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警營每周好書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國慶假期,蜀黍給大家推薦一本實用的好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這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老師的新作,尹老師親自從22萬個案例中,提煉98個典型家庭教育問題。
書中問題涉及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玩耍、家庭關係、社會關係等等全方面,堪稱中國家庭教育問題的「百科全書」。
推薦理由
◆叛逆、心理脆弱、學習拖延症、「性早熟」、二胎矛盾、吃喝拉撒睡、厭學、垃圾食品、隔代寵、不聽話、壞習 慣、「洋」早教、壞朋友……所有問題,都有答案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8年突破之作
◆從22萬個案例中,提煉出98個典型家庭教育問題
◆673萬媽媽親身實踐,管用!
◆堪稱「中國兒童問題百科全書」,對兒童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做出了既有理論高度,又非常實用可操作的解決方法
◆中國家庭教育的轉折點,一代父母的覺醒之書
◆撼動《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不可撼動的地位
尹建莉
(中國家庭教育女王,中國奇蹟暢銷書系「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
尹建莉,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碩士,中國家庭教育領域標誌性人物。
她的新穎教育理念和獨特教育方法震撼了中國教育界,得到專家和家長的一致推崇。
她的書通俗易懂,集科學性和實用性於一身,600多萬媽媽親身實踐證明:很全面,很管用!
有教育家評價: 當代中國家庭的教育,如果沒有尹建莉就不算完整。
女兒圓圓曾跳級兩次,品學兼優,自主自立,樂於助人,被評為北京市市級三好生。
16歲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現已於美國常春藤夢曉碩士畢業。
內容介紹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寫作者尹建莉如何培養自己的女兒,本書則更注重對所有媽媽和兒童的實用性,涵蓋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具體的生活事件接軌,讓家長可以將理念真正內化為自己的行動和意識——所有的媽媽,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自己孩子對應的問題,並獲得可以「拿來就用」的解決方案。
看完目錄,馬上能找到自己孩子的對症問題;看完本書,所有問題,都有答案。
精彩書評
「我真希望,在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的父母看到過這本書。
」 ——看到流淚的讀者
她點到了中國教育的癥結,道出了許多父母感知而沒有形成自覺的問題所在。
關鍵是,她給出了解題的路徑。
在許多機械化教程一樣的教子配方泛濫之時,本書確有中流砥柱的意思。
——徐虹(著名書評人,作家)
難得的家教讀本,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更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錢理群(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
像哲學一樣深刻,像工具書一樣實用,像小說一樣好看。
——媽媽們的共同推薦
精彩書摘
媽媽的問題——
尹老師,你好:
我的第一個孩子現在7歲,各方面都很不錯。
我現在有一個問題,想向您請教。
您第一本書中提到女兒圓圓和同伴婷婷、小哲的相處故事,我很贊同您的處理方式。
您第二本書我也看了,特別是關於兒童人際關係的那篇,我更認真看了。
您全部是本著善意和寬容來處理的,可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人並不都能這樣想。
我原本也認為孩子間的糾紛算不上什麼,一般不會介入孩子之間的爭執。
別人打了我的孩子或我的孩子打了別人的孩子,我首先希望他們自己去解決。
但是有的父母不這樣,在自己的孩子打了別的孩子之後,他們會馬上出面誠懇地道歉,確實很誠懇,被打的孩子都不好意思反擊回去。
這樣,打人的孩子沒有受到任何懲罰,最多是家長口頭責備幾句。
所以下一次,這孩子還是會攻擊別人,然後他的父母還是會很誠懇地重複前一次的做法,給人的感覺是「我在管孩子啊,我並不同意他打小朋友,可是管不住,真是不好意思」。
這樣他的孩子總是在打人,被打的孩子總是吃啞巴虧。
其實性格不同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也有一個相互之間試探、妥協,再試探、再妥協的過程,彼此在爭執辯論中找到合適的相處方式。
其實有的孩子攻擊別人就是在試探——我可不可以欺負你,如果你不反抗,那好,可以了;如果激烈反抗,我知道這個人不可以欺負,以後小心。
面對這樣的孩子,我真心覺得應該讓被打的孩子自由反擊,讓對方知道隨便打人是會被打回去的,他應該記住這個教訓。
所以我告訴孩子,不要主動打別人,但被打時,要打回去。
對於這種情況,我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對不對。
尹老師有更好的建議嗎?
尹建莉回答——
你好:
很高興看到你的來信,讓我對這方面的問題又有了一個新的了解。
你信中提到的那些替孩子道歉的父母,他們其實把自己的角色搞錯了。
孩子打了人,道歉的應該是孩子,而不是父母。
父母當然可以表示歉意,畢竟自己是監護人。
但父母的道歉不能替代孩子的,否則的話孩子做錯了事,覺得有人替他兜著,他不僅不覺得內疚,還會變本加厲。
這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一點好處。
另外,確實有的父母私心較重,故意袒護自己的孩子,明處道歉,暗中充當「擋箭牌」,刻意保護自己的孩子。
除了極度怕孩子吃虧,有的人可能還有一種想法,就是認為孩子將來到社會上混,還是厲害一些為好,所以他們有意無意地縱容孩子欺負別人、多占便宜,不受一點點氣。
這樣做的好處是眼前確實得到了一些小利益,但終究,孩子得到的也只是小便宜、小心眼、小格局,對孩子未來的人生沒有什麼好處。
至於你說的「打回去」的做法對不對,我覺得從理論上說沒有錯,畢竟這樣很公平,但它有三個問題。
一是容易把小矛盾激化為大矛盾。
本來孩子間打鬧幾下不是問題,如果每個家長都不教孩子攻擊,防守就是不必要的。
如果每個孩子都提防著別人,他們的童年樂趣就會被抽走很多。
二是不好操作。
在家裡沒挨過打也沒見過家庭成員之間打架的孩子,他沒有「打人經驗」,很難做出伸手打人的動作。
即使能做出來,打幾下合適?而對方又怎麼肯乖乖站著不動,任由你打他?結果很可能是新一輪混戰,如果嚴重了,可能家長也會參與其中,這樣的結果實在是太糟了。
三是即使公平地「打回去」了,是不是也教會了孩子報復,讓孩子變得錙銖必較,這會不會反而讓他將來吃大虧?
我想,人與人之間沒有非打不可的交道,孩子間也是。
和哪些孩子能玩得來,就一起多玩玩,玩不來就少玩、不玩。
一般情況下,孩子間有衝突讓他們自己解決,父母過多地介入孩子之間的摩擦,只會使問題更加複雜化,因為孩子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簡單和單純的,孩子們遠比成人更善於原諒。
實在有些孩子是小霸王,令人討厭,家長也素質差,躲開就是了。
我收到過一些家長來信,他們陳述自己的孩子一出去就打小朋友,導致大家都躲得遠遠的,沒人跟玩他,孩子和家長都很痛苦,不知該怎麼辦。
這種情況,多半是孩子們自然選擇的一個後果,你不好玩,我就不跟你玩,這其實是比「打回去」更好的「懲罰」。
我覺得只有繞不開、躲不過的挨打才有必要奮起還擊,以牙還牙,否則就得不償失了。
家長們對於不還手的擔心可能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會不會因為總是忍讓,孩子會變成受氣包;二是會不會讓孩子覺得委屈,心理上留下創傷。
其實兩種情況都不用擔心。
你問遍天下人,可以發現,沒有哪個人說他有某種心理創傷是因為童年被某個小朋友打而不還手所致。
一個小孩子能把另一個小孩子打得多重呢,比起某些家長一個耳光把孩子打得流鼻血,實在不過像是蚊子叮了一口。
很多家長是自己想怎麼打孩子就怎麼打,到了外面卻不允許別的小朋友推一把。
如果家長能在家中真正愛孩子,從不打罵孩子,讓孩子活得幸福,孩子內心陽光而自信,那麼他身上會自帶尊嚴的「鎧甲」,任何人都不可能欺負到他。
我說過,受氣相是從家中帶出來的,保護孩子最好的辦法是家長自己不要欺負孩子。
當然,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負,家長不能袖手旁觀,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是他最可信賴的人,能從你這裡得到保護和安慰,他才敢跟你說。
如果孩子和家長說了,反而又遭到一通打罵或批評,那孩子只能隱瞞下去,這樣的內傷會非常深。
如果家長不在人際交往上斤斤計較,孩子自然能學會豁達;如果家長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勇敢而得體地解決爭端,孩子自然也能習得這方面的智慧。
至於說要不要「打回去」,我認為這可以作為一個觀念告訴孩子,但不要要求他一定做到,因為這並不重要,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孩子間的玩耍打鬧而已。
謝謝你。
你可能還會喜歡
老師的失職?讓活潑的孩子經常欺負內向的孩子,愈演愈烈
了解新鮮專業的育兒知識,請點擊右上角關注,謝謝!文末評論比文章更加精彩。前兩天一位3歲孩子被人欺負,媽媽教育自己的孩子打回去,被網友刷屏了……
孩子被「欺負」,對方家長無動於衷,怎麼辦?美國圖書館實例分享
工作於美國愛荷華兒童醫院兒童發展與障礙中心,擅長兒童生長發育諮詢及指導、兒童心理行為問題評估、諮詢及治療、家庭親子關係諮詢及指導。前面兩篇文章我們聊到當孩子被「欺負」時,父母的過度介入和完全袖手...
「孩子打人」問題怎麼破?孩子挨打了可以教他還手嗎?
孩子愛打人,想教他改正,和孩子被人打了是不是該教他還手,這是一對相互對立,又相互必然存在的問題,長期困擾著眾多家長。今天尹建莉父母學堂拋出這個問題,也歡迎您一道參與討論。01在尹建莉父母學堂的免...
孩子在幼兒園裡被打了怎麼辦,聰明媽媽這樣告誡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掌中寶,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在家裡哪怕犯再大的錯,家人都捨不得碰一下,到了孩子上學前班了,總有那麼一兩個熊孩子以欺負別人為樂,總有意無意的挑釁打別人,當你家孩子回來...
孩子被打,多數家長反應是打回去,該打回去嗎?
哲哲今年三歲了,9月開學剛上幼兒園。本來是開開心心的去幼兒園,可是下午剛到孩子午睡起來沒多久,哲哲媽媽就接到幼兒園的老師電話,哲哲和小朋友玩玩具的時候,因為搶玩具,被另一個小朋友打了小手,這會一...
最糾結的教育問題,寶寶被打,父母應該如何教育?
看到一網友文旭媽媽抱怨道:孩子在幼兒園老是收到小朋友的欺負,甚至被小朋友打。而且被打後,從不還手,只會哭,然後向我告狀。各位寶媽,是不是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家長們會如何處理這種問題呢?小編在這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