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共情方法,養出情商更高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經常在靜觀育兒微信的視頻、文章和後台答疑中提到「共情」一詞。
當孩子情緒來襲時,不是急於安撫、制止哭泣,而是「共情」,才最能幫助我們緩和局面,同時呵護孩子的內心世界。
共情能在大部分日常溝通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懂得共情的父母,更容易走進孩子內心;懂得共情的孩子,未來的人際溝通中也會顯示出更高情商,更受歡迎。
在之前的《好父母該懂的3個共情技巧》一文中,我初步聊過共情,今天我們繼續這個話題。
一位媽媽在微信後台問我:
老師您好,我家寶寶兩歲半,現在總是害怕很多東西。
比如我們看繪本,有夜晚的都怕,小動物的表情如果畫的有緊張驚愕的就怕,或者繪本人物的眼白多眼仁小的,也怕。
我很困惑怎麼能讓寶寶大膽一些。
老師能給一些建議麼?
這是一種大人常見的心態。
希望養出更膽大/更外向/更願意當眾表現/更聰明……等加有「修飾語」的孩子,獨獨沒有想要蹲下身,去聽聽孩子心裡如何想。
比如這個案例,在大人看來實在微不足道的事物,如何會害怕呢?但是孩子們的確就會怕。
與其給孩子講道理,告之要更堅強,不如說:「媽媽知道寶寶害怕這個,這確實畫的不太漂亮。
」給孩子語言和肢體上的共情,然後再陪伴和鼓勵寶寶看看摸摸畫面,稱讚寶寶勇敢的行為。
幾次這樣的引導之後,寶寶害怕的情緒就會有好轉。
也有一位媽媽這樣跟我說:
我小孩八歲多,有一次她跟她的朋友玩,接著看電腦視頻,我下班前電話她十分鐘後到我辦公室跟我回家,可是十分鐘我沒見她過來就去接她,她還不走,給十秒後又不走,我一生氣自己回家了,等她電我去接她時,我說讓她等一下,她不干,我就掛線了。
去接她時,發現在本子上畫了一隻烏龜,並回寫著王八蛋。
我當時心裡難受。
她說是開玩笑的。
又有一次不知什麼事,我發現一張小紙上寫著:媽媽是老虎,我不喜歡媽媽。
這位媽媽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明顯缺少情感的交流。
如果只是讓孩子依照自己的意願去做,而缺少和孩子的共情,自然會招來孩子的逆反和抵抗。
尤其當我們和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對孩子的情感需求,要多關注,對孩子的負面情緒,爭取做到共情。
比如發現孩子難受的時候,可以坦誠跟孩子說:「我知道……你很難過,媽媽也很難過。
」這樣和孩子共情,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對於自己情緒的理解。
說話的同時可以抱一抱、拍一拍孩子,通過肢體的接觸更能安撫孩子的情緒。
然後再陪伴和鼓勵孩子一起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後別忘了稱讚孩子的好行為。
用鼓勵和成長代替斥責和懲罰,才是幫助孩子建立好行為、鞏固好行為的方法。
上面兩個例子中,用一個同樣的辦法有效解決了親子衝突,就是共情。
若父母能夠懂得對孩子共情,孩子將來在與人溝通的時候,也會學會用更加積極、情商更高的方式去進行人際交往,當然也更容易成為受歡迎的人。
那麼,如何訓練我們的共情能力呢?下面是我的9個建議:
1.學會換位思考
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的行為尋找合理性,最大限度地理解孩子。
確切說,這不是方法,而是願意不願意的問題。
2.學會傾聽
我們要傾聽的,不僅指聽取孩子口語表達的內容,還包括觀察孩子非語言的行為,如動作、表情、聲音語音語調。
進行傾聽時,要有適當的言語和肢體反應,表示聽了並且聽懂了,比如點頭、微笑、應答等。
3.表達尊重
尊重仍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育兒態度。
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及能力而不是憑自己的感情用事;要接納孩子的信念和所做出的選擇或決定,而不是評論或試圖替其做決定;要從更善意、更正向的方向去理解孩子的觀點及行為,而不是簡單採取排斥的態度;要以尊重並且平和的態度表達自己與孩子不同的觀點。
4.少問為什麼
當孩子表達他的想法或者感受時,父母要多去接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總是問「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那樣」。
對於小孩子來說,他的感受只是感受,只是情緒的正常反應,未必能答不上來為什麼。
在情緒還未被疏導之前,你所問的為什麼,只會給孩子帶去壓力。
相反,給了孩子共情後,一般孩子會主動開口跟你說點什麼。
5.積極回應而未必是事事認同
共情的主要目的是能感受和了解孩子的想法,尤其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了解他,願意認真傾聽他,而不是事事都要贊同、滿足孩子的所有想法,得要有規矩。
所以,表達共情與堅持規則並不矛盾,只是一個執行先後順序的問題。
先共情,再遵循規則,解決問題。
6.細緻表達自己的回應和態度
不要空洞地說「我理解你」、「我知道你的感受」,而要將問題細化,告訴孩子你知道他「今天打針沒有哭,很勇敢」、他「被同學欺負一定覺得很委屈」等。
7.靜靜地陪著孩子也是共情
當人們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時,往往不想說話,也不願意聽別人在身邊喋喋不休。
這時,父母可以安靜地陪在孩子身邊,什麼也不說。
例如,當媽媽看到女兒淚眼婆娑地從學校里回來時,也許她不想馬上講述在學校里的遭遇。
媽媽可以走過去擁抱她,陪她靜靜地坐一會兒。
父母的陪伴就是給孩子的最大支持。
8.反應不要過於強烈,也不要過於冷淡
孩子向父母描述一些事情或感受時,父母的回應要有度,既不能反應過度,給孩子帶來較大壓力和心理負擔,也不能過於輕描淡寫,似乎那是一件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
9.共情時經常使用的言語
(1)表達對人情感的理解:
「你現在的感受是……,因為……」
「你感覺……,因為……」
「你感到……,因為……」
(2)表達對對方意圖的理解
「你想說的是……」
「你現在最希望的是……」
「你的意思是……」
(3)表達對對方情感與意圖的尊重
「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這對你很重要。
」
「我能理解這種心情,我知道這種事處理起來很難。
」
(4)以具體的行為表達對對方的關心
「需要我為你做些什麼嗎?」
「你看我能為你做些什麼?」
(5)表達不同觀點的方法
「你的話有道理,但是我還有一點不同意見……」
「你的觀點挺新穎,但是,我有一點不同看法……」
———————————————
以上內容來自靜觀育兒微信號「jingguanyuer」,關注「靜觀育兒」微信號可以獲取更多育兒資源。
若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靜觀育兒」是由羅靜博士——中科院心理所博士,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委員,積木寶貝首席教育官——主創的科學早教微信公眾號,與愛奇藝視頻每周播放的同名脫口秀節目互為補充。
創辦至今,不僅堅持發送大量原創文章,還有免費的後台答疑。
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在當下的早教市場良莠不齊的情況下,為有育兒困惑的廣大父母們傳播更多公益的、也更加科學成體系的早期教育知識。
怎麼樣培養父母及孩子的共情能力?
共情是在育兒方法裡面是最常被提及到的,卻又是最容易操作走樣的一個育兒技巧,共情能在大部分日常親子活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懂得共情的父母,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懂得共情的孩子,在未來的人家關係...
從來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這樣做,孩子才會對你敞開心扉
「我的孩子什麼都不願意跟我說,我從來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我看到孩子不開心,剛問了兩句,孩子就不說話了,我們之間出什麼問題了?」身為父母的你是否也曾有過同樣的疑惑,尤其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一些...
BEABA育兒:孩子哭鬧,最有效的安撫辦法
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哭鬧,就會本能地緊張、心跳加速,恨不得立刻把娃哄好。是直接來一句「哭什麼哭?整天就知道哭,哭有什麼用?」還是勉強地安慰「好啦,別哭啦,羞羞羞。?」
孩子愛哭不是沒出息,反而還是好事
很多父母似乎都接受不了孩子哭,總有家長問我,孩子太愛哭了怎麼辦?「我家孩子特別愛哭,一言不合就大哭,每次哭得我實在心煩,究竟該拿一個愛哭的小孩怎麼辦呢?」其實,孩子的哭是一種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應該怎麼樣正確的來安撫孩子的情緒?
孩子哭鬧,是孩子的一個外在行為表現,如果想要安撫孩子,我覺得:首先,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我們要去接納孩子的情緒。人的所有情緒都是應該被接納的,它並沒有好壞之分。它是人身體能量的晴雨表,如果能量很低...
為什麼越聽話的孩子,長大越會讓父母操心?
很多父母無法忍受孩子的哭。為了制止孩子的哭鬧,父母們,以及各路育兒專家們,都曾前仆後繼,想過很多辦法。最著名的莫過於「哭聲免疫法」。這種方法簡言之,就是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通過這種矯正式...
想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的父母看過來——爸媽應時常訓練共情能力
情商高的孩子最顯著的特徵是懂得控制情緒,經得起挫折,意志力堅強,而要具備這些特徵需要父母時常做到接納孩子情緒,共情孩子需求。多數專家認為,孩子學會做人處事比學會做學問更重要,情商高是孩子人生幸福...