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工具-有效引導和轉移孩子注意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正面管教工具卡- 轉移注意力&引導
你有沒有這些困惑?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孩子不學習怎麼辦?孩子愛撒謊怎麼辦?孩子不聽話如何教育? 孩子不聽父母的話怎麼辦?孩子和父母頂嘴?孩子和父母吵架?如何鼓勵孩子?孩子搶玩具? 添加微信 ruxiaogao1,每天分享一個卡片內容
轉自:www.positivediscipline.com
今天分享:「轉移注意力&引導」
孩子的特點
三歲以內的孩子在做事情時,根本無法理解父母表達不同意的方式。
他們聽不懂「不可以,不行」到底意味著什麼。
(即使孩子到了三四歲時,仍然不能夠完全理解這種「不可以」的真正含義,這是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不行,不可以」是個抽象的概念,在孩子的世界裡,它與發展的需求,探索世界的需求以及形成自主性和主動性的需求是相反的。
或許孩子知道你不希望她做某些事情,甚至她還了解假如自己真的做了這些事情,會讓你非常憤怒,然而她無法理解為什麼家長認為他們做的不對。
孩子明明知道你不讓他做這件事,他還是要在做之前看你一眼,並且還會嘻嘻笑。
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事情與以一個成人的眼光看事情大不相同。
孩子對事情的理解常常缺乏必要的內在控制力,以至於無法控制她不經意間那不安分的小手。
包括皮亞傑在內的研究者們很早以前就發現,孩子們沒有能力以成年人的方式去理解事情的因果關係和利害關係(這就是為什麼不要對一個孩子只進行單純的說教或對他們實行懲罰性暫停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直到孩子十歲多的時候,才能形成一定的理解力,才能明白事情的因果關係和社會道德標準。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就是這個帥老頭!
以下是皮亞傑向我們展示的認知發展理論,幫助父母理解為什麼孩子不能按照你認為的方式去理解諸如「不行,不可以」的概念。
給兒童呈現兩杯等量的水。
再找兩個杯子,一個又高又細,一個又矮又粗。
往這兩個容量相同形狀不同的杯子中倒水,然後問孩子這兩個杯子的水是否一樣多。
三歲以內的孩子會說:不一樣。
然後會告訴你哪個杯子的水多。
而一個六歲的孩子會告訴你水仍然一樣多,而且還會解釋出原因來。
皮亞傑這個實驗驗證了兒童的思維能力問題。
當我們弄明白我們認知,解釋,綜合理解一個事物與兒童的差別後,我們成人對孩子的期待就會發生改變了。
兒童認識事物和解釋事物的方式與成人是有區別的。
兒童對同一事物經驗的理解與成人不同。
埃里克森這麼說
也是個帥老頭!
埃里克森,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提出人格社會心理發展理論。
在一歲多時,兒童進入「我來做」階段。
這個階段發展形成了獲得自主感而避免懷疑感和羞恥感的能力。
到了兩歲至六歲階段,形成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開始發展探索世界的能力。
當一個孩子按照自己的生長規律做出一些事情反而遭到大人的懲罰時這是多麼令人困惑的事情。
他會面對進退兩難的境地(潛意識的):我該遵守父母的規定嗎?還是跟隨我的內在驅動力通過探索世界去發展我的主動感和自主感?
這個發展時期並不意味著可以讓孩子為所欲為。
這很好的解釋了為何所有合作的方法必須和善而堅定地施行而不是控制或懲罰,這是你的孩子個性形成時期,你希望你的孩子做出關於他自己的決定:我能行,我可以嘗試,犯錯誤,從中學習,我是被愛的,我是個好孩子。
如果你試圖通過內疚,懲罰,羞辱來讓孩子學習,這將會使他形成一種沮喪的感覺(內疚感和羞恥感),這種感覺在成年期後很難修復。
對於四歲以下的孩子,正面管教里最重要的三個工具是:監督,轉移,引導。
告訴他們做什麼而非不做什麼。
給他們演示如何去觸摸而不是說:「別碰」。
在生命的前幾年,你的職責是在不讓你的恐懼抹殺孩子的勇氣的前提下保證他們的安全。
基於此,監管就是一個重要的工具同時伴隨著和善而堅定的引導和教育孩子。
家長們總是會認為當孩子遇到重大危險還無意識時就得打孩子讓他記住。
理由包括有生命危險,需要孩子立刻順從等,通過打來引起孩子的注意等有效方法。
家長們或許忘了,對一個幼兒來說,一個生氣的,咆哮的打人的父母要遠比任何在繁雜的馬路上玩耍嚇人得多。
我總是會問這些父母:在你打了孩子告訴她要遠離街道玩耍之後,你是否還會讓孩子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獨自在附近的繁忙街道上自由玩耍呢?回答總是:不會。
他們知道,無論打與不打,孩子都不具備責任感的成熟度與判斷力。
轉移注意力和重新引導對於幼兒很有效。
十五個月大的丹尼爾正踉踉蹌蹌地走向爸爸的電腦。
爸爸喊了一聲他的名字,他看了看爸爸,笑了,然後飛快地朝著電腦方向跑去險些摔倒,爸爸把他抱起離開了這裡。
如果丹尼爾要返回那台不讓碰的電腦會怎樣,父母們需要經過多少次訓練才能讓孩子轉移注意力呢,好吧,盡力而為。
正如我們以前所提及的,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和毅力。
如果丹尼爾的爸爸衝過去喊叫或者動手打他,他還會想玩電腦嗎。
也許會。
即使打手阻止了行為,那麼自尊的代價是什麼,懷疑和羞辱?從暴力中學到什麼,和善而堅定的引導丹尼爾接近可接受的物體,直到他了解大人的意圖為止。
不要通過懲罰和欺騙的方式來指導孩子的行為。
幼兒正在體驗個性化的建立,正在學習把自身看做一個獨立的個體。
這是個自然健康的過程,但也是父母頻繁嘗試並努力的過程。
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會了解到「不行」這個詞的威力,或者通過利用這個否定回答激發了各種有趣的行為。
大人們總是不可避免地通過這種方式教育孩子,但只要改變一下自己的行為和對孩子的期望,就會減少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今日推薦的繪本為《安的種子》
《安的種子》以本、靜、安3個小和尚為敘述線索,講述了一個有關大自然的寓言故事.老師傅分給每人一個古老的蓮花種子「這是幾千年前的蓮花種子,非常珍貴,你們去把它種出來吧。
給孩子看的同時,更多的是說給父母聽的,慢慢來一切自有安排
更多免費資源和音頻 ,添加微信 ruxiaogao1獲取
去「小學化」後,幼兒園孩子要學什麼?
幼兒園孩子要學什麼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不但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更是為孩子日後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身體基礎。生活習慣主要就是要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21條育兒經,成功塑造孩子積極向上的品格
小閒肉好文推薦閒肉君:蔡氏教育法21招,根據孩子的情況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一起跟著蔡博士來學習吧!1. 環境教育法:塑造孩子的最好方法與其用嘴巴羅羅嗦嗦地教,不如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所...
幼兒玩手機成癮,兒童學專家實力破局
琪琪今年五歲半,上幼兒園大班了,眼看就要上小學一年級了。每天媽媽從幼兒園將琪琪接回來,她都是先去找爸爸。如果爸爸還沒回家,她就總是問媽媽:「爸爸快下班了嗎?爸爸什麼時候回來?」琪琪之所以期待爸爸...
為什麼嬰兒更喜歡吃書,而不是看書?
為什麼嬰兒總是試圖把圖畫書放進嘴裡或用手撫摸它,甚至試圖撕破它或把它扔到地上?如果父母認為這樣的行為很不正常,那麼,你顯然在用不同的「圖式」來理解嬰兒的「圖式」。通常成人會認為,圖畫書是用來看的...
面對熊孩子,忍讓還是開撕?聽聽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怎麼說
熊孩子,網絡用語,形容是十分調皮的孩子。他們可能橫衝直撞,撞碎了你的手機螢幕,還一副誰讓你不躲開點的表情;他們可能在你隔壁桌吃飯,大喊大叫,恨不得掀掉房頂;他們也可能去你家做客,不脫鞋,甚至穿著...
孩子的0到8歲,我們做錯了什麼?著名心理學家是這樣說的
從嬰兒開始,身邊的人和事已不斷灌輸著各種事物,父母是孩子最早期的人生導師,父母的言語、生活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態度,每天也灌輸著他們的一套價值觀給孩子,直至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這些價值觀才會隨著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