麼多玲琅滿目的商品感覺很新奇,所以想一下子看個夠,就跑來跑去了。

我的想法是,如果你一直跑來跑去,爸爸媽媽就要照看你而沒辦法專心挑選我們所需要的商品了,還有你這樣跑還會打擾到別人買東西。

這樣看起來,可真是太矛盾了。

我們需要一起想辦法,你有什麼好的方法既能滿足你的要求,又能滿足我們的要求還能不打擾到別人呢?這時候,提出的方法越多越好,切忌不能評價。

立刻反駁孩子的想法就是扼殺了孩子思考的問題,而我們的目的就是鼓勵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越多越好。

討論所有的方法,找出最合適的,讓孩子開始刪除最不需要的,我們適當補充方法的利弊,供孩子參考。

告訴孩子,你希望他能有什麼行為

快10點了,孩子還興奮的在房間不願睡覺,這個時候,家長最好到房間溫和而堅定地對孩子說:現在已經快10點了,我希望你能在10點之前進入夢鄉,現在請安靜下來。

告訴孩子該彌補失誤

孩子喝牛奶的時候,坐在椅子上身體扭動,結果把裝牛奶的杯子打碎了,這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埋怨,只要求孩子把現場處理乾淨就好,根據孩子年齡大小,如果需要幫助,提供適當的幫助即可,必須自己動手打掃。

懲罰是一種最無效的教育方式,甚至連教育方式都稱不上,一個從小挨父母打的孩子當父母后很可能不自覺的就會用「打」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通常從小挨打的孩子自信心、存在感及弱,而且解決問題的能力相當缺乏。

如果父母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這樣的人,從我們開始做起,認識到,孩子也是「另外一個獨立的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用我是「為你好」來懲罰孩子,包括父母自己。

雙向養育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來源:雙向養育,一個真正能陪伴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公眾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打孩子?一動手,你就輸了……

關於懲罰孩子,眾說紛紜,有的說「小懲大戒」,有的說「不打不成器」,也有說「並不是完全不能打孩子。父母適當出手,也是讓孩子承擔做錯事後果的一種方式。」但是,客觀上講,當成人面對孩子,一動手,就已經輸了。

教育熊孩子,溝通比武力解決更有效!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如今,問題兒童的教育跟普通兒童的教育也不盡相同。但教育總有相通之處,防患未然要勝過出現問題後再修補,文中尊重孩子的意志、注意跟孩子親密...

孩子受欺負家長怎麼辦?教會孩子如何不被欺負

孩子受欺負 家長的錯誤反應在幼兒園和學校里,孩子被同學欺負是常見的事情,當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被欺負後,難免著急,甚至生氣。這時候,往往會出現下面兩種錯誤的反應:一、家長不問青紅皂白,直接插手去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