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培養孩子獨立性不是一張小床可以解決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馬伊琍

近日,馬伊琍在微博中發了段自己的育兒心得。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她反思睡小床對於孩子獨立性培養的育兒理念,認為從嬰兒時期應該充分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這樣孩子長大才會更有安全感、更獨立。

這條微博從發出至今轉發上萬,評論達到9000多條,點讚14萬次,一時間分床睡是否培養孩子獨立性的話題又熱了起來。


馬伊琍微博全

大多數媽媽不會刻意訓練孩子睡小床

對於獨立性的培養,多數媽媽認為給足安全感才最重要。

她們不否定分床睡對培養孩子獨立性是有一定的幫助,但也不會誇大分床睡對培養獨立性的作用。

不是說只有分床睡孩子才能變得獨立,他們之間還存在反向關係——如果寶寶變獨立,才可能去分床睡。

尤其是新手媽媽們更享受和孩子的「膩味」時光,不光是孩子依賴她們,媽媽也依賴於孩子,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會選擇獨立睡覺。

還有媽媽認為,睡不睡小床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一個敏感的孩子,對於分床睡是不容易的,如在這個時候再有意訓練,感覺會適得其反。

如果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一些小事情,比如能收拾自己的玩具,只是不能分床睡,這也不能說孩子沒有獨立性。

對於白天上班,晚上還要帶寶寶的媽媽來說,讓寶寶睡小床,是為了保障自己和寶寶都有個良好的睡眠質量。

她們強調,每一種睡覺方式都不是一定要遵從的,睡不睡小床可以根據每個家庭的睡眠形式來定,怎麼舒服怎麼來。

多年育兒從業者支持馬伊琍觀點

作為翼展風迎(菩提樹屋)家庭教育發展中心創始人,「PPM繪本親子教養模式」理論創立者,多年從事育兒工作的楊逸支持馬伊琍大部分觀點。

她認為,「養育孩子的過程既是父母對教育的探索實踐過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與眾不同的個體,不是用哪一本教科書,聽從哪一位專家的哪一個育兒理論就一定能把孩子養好的。

孩子的獨立性也不是靠成人刻意訓練出來的,幼兒時期對父母的依戀是孩子內在的發展需求,父母對孩子這一情感需求的回應和滿足,是孩子內心安全感的基礎。

在她看來,「分床睡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這個理論並沒有錯,但是如果為了分床睡,媽媽的心情是焦慮的糾結的,那麼即使成功分床了,孩子也未必因此而變得獨立。

反之,如果媽媽能接納孩子對自己的依戀,抱著馬伊琍的這種「賴就賴吧,急什麼呢」的篤定心態,反而是對孩子成長的一份信任,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才能培養出獨立的個性。

從事8年幼兒工作的心理諮詢師陳菲菲也認為,獨立性培養生活中隨處可見,分床跟獨立性本質上沒太大關係。

她提到,孩子長大了自然會去獨立睡覺,而對於哪些孩子很大了,還不捨得分開睡的現象,是有問題的。

可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了。

「獨立」一直是父母很難把握的「一把尺」,並不是一張小床就能解決的問題。

而在《最強大腦》節目「科學判官」魏坤琳的育兒著作《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也講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要先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了解他的能力水平和發展階段,才能幫助他逐漸發展成獨立思考和獨立行動的能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和孩子分床睡,你會選擇什麼時間?

寶爸寶媽們都知道,寶寶到了一定年齡,就需要慢慢分床、分房睡了,這樣既有利於爸爸媽媽好好休息、增進感情,也有利於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絕對是有好處的。那麼和孩子分房睡,應該選擇什麼時間呢?又要注意些...

寶寶多大適合與父母分房睡?

到底孩子多少歲才適合與父母分房睡,這是育兒期必然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太早分開睡,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太晚分開睡,又不利於培養內心獨立。大多數育兒的書籍說的都是「五歲是分床的最佳年齡」,其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