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父母都不知道:跟孩子說話要這樣才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親子溝通是門技術,更是門藝術。

處理得好,親密無間;處理不好,雞犬不寧。

微信後台很多父母向我們抱怨孩子不配合、不聽話、跟自己對著幹等問題,通常我們發現,真正的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不恰當的親子溝通方式上。

1. 親子溝通首要原則,先回應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事情

一位媽媽留言道:

我孩子兩歲半,性格很倔。

例如有次我做包子,他非要去摸,不肯玩給他的那塊小麵糰,我拉開他手時,他沒站穩摔了一跤,當時我沒扶他,後面他拚命哭個不停,之後我伸只手拉他,他打開我的手,繼續哭。

哭了近半小時,跪在地上跟著我來回哭就是不起來要我抱起來,我就火了。

吼了他之後打了他。

之後跟他說道理,他還是死不改口,不認錯。

還有好多這樣近似的例子,反正他認準了的,絕不放棄。

請問如何教育這樣倔強的孩子?

從中我們可看到孩子和媽媽的不同。

媽媽的關注點很多:要趕快包好包子,注意不讓孩子亂動東西,孩子打了媽媽是不對的,應該給點懲罰,等等,所以媽媽容不得孩子的不配合;但孩子的關注點只一個:他的意願沒被滿足,心裡特別委屈,需要媽媽的安撫。

所以,如果媽媽能夠適當滿足孩子玩麵糰的要求,或者在拒絕孩子的時候,看見孩子的失落;或者在孩子拚命哭的時候,看見孩子的委屈與憤怒,孩子還會那麼倔嗎?一定不會。

整個過程,孩子不過是在要求他應當得到的關注,真正倔的,似乎是媽媽自己。

故,下次發火之前,我們是否可以給自己按一下暫停鍵。

試著從事情本身跳出來。

關注事情之前,先關注孩子的感受試試。

想一想,孩子在他的情緒世界裡在經受著什麼?

2. 利用遊戲,把孩子要做的事情變好玩

朋友分享過這個小故事:

我家孩子爸爸經常不在家,但和女兒關係很好。

有時看到兩人在一起嘀嘀咕咕玩得很開心,我想湊過去,女兒就會大喊,「媽媽停,這是我和爸爸的遊戲。

對,就是遊戲將女兒和爸爸聯結起來的。

比如,同樣是洗腳,我會跟孩子要求,「快點過來洗腳,再不過來水都涼了。

」孩子的一般反應就是再磨蹭上一會兒;爸爸出馬則是,「哪只小老虎的臭腳丫還沒有洗,我聞到臭味可要來吃她了啊。

爸爸的話,好像一個開啟遊戲模式的按鈕,孩子一下子就丟開手頭的玩具,開心地奔到椅子上坐好,邊脫襪子邊用腳丫子去臭她老爸,「臭不臭?」老爸則誇張地說:「哎呀,可把我臭暈了。

」孩子就會開心地咯咯大笑,洗完腳之後還會故意伸到爸爸跟前,「還臭嗎?」「啊,一點兒都不臭了,讓我吃一口吧。

」孩子則會邊尖叫著縮腳邊咯咯地躲避……

真是位智慧的爸爸。

他顯然懂得一個關鍵點:好玩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太重要了,那幾乎是一個孩子最看重的東西。

媽媽命令式的語氣在孩子看來,只有要求,是冷冰冰、毫無生氣的;爸爸遊戲式的引導,則是活潑有趣的,孩子自然更願意接受。

很多父母不願意採取這種遊戲方式,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早已失去了遊戲的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們抹不開自己的面子,覺得「丟份兒」,怕孩子不尊重自己。

這樣的擔憂完全可以抹掉,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爸爸在孩子心中仍舊是非常高大的。

3. 父母適當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期待,邀請孩子幫忙

一位媽媽工作一天,回到家,看到孩子還在看電視,而奶奶已備好飯菜了。

媽媽走過去要求孩子關掉電視,「該吃飯了,不能看電視了。

」孩子看得正津津有味,突然被打斷,明顯不高興。

坐到飯桌前,孩子借題發揮:「沒有我愛吃的,我不吃。

」爸爸生氣地說:「不愛吃今後都別吃。

」眼看孩子就要哭出來了,媽媽輕輕地拍拍孩子:「寶寶,你知道嗎?媽媽上了一天班,非常累。

手都抬不起來了。

你能餵媽媽吃口餃子嗎?」

孩子天生樂於助人,小心地夾起餃子餵媽媽。

媽媽開心地吃下,幸福地說:「寶寶真貼心,媽媽要感謝你,我也餵你吃個餃子好嗎?」孩子看看媽媽,指著一盤菜說:「我要吃那個。

」「好的。

」等孩子開心吃下之後,媽媽繼續鼓勵孩子:「你吃得很棒哦。

我看著都流口水了,我們一起吃吧!」

媽媽是如何將一觸而發的親子衝突扭轉過來的呢?其實就是真誠地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並提供機會請孩子幫助自己。

這麼做,其實就是營造了這樣一個溫馨、尊重的氛圍,從而培養孩子與家長合作的精神。

請孩子幫忙,從父母來說,需要放下自身姿態,放下一直端著的「父母架子」,站在與孩子平等對視的角度跟孩子溝通,孩子自然更願意配合父母,願意參與其中,甚至會努力做得更好,以獲得父母更多的認同。

正如蘿拉·馬卡姆博士所說,「你不可能感覺自己是個壞孩子,同時又像一個好孩子那樣做事。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警惕自己的言行帶給孩子「我是壞孩子」的感覺,要注意呵護孩子的心靈,幫助他建立積極的自我評價,他才可能像自己所認為的那樣去行動。

4. 給予孩子提示

回到家中,孩子一進門就將鞋子隨意一脫,摔在地上就跑去玩了。

媽媽看到後,只是向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期望,「寶寶,媽媽希望你能將脫下來的鞋子擺放整齊。

」或者只是給孩子一個提示,「寶寶,鞋子。

」相信這樣不帶負面情緒的提醒,比長篇累牘的說教或要求更容易讓孩子了解自己遺漏了什麼或需要做什麼。

我們常常用大吼大叫、發火等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感受,孩子能感受到爸爸媽媽生氣了,但又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何生氣。

對此,孩子的內心會焦慮:「我又惹媽媽生氣了,我是壞孩子。

若父母換一種方式,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具體向孩子言明狀況:「我感覺很生氣,因為……,如果你這樣做,我會……」孩子不僅能從中能獲得很明確的信息:不是「我」惹媽媽生氣了,而是「我的某個行為」讓媽媽不高興了;他還能明確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做。

從長遠來說,這樣的溝通不僅不會傷害孩子的心靈,還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自己的判斷力。

當然,你可能會說,對別家孩子適用的方式,在我家孩子身上卻不一定適用。

是的,確實有這樣的可能。

因為所有技巧的秘訣都在於,你是否和孩子擁有好的親子關係。

當你尊重孩子,與孩子有相互信任的關係,那麼所謂的育兒技巧,其實都是小事。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會有動機在指引,但孩子可能無法說清也不是很明白導致自己行為的根源是什麼,比如孩子發脾氣,但對父母來說,我們首先弄清楚孩子為何如此,具體可看下面的視頻:

———————————————

微信公眾號"靜觀育兒"原創文章。

想獲得免費專家答疑等更多育兒資源,請關注"jingguanyuer"微信公眾號!

若轉載請務必事先通過微信公眾號與我聯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親子溝通與情緒管理 孩子,你是我最好的老師

親子溝通,是許多父母頭疼的事,很多問題都是由於缺乏良性的親子溝通造成的。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往方式,無論是朋友、同事,還是家人,都需要有良好的溝通。而許多父母卻掌握不好與孩子溝通的原則和方...

我們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人是十足的感情動物,有七情六慾需要表達,而表達的方式又因人而異多種多樣。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靠感情來維繫,關係的好與壞跟感情的表達方式有關,人和人之間的很多誤會、不理解等,多是由表達方式不恰當,溝通...

親子溝通太難了,四招幫您高效解決(原創)

親子間高效溝通的四種品質——傾聽、感受、詢問和引導某種程度上,言傳勝於身教。因為,語言是塑造心靈的工具。——作者「孩子不願意聽我說話,幾乎不給我和他溝通的機會。」「有的時候,還沒有等我還沒說話,...

10個生活小細節,讓你的三口之家更加親密幸福

關於幸福是什麼,我聽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天,一隻小貓咪拚命地追逐著自己的尾巴,一圈兩圈,轉著圈兒追的自己都都暈了。貓媽媽看到了,問:「親愛的孩子,你在做什麼呢?」小貓咪回答:「媽媽,我聽到大...

孩子不聽話?錯的可能不是孩子,是你!

路路媽最近特別發愁兒子不聽話:△ 不好好吃飯,大人批評一兩句,兒子直接把碗筷往地上扔;△ 馬上到去幼兒園的時間了,非要在家玩積木,怎麼說都不走;△ 說了很多遍不要在公共場所大呼小叫,可孩子好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