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二寶,請正視孩子們的嫉妒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閨蜜,最近2了。

2,是我們小圈子裡對生二胎的戲稱。

小明媽2了。

你什麼時候2?

我也想2,但是沒錢2。

……

現在人,都是這樣。

做事能懶就懶。

說話能簡就簡。

不過2都2了,想懶想簡已很難。

我閨蜜,不差錢。

頭胎是男孩。

二胎是女孩。

完美的湊成一個好。

但是,自打小公主出生後,

家裡就開始不太平。

有一次我們去看她。

她家老大,一個6歲小男孩。

表情陰沉沉地。

他一句話不說,走到小床前,啪地就打了小嬰兒一巴掌。

當時我們驚呆了。

閨蜜很氣。

你竟然當著阿姨的面打妹妹!

可是閨蜜兒子更氣。

她才不是我妹妹!我才不要妹妹!

當時場面特別尷尬。

這一大一小都在噴火。

沒辦法,我們只好尬勸。

後來閨蜜跟我說,這孩子,自從妹妹出生後,像這樣打妹妹,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不過之前都是偷偷的。

沒想到這次當著客人也敢明目張胆。

大概是看到總有人來看妹妹,送禮物。

嫉妒吧。

嫉妒。

這在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很難倖免。

事實上,並不是只有老大會嫉妒老二。

反之,同樣存在。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

一個家庭有兩個女兒。

大女兒各種優秀。

多才多藝膚白貌美。

走到哪裡都是焦點。

妹妹呢,成績平平相貌一般。

哪一點也不如姐姐出眾。

因此,爸媽更偏愛姐姐。

還總拿妹妹跟姐姐比。

妹妹由自卑到嫉妒,巴不得姐姐消失。

她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沒有姐姐,

我的生活不會這麼痛苦。

後來有一次,姐姐放學時遇到了壞人搶劫,而且還受了重傷。

讓爸媽沒想到的是,

傷害姐姐的壞人竟然是妹妹找來的。

這樣瘋狂又危險的行為。

同樣是源於嫉妒。

父母怪二女兒心狠。

可是,這又是誰造成的呢?

我們不得不說,孩子之間的嫉妒。

很多時候,是爸媽的行為在無形中造成的。

愛和時間分配不均

很多爸媽在懷二寶前,沒有做好老大的心理建設。

或者高估了孩子的承受能力。

二寶出生後,

又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二寶身上。

對老大的關注越來越少。

那老大心裡啥滋味?

憋屈!

明明是三千寵愛,突然有人橫刀奪愛。

擱誰誰也受不了啊。

所以老大就會花式求關注。

愛哭愛鬧也好。

行為倒退也好。

蠻不講理也好。

老大看起來很作的表現,

實際都是求關注的手段。

這些手段不僅多,而且有的特別狠。

前陣子小女孩報假警的新聞大家還記得麼。

一個9歲小女孩報警,

聲稱她在家寫作業時,

突然有人從後面拉住她的脖子,

拿刀劃傷她的胳膊,要搶她的包。

然而實際情況是壓根沒有什麼歹徒。

小女孩胳膊上的刀傷是自己用美工刀劃的。

因為她的爸媽更愛弟弟,

所以她想報警讓他們更多的關注自己。

想想看吧。

案子雖然是假的。

可刀傷卻是真的。

這孩子到底是被爸媽忽視到什麼程度?

才寧願拿鋒利的刀子去劃傷自己稚嫩的胳膊。

疼!

多疼啊!

有事沒事總愛對比

讓孩子們嫉妒的另一個原因就是:

爸媽的對比。

兩個孩子在一起自然會有分別。

有顏高的有顏低的。

有內向的有外向的。

有乖巧的有淘氣的。

有嘴甜的有嘴欠的。

……

爸媽非要拿兩個孩子的不同去做對比。

就是無形中給孩子製造矛盾。

別說什麼手心手背都是肉。

手心和手背能一樣嘛?

小排骨和後臀尖壓根就不相同。

你以為對比是激勵。

實際是刺激!

誰不想專寵,誰不想獨大,

誰不想做爸爸媽媽的心尖尖?

可是爸媽的對比和忽視真的讓孩子們很不安。

所以,他們才會嫉妒啊。

在這個世界上,

所有的關係都是需要用心對待的。

夫妻關係,婆媳關係,親子關係都如此。

同胞關係,也一樣。

就像長發不用護髮素,就會亂得理不清。

作為父母,

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學會處理好這種情緒。

這樣他們的嫉妒才不會升級,

衍生出其他行動來。

1

對孩子的嫉妒表示理解

有嫉妒心並不代表孩子壞透了。

我也嫉妒朋友圈裡有錢有閒的人呀。

怎麼辦?

下一單,嫉妒情緒就滾遠了。

嫉妒,其實就是若干情緒中的一種。

怒吼和胖揍只會火上澆油。

我們要做的就是,接納,然後解決它。

簡單來說,就是將心比心。

當孩子因為嫉妒做出某些出格的行為時。

我們雖然不能認同他的做法,

但是要表現出理解和同情。

你覺得媽媽最近陪伴你的時間比較少。

所以你覺得很不開心,對不對。

你的心情媽媽很理解。

如果我是你,我也難過的。

而且前一段時間,媽媽確實有點忽視你。

這些,都是媽媽做的不夠好。

但是,在弟弟輔食的小碗裡撒尿的行為是不對的。

我們來想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法,好嗎?

像這樣的語言,

很容易打開孩子心靈的小窗戶。

當他們覺得你懂他的時候,

他們才會更願意和你合作。

而不是變本加厲的對抗。

2

讓爸爸均攤陪伴孩子的責任

孩子們解釋能力差,但觀察能力強。

家有兩個孩子,最累的一定是老母親。

很多時候,

我們不是不想給每個孩子更多的愛和時間。

而是,真心給不過來啊!

可看在孩子眼裡就是,媽媽不愛自己了。

她更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了。

嫉妒的小火苗就會漸漸噌噌噌。

面對這種情況,分頭行動,

輪流作戰才更最明智。

老公這個物種就不要再閒置了。

畢竟他也是親爹呀。

當你陪伴小寶貝的時候,

讓老公去陪伴大寶貝。

當你陪伴大寶貝的時候,

讓老公去照顧小寶貝。

讀書,講故事,做遊戲,

玩玩具,戶外活動等等等。

不管陪伴誰,陪伴的過程一定要專心。

手機扔一邊,電視先關掉。

耳朵,眼睛和心,

全都放在正在陪伴的孩子身上。

這樣的做法才會讓孩子知道,

爸爸媽媽的愛從來沒有飛走。

而是一直留在我身邊。

3

拒絕偏心眼

一個玩具,兩個孩子都想要。

為了防止事態擴大,大人馬上奔赴前線。

然而你的一句大的必須讓著小的。

立馬就會讓老大很受傷。

老二很得意。

擺明了偏心眼,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當兩個孩子發生矛盾的時候,

在沒有安全問題的前提下。

大人應該做的是旁觀。

儘量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

就好比他們搶玩具。

也許他們搶著搶著就能想出輪流玩的方法。

你提前的橫插一槓子。

剛好讓孩子們失去了一個思考解決方法的機會。

當他們實在解決不了時,那時候你再登場。

你只需要告訴他們,

要是你們還是不知道應該怎麼玩,

那我就要暫時把這個的玩具收走。

1周之後才能還給你們了。

是的。

也許你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

但是儘量,別灑!

4

多去鼓勵孩子之間正向積極的表現

不管是老大還是老二,都是一家人。

我們要做的不是避免他們交流接觸。

而是要多為孩子創造更多交流和互動的機會。

多鼓勵他們相互之間積極的表現。

當老大為老二做事情的時候。

哇,會幫弟弟拿水瓶。

好能幹啊。

當老二為老大做事情的時候。

嚯,會幫哥哥拿鞋子。

好厲害啊。

而你的鼓勵也會變成正能量。

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作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價值感和歸屬感。

當家庭的氛圍是合作而不是競爭時,

又哪來的嫉妒呢?

5

給每個孩子獨特的愛

想要治癒孩子的嫉妒,

讓他們了解你的愛很重要。

我閨蜜曾經感慨。

我經常表白倆娃。

但他倆還是嫉妒互掐。

為啥?

因為她的表白有問題啊。

媽媽很愛你們。

媽媽對你們的愛是一樣的。

媽媽對你們的愛一樣多。

也許很多二胎父母,

也是這樣向倆娃表忠心的。

可要我說,這樣的示愛毫無誠意。

兩個孩子壓根不同。

你對棉襖和皮襖的愛又怎麼會一樣?

你對每個孩子的愛,應該是量身定做的

,是私人定製的,是獨一無二的!

我愛哥哥的聰明。

也愛妹妹的乖巧。

我愛哥哥的勇敢。

也愛妹妹的體貼。

我愛哥哥的活潑。

也愛妹妹的安靜。

……

只有這樣獨特的愛才能更好地化解孩子之間的嫉妒。

才能讓每一個孩子了解。

爸爸媽媽愛我,

並不是因為我像哥哥或者我像妹妹。

爸爸媽媽愛我,因為我就是我。

我不用非要模仿誰或者趕超誰。

他們愛我本來的樣子。

孩子之間,並不會因為姓氏相同,

爸媽相同,關係就親密無間。

因此,既然你選擇了生二胎,

就要多關注,多陪伴,

多給予他們正向的鼓勵和引導。

畢竟,我們拼死拼活養了倆。

不是想給孩子置辦一個不共戴天的仇人。

而是想給孩子儲備一個可以依賴的親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二胎媽媽:你是哥哥,要讓下弟弟

「你大一點,應該讓讓弟弟。」「妹妹還不懂事,你做哥哥的應該原諒他。」「你都這麼大了,還跟妹妹搶東西,真是不懂事。」生活中,經常聽到父母這樣教育自家老大。父母自然有父母的美好願望,他們希望看到兩個...

知道這些,養育二娃不再頭大

小麗家最近喜添二娃,沒幾天孩子剛出生的喜悅就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堆煩惱:新生兒哭鬧、正上小學的老大出現學習問題,身處焦慮情緒中的小麗奶水突然沒了,還憋成了乳腺炎,老公在外地上班,基本指望不上...

二寶來了,怎樣讓大寶不緊張?

一位媽媽剛生了二寶不久,一天,媽媽要去做飯,讓小姐姐幫忙看一下二寶,突然聽到一聲悶響和大寶的尖叫,媽媽奔出來一看,大寶居然將二寶扔下樓去了!隨著救護車的狂鳴,大寶哭訴了起因:「隔壁阿姨說媽媽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