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孩子為什麼特別任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許多父母與幼兒教師都發現,當孩子長到3歲左右時,就不那麼聽話了,大人讓他幹什麼,他偏對著幹。
這種情況大多在2歲時開始出現,3歲後走向高峰。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家所稱的兒童的「第一反抗期」。
在第一反抗期中幼兒的心理迅速成長,他從一切要依附成人,變為要求自我獨立。
已經開始知道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出現自我意識的萌芽。
這時的幼兒特別好奇,什麼都想親自碰一碰,看一看,但他們的能力還十分有限。
在這種矛盾的狀態下容易「闖禍」,一「闖禍」就觸犯了父母的禁忌,父母常常橫加「干涉」,越是「干涉」,孩子想弄個明白的慾望就越強烈。
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對孩子正常的好奇心不分青紅皂白地「阻止」,甚至「打罵」,就難免引起孩子的不服和反抗。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這一變化不十分理解,他們只是習慣於在孩子出生一兩年間建立起來的那種依從關係,沒有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來考慮,一旦孩子有了自己的主張,開始用「我」來表達自己的要求時,父母就把幼兒這種獨立性,看做是任性了。
父母應正確認識孩子在第一反抗時期中的任性,並加以引導,可試著從下列幾方面著手:
(1)放手讓孩子干。
這一年齡的幼兒什麼都想自己來,如穿衣服、繫鞋帶、盛飯,甚至給大人夾菜,手不停,腳不停。
雖然他們的動作很不得要領,要花費很長時間,但家長應耐心地鼓勵、幫助,千萬不要不耐煩甚至阻止,否則將會使孩子失去信心。
(2)少說不要。
父母總希望通過「禁止」來改變孩子的不好行為,但愈是這樣,愈會強化這種行為。
正確的做法是:在孩子停止了錯誤行為時,立即給予讚賞和獎勵。
(3)巧用轉移法。
這個年齡的孩子能力有限,但為了模仿大人,往往會固執地干一些他們幹不了的事。
此時家長可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讓幼兒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孩子想幫大人搬一些重東西,大人可給一些小東西讓他拿。
(4)要堅持要求。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百般糾纏時,父母應堅定地說「不」。
有的孩子在商店看見喜歡的東西就要買,家長不同意,就賴著不走或放聲大哭大鬧,此時父母千萬不能依從,最好的辦法是帶孩子走開。
孩子雖然沒達到目的,卻也無可奈何,這樣既不傷孩子的自尊心,又不助長孩子的任性。
面對孩子理直氣壯式的頂嘴
有的家長這樣反映:孩子在3歲以前還比較聽話,但3歲以後就變得任性起來,常常表現出自作主張,如不願按時睡覺、不好好吃飯等。
如果耐著性子和他講道理,他的理由比你還充分。
令父母頭痛的是孩子很會「講理」,但行為卻無法與所謂的「理」相符,針對這種現象,我們首先想想問題到底在哪裡?
四五歲的孩子,正是想像力豐富、語言迅速發展的時期。
他們喜歡發問,也會察言觀色,不但要求成人告訴他一些事情,也願意告訴別人許多事情,有時也喜歡吹點小牛,自我意識已逐漸形成,開始要求和成人形成一種新的關係。
這時成人對孩子的管教,若還是3歲前的老一套,就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形成和成人的「心理衝突」。
「頂嘴」多半出現在家長數落孩子不對的時候。
為此,遇到孩子據理力爭或找藉口時,家長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批評或說理是否合理。
有理則好接受,無理,就難以讓孩子服從。
有的父母沒有深入了解情況,即興發揮就很難令孩子信服;有的父母不注意以身作則,如自己平時好吃零食,吃飯挑食,而跟孩子說「挑食是壞毛病」等,會令孩子反感。
同時,要設法讓孩子在具體的活動中,去體會父母所說的道理。
如有的孩子因貪吃嘔吐了,這時父母可以說「吃多了,肚子受不了,嘔吐了,多難受!」孩子聽了覺得有理。
說理,還須注意口氣和態度。
孩子往往會以大人說他的語氣來教訓別人或反駁父母,所以,以輕聲細語代替吼叫反而容易安撫孩子,常常用同樣的高頻率嘮叨不停,會讓孩子習以為常而忽略對父母的尊敬。
如果為某件事和孩子僵持不下,最好儘量降低音量,視情況改變話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用嚴肅低調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你認真時的壓力。
多採用幽默的辦法教育孩子,用一些生動有趣的字眼教他比乾巴巴的說教有效。
同時,肯定地告訴他你希望他做的事,比告訴他你不希望他什麼來得有效。
孩子以哭為武器怎麼辦
有的孩子在生活中碰到任何一件不如意的事情,都是以哭來作出反應。
這樣的孩子似乎很脆弱,別人惹不起,家長也很煩惱。
怎樣面對以哭為武器的孩子呢?其實哭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反應。
有受了委屈,用哭來宣洩的;有遇到困難,無法應付了,用哭來求救的;也有的是提出無禮要求遭到成人拒絕時,以哭來反抗的。
哭是孩子一種特有的有效武器。
最初往往在家中嘗到甜頭。
如有的孩子在家中一旦對某件事情感到不滿,就號啕大哭,不達目的不罷休,誰勸也不聽,家長在無可奈何之下,就妥協,久而久之孩子嘗到了甜頭,就以哭作為控制家長的手段。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調整自己的態度,假如家長被孩子的哭所奴役,就會讓哭成為孩子解決問題的仙丹靈藥。
怎樣幫助愛哭的孩子呢?愛哭的孩子都比較敏感,對這類孩子在他(她)們眼淚掉下來之前加以預防。
孩子在掉眼淚之前肯定有情緒變化,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看出來。
每當孩子的臉多雲轉陰時,家長要儘快出現在孩子身邊,一邊提供幫助,一邊教必要的技能,還可談心疏導,這樣做可能有些難度,但效果很好。
另外,要教會孩子用語言表達。
孩子有許多需求,但有的孩子沒有學會正確地表達,你可以告訴孩子:「你哭,媽媽不知道怎麼回事,你能告訴媽媽哭什麼嗎?」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談話上,幫助孩子學會用具體的語言及行動解決問題。
以冷靜沉默的堅持,軟化孩子歇斯底里的哭。
對無理取鬧採用「冷處理」方式,既不妥協,也不發火,可以在安全的狀態下把孩子隔離一段時間,直到孩子自動停止了哭聲。
這時成人可裝作什麼也沒發生的樣子,過去與幼兒交流,使幼兒知道「哭」是不管用的。
如何看待孩子沒耐心
一位家長反映,她的小孩從小就沒有耐心。
出生之後,吃奶吃幾口就東張西望不吃了,到了兩三歲,先看小人書,看了幾頁就丟掉,再拿起積木,堆了幾塊又不幹了。
只要他想做什麼事,便立刻要求兌現,否則就不停地糾纏,甚至大哭大鬧,直到父母滿足他的要求或作出某種讓步為止。
這種現象並不奇怪,因為幼兒本身具有心理穩定性差和注意力轉移快這兩個特點。
幼兒不可能像成人那樣,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幼兒也十分好奇,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所以不能將注意力持久地集中,故家長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幼兒。
何況耐心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養。
首先,對孩子的耐心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讓孩子逐漸懂得世界不是以他們為中心的,每個人每時每刻都有要求,都需要滿足,他們的要求不可能總是排在第一位,要學會等待。
其次,訓練耐心也需要耐心。
當孩子做事虎頭蛇尾,且見異思遷時,父母一定要堅持,不能因為孩子不願意,甚至哭鬧就隨便放棄。
家長在要求孩子做事的時候,不要無耐心地一時去看看,一時去問問,而最好以平等的態度,幫助孩子堅持做完。
這樣能提高幼兒的興趣和取勝的毅力。
最後,要求孩子一段時間只干一件事。
不要把許多玩具、書籍都放在孩子身邊,為了集中精力,一次只給一件,可以由家長指導怎樣玩出各種花樣。
有的家長以為玩具越多越好,孩子要玩什麼就買什麼,買的玩具既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又不指導如何玩,尤其是難度過大的玩具,幼兒擺弄一下就扔在一邊,程度過深的書籍會造成幼兒的精神疲勞,結果反而使孩子養成沒耐心的習慣。
孩子嫉妒心過重怎麼辦
嫉妒是一種複雜的情緒反應。
這種反應不僅包含有攻擊、自卑及報復心理,同時也帶有憤怒、羨慕等情緒的混合狀態。
但是,嫉妒心理在人類的情緒中是十分正常的。
一般來說,幼兒到了4歲左右,都有點嫉妒心。
產生嫉妒的原因有三:一是羨慕別人擁有的物質。
當面對小朋友的名牌服裝、玩具,而自己又沒有時,就會因為自己比不上其他夥伴而產生嫉妒。
二是父母過高的期望。
家長總是把別的孩子的優點同自己孩子的缺點比較,使孩子感到不公正而產生了嫉妒。
三是由於個性的原因。
某一孩子在同伴中比較受歡迎,而他卻受到了冷落,因而引起了他對受歡迎孩子的嫉妒心。
那些性格倔強、敏感的孩子,如外界容易引起他嫉妒心的刺激大一點,嫉妒心就會強一些。
但有的孩子對愛的渴望得不得滿足,動不動就爭寵、撒野、發泄積憤,或者碰到一點小小的刺激,如媽媽摸摸別的孩子頭就生悶氣、哭泣,甚至拒絕吃東西等,就屬於過分行為。
如果任其發展,成了習慣性的行為方式,就會形成一種不良的性格,並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幫助嫉妒心過重的孩子,可試著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要使孩子充分享受到父母的關愛和溫暖。
特別在與其他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注意態度,避免因對別的孩子表示親熱而刺激孩子的嫉妒心。
同時要使孩子懂得,媽媽愛所有的小朋友,當然更愛自己,應該像媽媽那樣愛夥伴,培養孩子寬大為懷的氣度。
(2)對孩子的評價儘量做到公正、合理。
充分聽取孩子的要求和辯解,肯定孩子說得對和做得對的地方,指出孩子的長處,並讓他相信,誰都有美麗和好的地方,還要儘量創造友愛、和諧的人際關係。
(3)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首先要對孩子的能力予以肯定,在批評孩子時不要批評孩子本人,而要批評他的行為。
經常提醒孩子有些事他能做好,而不要在孩子做錯時,對他說泄氣話,並幫助孩子從失敗中總結教訓。
讓孩子擁有童年的友誼
人的一生中,有三大感情系統,即親子系統、友伴關係及婚姻關係。
這三大感情系統對於個人的人格健全發展、心靈的安定與充實、生活的活力與鬥志都極其重要。
而友伴對兒童行為的社會化尤具重要性:
(1)學習社會技巧。
社會技巧是指幫助兒童建立同伴、從事社會適應等所需要的行為與能力,諸如互助、合作、利他、溝通能力、參與團體、維持友誼,以及解決人際衝突的能力。
而這些行為與能力的培養,則必須投身於團體生活,從友伴間的互助活動中,彼此觀摩模仿,相互增強,使兒童學習如何在同伴世界中生活。
(2)建立社會性比較。
與同伴相處,也可以讓兒童將自己與他人做一個比較。
成人不難發現幼兒們常常互相比較,諸如「我畫得比你好看」、「我比你高」,實際上這種比較提供幼兒衡量自己的尺度。
人類在尋求自我肯定、建立自我概念的過程中,必須透過社會比較的過程,來找出自己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缺點,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
因此,夥伴的互動經驗像一面鏡子,幫助孩子了解自己。
(3)獲得團體的歸屬感。
學齡前兒童的生活中,集體生活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在這個環境中,幼兒除了需要父母的關愛之外,也需要同伴的接納。
如果在團體中不受歡迎,甚至受到排斥,那就意味著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失敗的,對他而言會很痛苦。
(4)修正偏差的心態。
目前一般家庭中小孩較少,父母往往對孩子寵愛有加,有求必應,很容易造成小孩惟我獨尊的心態。
然而同伴關係是一種平等互惠的關係,能夠修正一些幼兒在家庭中習得的錯誤心態與不利行為,對於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攻擊性行為可以獲得修正的機會。
幼兒在集體生活或交友過程中,有的很受歡迎,有的卻受到冷落或排斥,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的教養方式。
在家庭中良好的親子關係,為將來兒童在團體中與夥伴的互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研究中發現,經常適量提供玩具給幼兒玩的母親,其幼兒也常將玩具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父母與子女相處中,如果常進行身體接觸,或常與子女聊天,孩子的同伴關係也會比較好,尤其對男孩子,更有增進夥伴關係的明顯效果。
如果母親鼓勵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用開明、民主的管教態度等,都將促進子女社會能力的發展,進而影響孩子在團體中受歡迎的程度。
(2)排行的順序。
孩子因排行的順序不同,而影響到其待人處世的能力與態度。
例如老大在家庭中因具有較多的權力,往往養成較為霸道權威的性格,以自我中心而不知考慮別人;而排行老二或其他非家庭中惟一或頭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習協商、調適、忍耐等技巧,與手足或家人相處,這種處於排行上不利的條件,反而增加其社會適應的能力,使其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歡迎。
(3)相貌與儀表。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的結果發現,兒童的身材與儀表往往影響到他們在團體中受歡迎的程度。
例如身材較為高大、體格強壯、勻稱挺拔的兒童較受歡迎,相貌俊美具吸引力的兒童也較討人喜歡。
(4)社會能力。
觀察幼兒園中受歡迎的兒童與受排斥、孤獨的兒童的社會行為表現,發現有明顯的差異。
一般而言,受歡迎的兒童較具備同情心,能夠主動地替他人著想,考慮他人的需要,擁有溝通、結交朋友、維持友誼,以及解決問題等社會技巧,尤其在運用策略時,少用爭論性的策略,策略的變通性也較大。
同齡人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
小豪剛上幼兒園,是個活潑調皮的孩子,可是這天媽媽發現,小豪從幼兒園回來後一聲不響的,問他也不說話,媽媽還以為齊齊生病了。好說歹說哄了半天,小豪紅著眼睛說小朋友不喜歡他。媽媽還沒問明白怎麼回事呢,...
孩子為什麼「愛告狀」?家長和老師都要知道的真相
周末去探望表妹,進門沒多久,一場小爭鬧就發生了。表妹4歲的女兒跑到跟前說:「媽媽,哥哥又在偷玩手機遊戲!還偷吃了餅乾!」 氣憤的哥哥從房間裡衝出來了,大叫:「我根本沒玩手機,因為我沒有給她吃餅乾...
寶寶害羞、膽小、不合群、認生……都是這個在作祟!幼兒交往大揭秘
隨著孩子的成長,在寶寶交往過程中,有的孩子積極主動,有的孩子退縮、膽怯,有的孩子喜歡搶奪、打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在兒童交往中表現出的行為差異也很大。先測試一下,看看你的寶寶屬於哪種交...
幼兒該如何確立,同伴關係的發展?你知道嗎?
兒童的同伴關係是兒童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兒童之間特別是同齡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它存在於整個人類社會。兒童實際上生活在兩個世界,一個是包括父母和其他成人在內的成人世界,另一個就是同伴世界...
如何讓孩子學會正確「玩」
無論是獨自玩耍,還是與其他兒童一起玩耍,對於兒童的認知、體能、人際交往和情感健康都十分重要。 玩,對於孩子的成長,就象維生素一樣必不可少,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是適合孩子人格健全發展的活動。我們隨...
《指南》中提出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五個領域:社會
社會: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培養幼兒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一)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尤其是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學習,往往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
關於攻擊性行為一:論業界「小霸王」成長記
最近一一開始有攻擊同伴的小苗頭,聽奶奶說在公園和小朋友玩沙子,突然就拿鏟子朝小朋友臉上揚沙。奶奶及時制止並告訴她這樣做不對,倆人繼續玩結果又來一次,直接把小妹妹玩哭了。諸如此類的打人咬人等現象都...
冰冰:怎麼幫助孩子習得社交技巧?同伴關係系列之四 | 青禾旅讀
青 禾 旅 讀育兒育己,學以致用歡迎加入討論群請在公眾號中回覆:入群每個父母大概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社會技能、和諧的同伴關係。可是,孩子的社交技能,到底是怎麼習得的?父母可以為此做什麼?不該...
為什麼孩子更願意聽老師的話?(家長請認真看看)
天天今年3歲半,自從上幼兒園後特別聽老師的話。比如,老師說不能浪費糧食,他會吃到碗裡一粒米不剩,即使吃撐了也絕不浪費;連平時最怕的吃藥、打針,他都能照著去做。可是,回到家後,我說什麼都不管用,偶...
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力①:你的孩子是什麼交往類型
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大師、心理學家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 是依賴於他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85% 則是依靠他的人際關係和處世能力。」卡耐基這句話乍一看似乎有點誇張,但確實有它...
育兒:新入園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該如何教育?
幼兒情況:姓名:辰辰,男,30個月。由於父母工作繁忙,基本上都是爺爺奶奶在帶,平時爺爺奶奶都慣著他。入學第一天,辰辰是在爺爺奶奶的帶領下來的,第一眼看到辰辰,老師覺得這個小朋友很文靜,長得也很好...
幼兒的攻擊性,從何而來
嬰兒在很早就出現了攻擊性的早期表現。兒童與同伴之間的社會性衝突大約開始於兒童出生後的第二年,且這種相互之間的行為有一半可被看作是破壞性或衝突性的。無論在實際的攻擊行為還是在攻擊的傾向性上,自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