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歲,媽媽說我脾氣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也不懂,這是我第一次叛逆

是不是突然發現孩子不喜歡你總是抱著他了?你夾給他的菜,他也不吃了?你說什麼他都反對;

你還發現,孩子說話多了個「我不;你越要他做什麼,他越不做;

不知什麼時候,他不再圍著自己轉、撒腿就跑遠了;走路想要拉著他的手,他卻一甩手,說「我自己走……

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什麼是叛逆所謂叛逆,就是反叛的思想、行為……忤逆正常的規律,與現實相反,違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叛逆是一種「長大了」的感覺(其實本質依然是種幼稚的心理),是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在思維形式上屬於「求異思維」,希望通過自己的標新立異甚至是唱反調,來引起別人注意,試圖改變別人和事物對自己原本看法的心理。

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出現在2-3歲,也有發展較早的孩子在1.5歲就開始叛逆了。


執拗的2-3歲——2-3歲是孩子自主能力的形成期,這時孩子的自尊心開始出現,但他們非常容易以自我為中心,非常任性。

這一階段的寶寶非常需要秩序感,但不會表達,因此表現出對物品強烈的占有欲,他們會覺得「東西出去就回不來了」,所以這一時期也叫執拗期。

3歲的孩子非常自命不凡,也特別容易受挫,由於不會表達情緒,所以顯得脾氣很壞。

不可懈怠的叛逆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指出,1.5-3歲是孩子處理自主與懷疑的衝突階段。

孩子需要通過不斷地自主嘗試,證明自己的能力。

這時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顧他們的成人,允許他們獨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且表揚他們完成的工作,就能培養他們的意志力,使他們獲得了一種自主感,能夠自己控制自己。

相反,如果成人過分愛護他們,處處包辦代替,什麼也不需要他們動手;或過分嚴厲,這也不准那也不許,稍有差錯就粗暴地斥責,甚至採用體罰或打罵,使孩子一直遭到許多失敗的體驗,就會產生自我懷疑與羞恥之感。

家長的角色

對於第一個突如其來的叛逆期,孩子變了,家長也是措手不及。

在這個小大人面前,家長該如何定位自己呢?

首先,做一個民主型家長

在孩子遇到問題時,記住三個原則:

1. 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當孩子惰性大發,不願意自己動手解決問題時,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責任意識,讓其明白「自己能做的事情應該自己做」,並讓其覺得自己有能力處理好事情。

孩子完成一件事後,家長需及時予以反饋,如「我看到你剛剛把門口的紙團撿起來丟進垃圾桶了,真是愛乾淨的好孩子」。

反饋時需對孩子的具體行為進行表揚,而不是簡單說「你真是好孩子」。

調動積極性不能以「交換」作為向孩子妥協的方式,譬如:孩子不小心將牛奶打翻在地,自己不願意將地面擦乾,媽媽為了鼓勵孩子勞動,便以「給孩子買新玩具」為交換條件,這會誤導孩子,使其將「打翻牛奶」與「新玩具」連接起來形成刺激反應,形成「釣魚執法」的思維,那麼下次想要新玩具時,也可以弄髒沙發然後清理掉。

這裡所指「交換」是孩子不願意承擔過錯的情況下希望能通過某種渠道彌補承擔過錯的痛苦,需要與「獎勵」區別開來。

為即將發生的事情作詳細預告。

如告訴孩子「我們今天去超市買菜吧」,孩子快樂地答應了。

跟著媽媽去到超市愉快地選購蔬菜,以為買好菜就可以回家了。

可是沒想到媽媽買完菜又去買了麵條,從超市出來還去挑衣服,挑完衣服和鄰居阿姨在樓下聊了很久,孩子一個人很無聊,終於爆發了。

如果媽媽事先告訴孩子「我們今天會去超市買點蔬菜,買完蔬菜可能會去看看衣服,寶貝看到好玩的我們也可以一起去看看,如果回家的時候遇到了熟人,媽媽會和他聊聊天,寶貝,你要不要帶一個喜歡的玩具出門呢?」

再如,寶貝在公園裡玩得很開心,媽媽發現該回去做飯了,可是寶貝堅決不同意。

媽媽可以嘗試說:寶貝,我們現在回家做飯了,媽媽想請你幫忙洗青菜。

通常,孩子很樂意幫助家長,利用「幫幫忙」的藉口還是很不錯的,當然,家長要真誠感謝孩子的幫忙,不要因為孩子越幫越忙就指責或嫌棄。

2. 啟發、引導、支持、鼓勵。

當與孩子發生衝突時,家長首先立刻反思自己的行為,有沒有做到耐心傾聽。

2-3歲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弱,或不能以成人的語言溝通,這給家長理解孩子造成了障礙。

此時,家長有必要「先聽後問」,聽完孩子的陳述後,將自己聽到的信息複述給孩子聽,詢問是不是了解了孩子的意思。

當家長無法理解孩子的表達時,根據孩子的手勢、描述等發揮想像,通過詢問細節來構造完整大意。

當孩子不同意家長的一切決定時,家長可嘗試多重選擇的提問方式。

如:

你吃蘿蔔嗎?——不吃。

你吃肉肉嗎?——不吃。

那你吃點青菜吧。

——不吃。

家長可嘗試提問:你是想吃青菜還是蘿蔔呢?

孩子會覺得有了選擇的空間,那就自己選擇一個。

3. 克服孩子的阻抗情緒。

孩子開始自主了,當然思維內容也在不斷增多。

孩子出現阻抗情緒總有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聯想到讓自己覺得害怕或羞恥、憤怒的事情。

當孩子哭鬧著不要一個人睡覺時,家長首先弄明白為什麼。

不想離開爸爸媽媽,還是害怕黑?天黑了,什麼也看不到,思維正在發展的孩子可能會覺得魔鬼、怪獸都會在晚上關了燈時出現,一個人睡覺會被怪獸抓走。

這時,家長可以和孩子聊聊怪獸的樣子,帶著孩子在房間裡走一走看一看,也可以嘗試在關燈後和孩子在房間裡「摸黑」,讓孩子邊摸邊感受。

如果孩子還是不能接受,那就找找看怪獸最怕誰,在孩子床上放一個超級奧特曼(或其它的怪獸天敵),告訴奧特曼要好好保護寶寶。

其次,扮演法律人

父母必須承擔起控制兒童行為使之符合社會規範的任務,即養成良好的習慣,如訓練兒童大小便,使他們對骯髒的隨地大小便感到羞恥;訓練他們見到熟人打招呼;訓練他們使用禮貌用語;訓練他們遵守遊戲規則等。

寶寶生來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時間及對某些事情的處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則一個外在的規則會被寶寶視作異己加以排斥。

一旦他參與了制定,他便會覺得這些規則很神聖,會努力遵守。

家長也要認真對待和寶寶的約定,在發生衝突的時候,你可以提醒他遵守約定。

建立規則儘量提前,如去超市前與孩子約定,沒有付錢時所有東西都不能拆開,並與孩子商量他自己可以購買哪幾種商品,價格不能超過多少等細節。

建立孩子的正面行為可嘗試「代幣制管理」法。

如孩子主動幫助做家務,做完後由家庭成員評估是否合格,合格則可獲得一面小錦旗,當錦旗達到一定數量時,可換取獎品。

最後,把視線放在和孩子同一的高度,與孩子做朋友

當你站在孩子的高度時,發現孩子的世界跟你的大不一樣。

早上出門,你看到的是天空多藍、空氣多清新,而孩子看到的是一群螞蟻、一片花瓣、一個輪胎。

同樣是面對玩具熊,你可能會想著它會不會有病菌,而孩子卻在擔心小熊餓不餓。

家長可以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聊天,順著孩子的思維問問題,理解孩子,讓孩子覺得你和他是一夥的。

分娩近在昨天,可怕的叛逆如雷雨般來襲。

昨天還完全屬於你、依賴你的寶寶,今天就要甩開你的手、朝你大聲喊叫。

你神經緊繃,會鬧得與孩子勢不兩立;你稍放輕鬆,又擔心孩子走偏了。

不管是全職太太還是職業女性,無一例外地都要經歷這麼一個過程——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與父母分離的過程。

所以,請您和您的愛人,放下大人的尊嚴,細細體會和孩子一起長大的過程,無疑,這個分離對父母來說,是痛苦的。

看完這篇文章,請您給您的孩子一個深情的擁抱,告訴他,「媽媽(爸爸)想做你的好朋友,好不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進入叛逆期,媽媽你準備好了嗎

許多家長以為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變的懂事,能按照大人的意願去做事。但是,當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家長會發現寶寶變的性情急躁,個性叛逆,簡直就是一個「混世魔王」,其實,這是寶寶進入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叛逆期?

很多孩子在2歲叛逆期經常說的兩個字就是「不要」。不要睡覺,不要洗澡,不要吃飯,不要喝水……總之無論你要他做什麼,他都和你唱反調。這個時候真的很容易讓家長火大!其實這些行為都代表著孩子進入人生中的...

2歲寶寶也叛逆,聰明爸媽有妙招!

好好吃飯!」「不吃,我就不吃!」「快叫阿姨好。」「不叫!不叫!」「準備洗澡睡覺了。」「不,我要看動畫片!」這樣的尷尬場面,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寶寶2歲以後,發覺得寶寶變得特別難教,尤其是這次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